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方杰开始下达任务的时候,楚池肯定是要正经的,只不过在方杰说完之后,楚池又绕回到原本那个话题上了,扫荡完东南亚之后,他还要去扫荡倭国。
对于楚池的这种执着方杰表示无奈,同时他也表示理解。毕竟从伦理上来说他跟这个时代的倭国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更没有血海深仇,一切都是基于他脑子里的记忆和这个时代倭国人对于大明百姓所犯下的那些罪行。
可楚池不同,人家是真正深受其害,受到了来自倭国人巨大伤痛,所以才会给自己立下剿灭倭国这样宏伟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如果没有方杰的出现,恐怕将只会是楚池一辈子的目标,最终带着这个幻想般的目标,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
事实上楚池自己也知道,他的梦想也只有紧紧的跟在方杰身边,才有可能报自己的血海深仇,所以不管方杰无聊的时候怎么戏弄,楚池都不会因此而生气。
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那个阶段的人生目标,只不过小的时候人生目标很容易发生变化,等到成年之后很多儿时的梦想飞逝了,大多数人也因此而失去了梦想,只能麻木的活着。
所以在成年人的社会里,时常会听到别人说:哇,你怎么还像一个孩子似的。哇,你怎么会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实,像一个孩子似的活着没什么不好,为什么总是要每个人成年人都一模一样呢?很多伟大的发明在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就总像是一个孩子的幻想,可是成年人跟孩子最大不同不就是成年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梦想一点点的变成现实的么?
所以方杰认为,每个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是艺术家,其实本质上他们都保留着一颗孩子般天真的心,因为只有那种对于脑子里想法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了他们后来伟大的成就,而成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梦想实现之后的附属品,真正带给他们满足的,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
而方杰此时的梦想就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实体,通过这个实体让汉人在东南亚群岛实际存在并且固化,从而让整个亚洲到非洲的这片海域成为汉人的地盘,谁也无法夺走的地盘。
只是如果再加上楚池的梦想,方杰忽然觉得这片区域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庞大到依靠现在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管理的程度。
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之后,实际掌控的地盘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当中虽然有所反复,但这种反复并不是主流,大多数皇帝还是以扩张疆域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至于说到了最后,当世界整体踏入文明之后,中国的版图比起历史上究竟是大还是小,这个其实很难准确的定性,但方杰可以肯定的说,相对于中国的人口来说,文明时代的地盘是不够的,就像被他盯上的东南亚,不但可以为自己民族提供更为广袤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按照后世对于海域的划分,东南亚群岛能够为自己民族囊括到更多的海洋资源。
谁拥有了海洋,谁有拥有了世界。
方杰相信,当自己民族品尝到控制海洋带来的甜头之后,对于海洋的渴,求将会融入到这个民族的遗传基因里面去,这将会大大改变汉人骨子里那种仅仅热爱土地的基因,对后世造成巨大的影响。
凯旋号率领的舰队日夜兼程向着南都进发,为了配合风向达到最快速度,舰队的方向其实是先向北然后再向南的,在平面地图上看起来不是一根直线,但却是方杰和楚池以及舰队领航员经过反复核算之后敲定下来的航线。
而这条航线,却与另外一根航线,在某个节点的位置重合了。
那就是从倭国平户三岛出发,前往南都的航线,这一点方杰不知道,负责引导倭国那些牛毛般船只赶赴南都的松浦隆信也不知道。
因为天皇陛下的重视,松浦隆信觉着这是自己在天皇陛下面前展露实力(讨好)的机会,为了自己将来在倭国的权柄,为了松浦家族的扩张,一般情况下绝不会将自己置于危险环境下的松浦隆信这次决定亲自率领舰队。
他的座舰是一艘倭国安宅船。
安宅船具体在什么时代出现,其实这个很难说清楚,如果一定要对安宅船这种看起来就很古怪的战船寻根问底的话,恐怕就要追溯很遥远的历史了。
因为天照真卫的缘故,这个时代倭国的历史和文化都已经走向了一个方杰不能用他记忆当中那个历史来进行预测的程度,不管是天皇的更替还是倭国在战争科技方面的变化。最简单的来说就是原本应该推迟上百年才会在倭国正式铺开的火枪,就因为方杰的原因,已经在倭国土地上造成了十万人以上的伤亡,天知道这十万人当中究竟有多少原本应该是历史名人或者是重要人物的祖先呢?
