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永不停歇
卷风2020-12-09 02:433,137

  孔明,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中国人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哪怕就是不会写字读书的老百姓很多都知道这个人——从说书先生的口中知道的。

  要说评书先生口中的诸葛孔明,基本上就是一个“先知”型人物,围绕其流传下来的故事,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其中一个最为著名的,就是孔明灯。

  关于孔明灯的由来,在方杰印象当中是有两种说法,在一种说法当中,孔明灯是因为当年诸葛孔明被被司马懿率领大军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之际,诸葛孔明忽然想出一条妙计,他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的同时,他又让营内的士兵高呼:

  “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

  “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

  “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

  因为呼声震天,加上晚上视线不明,引的那司马懿信以为真,遂带着兵马向天灯的方向追赶,最终诸葛孔明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而另外一种说法呢,则是将孔明灯的出世时间大大延后,到了五代时期,有一个叫做莘七娘的女中豪杰,她随丈夫在福建打仗,因为觉得用传令兵传令不方便,所以就尝试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借此来传达命令和联络信号。

  这种灯笼的外形像戏剧中诸葛孔明戴的帽子,所以人们就将其称为孔明灯,而且就这样流传下来。

  不管是孔明灯的发明究竟是哪一个版本,对于方杰来说都不重要,因为方杰并不是要制作孔明灯,在有了无线电通讯之后,已经用不着孔明灯来传递命令或者是联络友军,方杰仅仅只是取了孔明灯的原理,在尽力拓展海上战斗力量的同时,方杰又将眼光方向了天空。

  天空,一直都是人类的禁区。

  在这个时代,哪怕就是疯狂发展科技的欧洲,也没有任何一种人造器械能够真正的将人载到空中。

  生产力决定一切,哪怕就是集团已经掌握了诸多的“黑科技”,方杰也没用指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真正能够做到“高空高速”的浮空器械。之所以将第一个研发的空中设备确定为热气球,就是因为热气球这玩意儿原理简单,制作起来并不麻烦。

  不过孔明计划的最终目标并不是热气球。虽然热气球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是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热气球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交通工具,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工具”,只能算是一个“玩具”。

  方杰给研究院的指示,是通过研究热气球从而直接开发热气球的下一代产品,飞艇。

  历史上飞艇是在十八世纪,基本上也就是跟热气球同一个时代的出现的。初代热气球燃烧的是枯草这些东西来获得热气,而人类历史上第一艘飞艇则是直接使用了的氢气。因为体积庞大的原因,所以人类的第一艘飞艇就拥有超过一吨重量的升力,相比热气球来说,能够运载的重量更大。

  只不过历史上飞艇的发展还是经历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当飞艇在升空之后,其气囊当中的气体会因为外界的气压变化而出现膨胀,甚至到直接破坏气囊壁的危险程度。最开始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都是在气囊上安装一个可以打开的放气阀门。

  可是一旦将气囊里面的气体放掉之后,飞艇就会开始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不可逆的,无法重新回到原本的高度,这就达不到远程飞行的目的了。

  好在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十八世纪,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改变了飞艇的气囊结构,在大气囊的中间安放了一个小气囊,这个带个阀门的小气囊里面装的不是氢气或者氦气,而是空气。

  当飞艇上升到一定高度,气囊内的气压增加的时候,就可以打开中央那个小气囊的阀门,将里面的空气放出来,如此一来大气囊的压力将小气囊挤压,分散,从而避免了涨破的危险,这种技术被称为是“空气房”。

  空气房这个技术虽然是在十九世纪发明出来,但是直到方杰穿越之前,绝大多数飞艇都还是在使用,证明这个技术是非常成熟的,也是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式。

  方杰在临走之前,基本上将他所知道的,关于热气球的所有资料都扔给了研究院,但是也叮嘱他们千万不要盲目的追求研发速度,首先要解决飞艇和热气球外皮材料的问题,然后才是低密度气体的问题,至于说最后,关于飞艇的动力问题,则是需要整个研究院各个部门一起来通力解决。

