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帮助。”
纳塔尔港口,一场战斗结束之后,外面的人的确是在欢呼,但对于像“让”这样的舰队领袖来说,他们并不没有因为一场胜利就感到高兴,甚至可以说,在“让”等人看来,这场战斗的结果根本就不值得大家庆贺。
站在一个士兵的立场上,敌人退却而自己还活着就值得庆贺,但是站在将领的立场上来看待战斗的结果,就必须要多方面的衡量才能确定输赢。
东印度公司的舰队的确是退后了,可这又如何呢,难道说这样就说明胜利了?不,事实上纳塔尔这边的损失更加严重的多,光是被东印度公司在反击当中干掉的战舰就多达八艘。
所谓“干掉”指的是直接在海战当中就沉没了的。对于这些战舰上的士兵们来说,这场战斗能够算是胜利么?
除开这八艘沉没了的战舰之外,另外还有十多艘战舰在战斗当中遭到了重创,其受创的程度在纳塔尔是确定无法修复了,换而言之这十几艘战舰接下来必须要离开纳塔尔,至少要去开普敦才能进行修复,有一些问题搞不好得返回欧洲。
带着伤,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一路返回欧洲,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即便是可以跟着其他舰队一起返回,但事实上真要遇上了什么特殊的海清,哪怕同行的船只就在咫尺之外,也未必就能挽救到性命。
看到这些结果,还能说这是一场“胜利”?
至少“让”不觉得这是一场胜利,作为一个指挥官,他看的的只有危机。
想要避免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的危机,最好的方式当然就是撤离,离开纳塔尔这个漩涡,重新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来跟克里斯托弗决战,譬如说莫桑比克。莫桑比克虽然距离纳塔尔不算远,但是因为旁边有个大型岛屿的缘故,其地形极为复杂,大大限制了大型战舰在附近的活动能力,对于拥有众多“盖伦级”战舰的东印度公司来说绝不是什么好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让”将联合舰队大本营驻扎在莫桑比克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莫桑比克有这丰富的原材料和已经发展起来的造船厂。纵观整个印度洋周边,除了东印度公司苦心经营起来的卡利卡特和奥斯曼人经营的红海波斯湾港口之外,莫桑比克绝对是发展度最高的一个港口城市,占据这样一个港口城市对于联合舰队来说肯定是十分有帮助的。
如果不是因为纳塔尔发现了大量的白金矿石,如果不是因为葡萄牙王室的强行命令,“让”是绝不会将自己的舰队拖到纳塔尔这种尴尬的地方来,也就不会遇上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的舰队了。
第一场战斗结束了,以“让”对东印度公司或者说是对克里斯托弗的了解而言,这场战斗绝不是结尾。
克里斯托弗也好,东印度公司也罢,都是那种不达目的不会罢休的人,更恼火的是,表面上获得胜利的是纳塔尔这边,但实际上的情况是,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的舰队已经将整个纳塔尔港口给封锁起来了,除非纳塔尔这边的战舰不计损失的冲杀出去,否则根本无法突破封锁圈。
换而言之,纳塔尔港口的这些战舰如今都成了是“瓮中之鳖”,即便是大家一起拼命,最终能不能撕开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的封锁圈都还是个问号,更不用说一些试图偷偷溜出去报信的船只,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偶尔有逃脱折转回来的,无一不是伤痕累累。
“太恐怖了,东印度公司的那些盖伦帆船跑的好快!”
“就是,他们的火力也好厉害,一炮下来我们的船就差点沉了!”
“你们还是差点呢,看看我,看看我,如果不是正好有艘小舢板,我特么都要游泳回来了!”
浑身湿透的可怜人在跳脚,其实他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就这两天时间里,据“让”,至少有超过五十个人丧身在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的手中。
“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必须要离开这里!”
