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叶满福想不到,在过去,岛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可以做都事情,连工作岗位都没有,又谈什么就业呢?所以一个社会想要发展起来,首先需要给人提供工作岗位,然后人们才会去工作,而人一旦有了工作,就不再是闲人,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有奔头,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叶满福这些人不懂其中的奥妙,只能将这些都归结在方杰这个大当家的“能力”上。
两万两银子入库,不仅让枯叶岛“民众”们振奋,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方杰的人气,以至于他接下来的安排变得分场顺畅,几乎没有人提出异议,当然也有那种好吃懒做的家伙,只要敢于跳出来说些反驳的言论,等到晚上的时候杨斌自然会带人去请,至于说请去做什么,反正没人会说出来,只是第二天这些人就会变得老实。
这种事情当然也不是杨斌“自行其是”,方杰对此也有全方位的安排,枯叶岛不养闲人这是底线,是谁都不允许突破的。
三天之后整个枯叶岛显得面貌一新,并不仅限于码头屋舍给人的感觉,而是走在枯叶岛上看到的每个人都显得很充实,他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加上方杰按照自己的手表对枯叶岛的作息时间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规划,巨大的铜钟被树立在民居的中央位置,通过一座走时划算精确的西洋时钟来确定准点,然后就有人负责敲钟。
早上起床是七点半钟声,连续三次,各人去到工作岗位是八点半,钟声五次,中午休息是十二点钟声六次,下午两点继续上班钟声六次,然后下班是七点,钟声五次,一天当中最后一次敲钟是晚上十一点,九次,算是提醒大家该睡觉了。
严格算起来工作时间是稍微长了一些,不过方杰又没打算在枯叶岛实行什么劳动保障,五百人当中真正依照这个时间来工作的人其实也只有两百个,剩下的要么是老弱病残,要么就是水手和作战人员。
对于岛上的水手和作战人员方杰也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作战人员被方杰归在杨斌的手下,目前只有四十个人,主要负责岛上的治安管理等等事务,剩下的便是被挑选出来的水手,共计有一百二十人,这一百二十人算是整个枯叶岛能够挑选出来的老水手了,叶满福叶石荣和韦行一人带两队二十人,剩下的六十个人中包括了楚池那一批,算是方杰的直属队伍,也是将来有机会登上旗舰的水手。
对于这批人的训练方杰也有全盘的计划,首先是从加强纪律性和身体强化入手,之所以在挑选人员的时候要将年龄大的排除,就是考虑到四十五岁之后即便改善伙食等条件已经很难有效果,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是缺乏人员的话,这个年龄限制也不会放宽到四十五岁,毕竟四十五岁身体机能已经老化的很厉害了,如果可以的话方杰希望将来把普通水手的年龄压缩到三十五以下。
目前当然是做不到的,方杰也就只能期待将来了。
转眼五天时间过去了,楚池等从琅琊水洞归来的人在登上码头之后差点没被焕然一新的枯叶岛吓一跳,直到听了周围人的解释才明白过来,心中对方杰的钦佩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荆王府也终于知道自家三艘商场在大海上被海盗抢劫的消息,今年三十五岁的朱厚烇听到这个消息,气的摔坏了书房里的三个玉瓶!