加上方杰对于倭国工匠的剥削,虽说倭国人在造船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天赋,譬如说樽回船这种运载量超强的近海浅海船只仍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安宅船的出现却是延迟了。而且不仅仅是延迟这么简单,因为战争导致的资源匮乏以及人才被剥削,原本理论上一个倭国一年可以轻轻松松建造数十条安宅船,结果到目前为止整个松浦家族也仅仅只有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武装大安宅,这还是松浦隆信为了保证松浦家族在必要时候的延续而砸了大量的银子才弄出来的。
因为大中华集团强悍的造船技术,倭国一些原本可以发展起来的造船厂压根就没有发育的空间,他们没有足够的订单赚取到足够的利润,就如同是缺乏阳关和雨露的幼苗,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便很快的夭折了。这种情况根本没法去统计,但导致的后果却很明显。
在方杰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界上里,这个时间段的倭国原本应该是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和大航海时代的影响而疯狂提升造船业的时代,但是因为大中华船务集团横亘在欧洲的倭国之间,断绝了倭国跟欧洲九成九以上的联系,对于倭国的对外联系来说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所以大多数倭国船厂到目前为止也就仅仅只能建造樽回船这种以商用目的为主的船只。
也就只有松浦隆信这种出生在平户,以大海为生的家族当中,才会坚持不懈的发展造船业,最终让安宅船这种在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船只出现。
从船型来分析,安宅船是一种平底船,和适合远洋的尖底船有着巨大的不同。
近海浪小而远海浪大,技术上来说,平底船是压浪航行而尖底船是破浪航行,这就决定了两者在吃水深度上有着巨大的差距。欧洲人研究出来的远洋船只都是尖底船,能够很好的适应大风大浪的环境,并且在高风浪的环境当中保持船只的平稳和速度。
这也不是说平底船就没有平底船的优势,最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郑和宝船了。包括正在南都联合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宝船,其长度甚至比跟凯旋号相仿,因为自身尺寸巨大,虽然是平底船,但凭借宽度长度和自重,这种船型是可以应对大多数禁海风浪条件的。
也就是说,平底船并不是就不能远洋,关键就在于自身面积和重量,必须是足够宽大和沉重,才能“压”的住大浪。在这个前提下,就不得不提到船身的强度了。
平底船的投影面积越大,其船底和船身需要面对的受力面积就越是复杂,毕竟一个浪头和浪谷对于船底的冲击和支撑力量迥异,想要保持船身的稳固就需要船只本身更加强大的抗性,也就导致对材料和结构的提高。
松浦隆信的座舰,就是在船底做了无数的强化隔舱,这些如同蜂窝状的隔舱不仅可以加强船底的强度,而且可以用来充当货舱淡水舱以及住宿舱。
而从船底算起,刚刚高于水面线的第三层舱房,则是作为“划桨手”们工作的区域,安宅船在这个区域开出整齐的划桨洞口,长长的手柄连接着船身之外的划桨,每个划桨配备两至三个划桨手,当安宅船需要加速的时候,划桨手们就会拼命推动长柄,船身两排整齐的船桨就开始划动,从而为安宅船提供额外的动力。
划桨舱之上,则是射击孔。
原本历史上初次出现的安宅船,在这个位子配备的是投手而不是火枪手。投手的主要武器是烧红的烙铁长矛以及火把,总之就是一些可以引燃敌人木质船体的玩意儿,因为他们没有别的远程武器可以使用了。
可是因为方杰的“大方”,让松浦家族收集了大量的火器,松浦隆信则是将这些火器派上了用场,在安宅船的两边充分布置射击口,让枪法娴熟的火枪手们通过这些射击口对外攻击,达到远程进攻的目的。
再往上一层甲班,则是放置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