“阿逸,阿兄抱抱!”
阿应满脸笑意地拍拍手,阿逸立马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欢快地扑过去,嘴里嘟囔着:“金金”
“嗯?”叶夭一眼茫然地望向阿应,阿应忍俊不禁,轻点阿逸的小鼻子,“就带你见过一次金瞳,你就这么念着了!”
“你带阿逸去见金瞳了?”叶夭轻声问道。
阿应点点头,连忙解释道:“阿娘,这两日孩儿想将金瞳接回来了,但是担心金瞳吓到阿逸,就想先带阿逸去见见金瞳,熟悉熟悉,没想到这小家伙就一直念上了。”
叶夭看着阿逸那憨态可掬的模样,不禁抿唇笑了笑,“阿逸这点倒和你一样,胆子大。”
“金金金金”阿逸犹在奶声奶气地念叨着,小脑袋还一个劲地晃悠。
“知道了知道了,明日阿兄就把金瞳接回来。”阿应无奈又宠溺地应着。
阿逸像是听懂了阿应的话,嘻嘻地抱着阿应,在他脸上亲了一口,“阿兄好!”
翌日,阿应和阿蒙带着阿逸去灵宠苑接金瞳。阿逸兴奋得手舞足蹈,小脸蛋红扑扑的,阿应和阿蒙则小心护着他,生怕他磕着碰着。
几人刚出门后,叶夭就听见小喜子急匆匆的声音,“娘娘,皇后娘娘来了!”
叶夭一愣,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疑惑,皇后怎会突然来灵秀宫?但她面上未显分毫,连忙整理衣袂,迎了出去。
“皇后娘娘金安!”叶夭微微福身,裙摆如涟漪般轻轻荡漾,身后的宫人们也齐齐行礼,齐声高呼:“皇后娘娘金安!”
皇后笑着扶起叶夭,神色亲切温和,眼中满是笑意,“本宫来的突然,倒是叨扰妹妹了。”
叶夭笑着应道:“娘娘这是哪里的话,您能来,臣妾欢喜还来不及呢,快里边请。”说着,侧身引着皇后往殿内走去。
一行人走进殿内,叶夭忙吩咐道:“腊梅,上茶。”
待两人坐定,皇后轻抿一口茶,嘴角上扬,环顾四周,微笑着说道:“妹妹这灵秀宫倒是雅致得很,处处透着清新脱俗的韵味。”
叶夭欠身,微微低垂眼眸,轻声道:“娘娘谬赞了。能得娘娘夸赞,是臣妾这灵秀宫的荣幸。”
皇后微微叹气,面露愁容,眉头微蹙道:“妹妹,实不相瞒,本宫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叶夭心中一怔,忙抬眸看向皇后,眼神中满是关切,说道:“娘娘但说无妨,只要臣妾能帮得上忙的,定当竭尽全力。”
皇后眼神中透着忧虑,缓缓说道:“和嘉两年后便要出嫁,本宫这心里啊,总是放心不下。本宫知晓妹妹精通医术,便想着能否劳烦妹妹为公主培养两个医女,让公主出嫁之后身边能有懂医之人照料,本宫这做母亲的,也能安心些。”
叶夭听后,心中了然,稍作思索,应道:“娘娘放心,和嘉也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她出嫁,臣妾自当尽一份力。”
皇后脸上顿时露出感激之色,握住叶夭的手,说道:“那便多谢妹妹了,那过两日,便让那两位宫人来灵秀宫。”
叶夭微笑着点点头,“娘娘放心,臣妾定会用心。”
叶夭早就有培养医女的想法,她深知古代医界诸多弊病,女子就医艰难,遂立志培养医女,为更多女子带来生的希望,也期望能为这旧制带来一丝变革的曙光。
如今皇后所求,让她为即将出嫁的和嘉公主培养医女,于她而言,这正是推动此事的绝佳契机。
送走皇后后的那个夜晚,月色如水,洒在窗棂之上,叶夭却无心欣赏。
她独坐于榻上,思绪如潮水般翻涌。想着如何能让这两名宫女成为优秀的医女,既为公主的婚后生活提供保障,又能为更多女子树立榜样。
她深知这其中的艰难,古代女子就医,常因礼教束缚,难以向男医详述病情,导致误诊误治者众多。有的女子甚至因羞于启齿,小病拖成大病,最终香消玉殒。
想到这些,叶夭的眉头紧紧蹙起,心中更加坚定了培养医女的决心。
翌日清晨,阳光刚刚照进灵秀宫,那两位被皇后选定的宫女碧鸢和琼枝便来到了殿前。
叶夭抬眸望去,只见碧鸢面容清秀,透着机灵;琼枝举止端庄,尽显沉稳。
叶夭微微一笑,示意二人近前,缓声道:“既入了这灵秀宫,你们可知肩负之重任?公主即将出嫁,日后在府中诸多事务需料理,而女子特有之病症,如孕产之苦,月事之疾,皆需你们精通医术方可应对。”
碧鸢与琼枝恭恭敬敬地齐声应道:“谨遵娘娘教诲,定不负所托。”
自此,每日晨曦微露,叶夭便开始授课。
她先是让二女熟记各类草药的名称、性味与功效,二女每日埋首书卷,不敢有丝毫懈怠。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那专注的模样让叶夭心中略感欣慰。而后叶夭又手把手教导她们如何辨别草药的真伪优劣,常常带着她们穿梭在宫中的药园,仔细分辨每一株草药的细微差别。
一日,一位宫女因感染风寒多日未愈,身体虚弱,叶夭知晓后,说道:“这宫中众多宫女太监,平日里生病多是硬熬,无钱也无权请御医诊治,你们学成,当为他们也送去关怀,也是实践的好机会。”
叶夭让碧鸢和琼枝为其诊治。二女先是仔细询问病症,而后认真切脉,一番斟酌后,开出了方子。
叶夭看过,微微颔首:“虽有不足,却也已有几分模样。但切不可骄傲自满,学医之路漫漫,仍需砥砺前行。”
碧鸢和琼枝相视一眼,眼中满是坚定,再次应道:“多谢娘娘提点,我们定当加倍努力。”
经过此番实践,叶夭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她决定向皇后进言,希望能在宫中建立一个类似现代医务室的场所,多培养医女,为宫女太监们提供更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皇后娘娘,臣妾有一想法,想与娘娘商讨。臣妾在教导碧鸢和琼枝为宫人诊治的过程中,深感宫中医疗之不便。臣妾以为,若能在宫中设立一处专门之所,多培养些医女,不仅能为公主日后生活增添保障,亦可惠及宫中众多宫女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