  不管是飞艇还是热气球,在这个时代都绝对是划时代的产品,这两样东西若是能够被顺利“发明”出来,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极大的改变。

  譬如说热气球,如果能够顺利的制造出长时间浮空的系留热气球,那么就等于是多出来一个可以高空侦查的平台,一百米左右的热气球,可以让领航员或者是港口军队提前一个小时发现敌人的踪迹,也可以用来监控更大的海域。

  毕竟这个时代想要修建一百米高的建筑物,技术上或许能够达到,但是成本却会无比的高昂,更不可能跟随舰队行动。可是热气球就不同了,哪怕就是收拢热气球过于麻烦,在战争当中热气球可能是一次性使用然后就被销毁,但这样的成本跟一场战争的胜败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相对来说,舰队携带热气球会比写点飞艇要容易的多,飞艇和热气球在功能上也有巨大的区别。

  在方杰看来,研发飞艇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快速交通。

  哪怕在后世,人类拥有了飞机之后,已经完全看不上飞艇那“蜗牛”一般的速度,但即便是飞艇这种“蜗牛”般的速度,跟在目前这个世界的交通工具相比,仍旧是极快的。历史上,人类制造的,用作为交通工具的大型超大型飞艇的飞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两百公里每小时左右,而水面舰艇想要达到这个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换而言之,即便以目前集团所掌握的科技,制造出来的飞艇不可能跟后世相提并论,但其巡航时候的速度仍旧会远远超过现在所有的交通工具。

  更重要的是,飞艇这种交通工具没有道路要求,对于场地的要求也非常的低,不像飞机那样需要严格的跑道以及缜密的指挥系统。

  如果说集团能够研制出符合方杰要求的飞艇,并且能够将单个飞艇的造价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说不定从某天开始,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就可以拥有一种更为快捷的交通方式,譬如说从吕宋到南都,所需要的时间就不再是用“天”作为单位,而是以小时作为单位。

  诚然,飞艇这种交通工具有这样那样的隐患,但乘坐船只在海上航行难道就没有风险了么?再说了,只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譬如配备降落伞之类的,方杰相信是可以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只不过这些都还是未知数,方杰虽然能够拿出他所知道的,后世的那些飞艇的详细资料,但因为时代不同,很多材料或者是技术集团并没有掌握,需要找到适合的替代品,这些繁杂的事情就需要研究院里的那些研究员们来完成,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成功,哪怕就是方杰都没法确定。

  不过有一点方杰很清楚,想要飞艇达到真正实用的阶段,就离不开内燃机。

  蒸汽机虽然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但无论是结构还是体型都不适合用在精巧的机械身上,想要赋予那些精巧机械动力,内燃机或者说燃油发动机无疑是最适合的。当然,后世人们更倾向使用电动机,但电池技术远远不是方杰目前可以企及的。

  哪怕是在后世,对于电池的研究在方杰穿越的时候仍旧方兴未艾,以聚合物锂电池为代表的电池技术,还远远没有满足人类对电力储存的需求。

  光是一个锂电池就不是目前可以展开的研究,所以方杰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电动机的问题,而是让研究院动力研究所认真研发燃油发动机。

  好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经可以开采石油了,而且一些地方的人也都开始认识和使用石油,尤其是在波斯湾和东地中海一代,石油的开采早就是一种成熟的技术,而方杰需要研究院研究的,是石油的冶炼问题。

  经过冶炼的石油,在用途上会更加精确,对于燃油发动机来说也更加友好,只不过目前集团对于石油的冶炼技术还处于十分基础的阶段,估计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实用化。

  这些事情统统都是急不来的,方杰也的确不是很着急,反正目前集团的科技树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即便是现在停下来,估计欧洲六国也需要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跟上集团的步伐。

  集团会停下对科技的追求么?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方杰担任董事长的阶段,这个脚步永不停歇。

继续阅读:第862章:莅临锡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海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