朱厚烇整个人平时没什么爱好,他身为亲王,有太多的事情不能做,别说走出封地,就算是乘坐马车走出王府大门,也马上就会有一票的锦衣卫跟上,好像上个厕所都能跟造反这种事情扯上关系,属于是被朝廷严防死守的对象。
当然仅仅是做点赚钱的事情,譬如说让府上管事的在外面经营一个商团,违背朝廷的“禁海令”出海搞搞走私这种事情,不管锦衣卫还是御史都视而不见,说白了这天下就是朱家人的天下,人家自己走私跟下面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起来朱重八对自家子孙还是很爱护的,制定了众多的供养措施,基本上就跟他们的姓氏发音很贴切,甚至于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大明之所以亡了天下,就是因为对皇室子孙的供养太过了,以至于到了后期成为大明最大的经济负担,然后拖垮了一个国家。
可是没人会嫌钱烧手,及时每年朝廷给的供养足以让朱厚烇全家上下衣食无忧,但朱厚烇还是喜欢赚钱,或许这也可以说是朱厚烇他的人生爱好,算是他活着的一个人生目标。
完全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可怕,朱厚烇喜欢翻看下面的人送上来的账本,那一笔笔的利润能够带给他满满的幸福感。
可是这次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个噩耗,三艘才下水不久的大船,连船带货加上人,竟然被可恶的海盗打劫了,而且从传回来的信息看,还是被大明的海盗而不是倭寇打劫的,这让朱厚烇有些接受不了。
“水师呢?他们是一群猪么?怎么能够任由那些海盗横行,我们这些亲王的安全还怎么保证,这可是皇族的商团,皇族的商团海盗都敢打劫,是谁给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朱厚烇发火的时候,王府上上下下都没人敢吭气,谁都不愿意去触霉头,只有等到朱厚烇这一把火烧过了,才有人站出来提议。
首先这件事情是不能捅到朝廷上的,虽说朝廷对于亲王家的商号出海视而不见但不代表这件事情就可以摆出来说,所以王府幕僚们的建议还是直接找水师出面处理这件事情,毕竟大明的海域名义上都归水师管,水师管的海域出了事情当然要找水师。
“孤这就去写信,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三艘船啊,好几万两白银,孤的商号要几年才能赚回来的利润不能就这么白白的丢了。孤还要给陛下写信,好让陛下知道如今朝廷的海患已经到何种程度,若是再不拾掇,将来国将不国了!”
“王爷圣明!”
对于朱厚烇总结性的发言,幕僚们纷纷赞成。
其实朱厚烇这个人并没有太多的恶习,他自幼学文,诗词歌赋都颇有造诣,而且属于那种心怀黎民百姓的王爷,在自己的封地上从不曾欺男霸女,反倒是时常修桥铺路,遇上灾害也会出面赈灾,搭棚施粥那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荆王一脉因为朱厚烇的伯祖父第三任荆王朱见潚一个无恶不作的昏王。其袭封荆王后,气死母妃魏氏,杀害同母弟弟都梁王见溥(厚烇的祖父),强,奸了弟媳都梁王妃何氏,凌辱婶娘马氏,杀害了堂弟都昌王见潭,霸占了堂弟媳都昌王妃茆氏,害死堂弟镇国将军见滏见淲……同父异母弟樊山王见澋迫不得已,将他这些伤天害理之事密奏皇帝;见潚被废为庶人,弘治六年九月,被责令自尽,而荆王府则是元气大伤,经过这些年来在人口上虽然有所恢复,但整个王府的势力财力下降的都很厉害。
朱厚烇是个人人称道的善王,但一个人既然对外都如此慷慨大方,就更不可能亏待自己人,无论是家中长辈还是后辈,朱厚烇都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祥和而富裕的生活,所以当他从其父亲手中接过荆王的爵位之后,就将赚钱这种事情放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与民争利”这种事情朱厚烇做不出来,他是个爱惜羽毛的人,要让他从封地收刮钱财他不会同意,所以就只能将眼光放在出海商贸。因为禁海令对于皇族的形同虚设,让朱厚烇逐渐在海贸这个途径上尝到了甜头。
一次出海贸易虽说风险极大,但带回来的利润也是非常客观的,及时下面人再怎么长袖善舞,最终出现在朱厚烇面前的账本上,总归还是有一倍的利润,一万两银子放进去,三个月到半年的样子就能打个滚,这样赚钱的效率是搜刮地皮不能比的,而且通过海贸赚取的利润用来反哺给封地的子民,还能让朱厚烇得到更好的名声,所以他才会对海贸这件事情乐此不疲。
谁要是动了他的船队,那就是动了他的老命,发火那也是应该的。
只是荆王府距离大海实在是太远了,限于朝廷对皇族的规定,朱厚烇也不能亲自出去协调这件事情,所以他只能写了几封信交给手下送出去,同时又将负责商号的几个管事叫来,谈了一整天。
船没了,可以重新造,只是花费点时间和银子,真正麻烦的还是那批人,都是出海的熟手了,不仅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精通跟外族人打交道,这批人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朱厚烇冷静下来之后首先想到的还是两手抓,一方面要通过水师打击海盗,另外一方面还得跟海盗谈,看看能不能先把人给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