渐渐地,纳塔尔港口的气氛有些不妥了,毕竟没有人愿意始终身处浓浓的危机当中,而眼下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的围而不攻,对于纳塔尔港口的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心理压力。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种压力之下安之若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渐渐的开始焦虑,而焦虑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
越来越多的人被传染上“焦虑症”之后,就会影响到整个港口的气氛,而气氛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更多的人,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这种情绪,那么结果就会变得非常可怕了。情绪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如果任由情绪这种东西在人类中泛滥的话,那么造成的影响绝对是最大的。
虽然人类还有“理智”这种东西,可情绪好像天生就是用来破坏“理智”的,大多数时候发生的糟糕事情都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让”觉得不能任由港口这种绝望的情绪蔓延下去,他提出主动跟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来一次决战,即便不能将东印度公司和奥斯曼人打跑,但至少要让大家看到希望,要将航路打通。
打通航路,一方面是可以让大家心中不再绝望,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消息传出去,或者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全员撤退到莫桑比克。
只是当“让”在酝酿这样一场战斗的同时,克里斯托弗同样是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僵持上。
作为一个已经叛变出葡萄牙王国,拥有自己势力的领袖,克里斯托弗自觉时间是很宝贵的,纳塔尔不过就是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目标,一个小小的目标,之所以他愿意带着库察德和奥斯曼人来,那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奥斯曼人的地盘更近一些。
克里斯托弗不认为欧洲人能够干掉奥斯曼帝国,尤其是在印度洋这边那更是不可能。毕竟“让”的联合舰队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资格跟东印度公司正面对抗,遑论其他国家的舰队呢?
只要东印度公司跟奥斯曼人保持目前的这种关系,强强联手之下克里斯托弗不认为欧洲人在印度洋还有任何的机会。
除非是……
第二场海战开始了,因为战前“让”的动员工作做的好,所以即便在海战开始后不久,纳塔尔一方就出现了重大的伤亡,可是这种伤亡并没有影响到纳塔尔一方的士气,反而激发了大家的血性,海面上的战斗变得更加激烈,甚至已经开始出现纳塔尔一方的战舰主动撞击奥斯曼战舰的情况。
要知道作为排桨帆船来说,撞击是它们最有效的攻击手段之一,在地中海等海域里,欧洲战舰最怕的就是把奥斯曼人逼到开撞,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在排桨帆船开撞之前将其击沉的话,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撤,一看见排桨帆船像愤怒的猎狗那样低下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不要犹豫,赶紧撤。
只要是稍微的迟疑,就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灾难,疯狂起来的排桨帆船可以将三分之一个船身那么长的撞角,如同长矛一样狠狠的刺入敌舰的身体,在这种时候,如果双方不能脱离,那么无论是一场大火还是简单的漏水,都会让两艘连体婴儿般的船只同归于尽。
无论是在火光当中还是在沉入大海之前,欧洲人会一面呼喊着上帝的名字一面跳入大海将生存的希望寄托给祈祷,至于说奥斯曼人,其中的大部分将会神情激昂的继续杀敌,不管海水已经淹没到他们的脚背还是大火已经点燃了他们身上的衣裳。
所以大多数时候欧洲人是不愿意跟奥斯曼人决一死战的,就是因为奥斯曼人的脑子有些不正常,用“视死如归”这四个字来形容奥斯曼人完全不会有半点问题,
可是今天的战斗就有些让人难以相信了。
从战场上来看,整个情形好像是调过来了,真正悍不畏死的反倒是成了纳塔尔这一方。
不管过去有没有跟奥斯曼人战斗的经历,不管自己的战舰在吨位和火力上跟东印度公司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总之纳塔尔这边的战舰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死战到底”的决心,以及跟这种决心所匹配的态度,那是真的让奥斯曼人和东印度公司的人都彻底的惊呆了。
一艘纳塔尔的小型战船,在被炮火重伤之后,竟然没有掉头逃跑,而是一头撞上旁边的排桨帆船,紧跟着不等奥斯曼人冲过来,船长和仅存的几个船员就直接抱着火药桶,跳到了排桨帆船上,随着一声巨响和耀眼的火光,两艘战舰在熊熊烈火当中并肩沉入大海,周遭竟然看不到一个活下来的人影。
另外一个角落里,东印度公司的一艘盖伦帆船正在转向,却被两艘纳塔尔的战舰左右夹住,当无数的飞抓扣紧盖伦帆船后,两艘纳塔尔战舰居然在这种距离上疯狂的开炮了!
炮弹轻易的撕裂了盖伦帆船,但随之也将战友的身躯破坏,短短的一瞬间,三艘战舰同时千疮百孔,四散的碎片夹杂着人体的残肢,在海面上铺陈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