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杰的“循循善诱”之下,其他人终于明白,不能无视斋藤龙兴的求援,更不能“饿死”倭国人这种幼稚的想法。
既然统一了思想,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从南都出口粮食给倭国,如果不够的话还可以直接进口粮食卖给倭国人,在这个“粮食援助”计划当中,方杰有个非常强硬的命令——一颗土豆都不能给倭国人,绝不能让倭国人知道土豆的好处。
土豆的好处就是可以粗放式的种植,只要不出现极度恶劣的天气环境,就不用担心收成的问题。虽说倭国偏北,气候相对来说寒冷了一些,但是想想后世俄熊的地理位置,人家不也是以土豆为主要食物?
这说明寒冷对于土豆来说并不是致命的,况且倭国的土壤环境比起俄熊来要好上的多,真要是让倭国人拿到了土豆并且开始种植的话,恐怕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如此结果绝不是方杰等人想要看到的。
没人知道倭国的这场战争还要继续多久,按照现在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场战争已经导致超过十多万倭国人丧生。
这个数字若是放在中原大地,相对于一场“国战”来说那是相当不起眼的数字,倒不是说死了十几万人不算个事,主要是还是跟战争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来进行对比。
仅仅是十几万倭国人的死伤,方杰是不满意的,他和集团的其他人都希望这场战争能够继续下去。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斋藤龙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至于因为一些小小的失误就导致计划的崩溃,方杰特别注重对倭国情报的收集工作,在派去倭国开采银矿的人员当中,至少有十分之一是专职或者兼职的情报收集员,只有保持这种高强度的情报收集工作,才能让方杰及时准确的掌握倭国人的情报,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除了粮食之外,斋藤龙兴还希望我们集团能够提供更多的武器。”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轮到斋藤龙兴在求援信中的第二个问题,武器。
有了刚才的经历,这会儿大家也不一上来就表示强烈的反对了,大多数人都想明白了,给倭国人粮食,那是为了让他们吃饱了好有力气相互残杀;那么给倭国人武器,当然就是为了让他们杀的更快,更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当然是好事啊,只要倭国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集团有的是武器可以出售,冷兵器也好,热兵器也罢,甚至就连火炮也不是不可以卖的。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仿制和背叛。
“仿制这点大家不用太过于担心了,就算斋藤龙兴有这种打算,那也要他手中掌握着这方面的人才,可惜……”方杰说到这里淡淡一笑,屋子里的人也都发出会意的笑声,倭国的匠人,这会儿不是在集团名下的工厂里干活,就是在接受思想教育,最顽固的那种,应该是待在最艰苦最危险的苦力岗位上,至于说死伤了多少在倭国被称为“大匠”的匠人,集团上上下下是没人在意的。
“董事长高瞻远瞩啊!”
欧阳北峰发出一声感慨,向着方杰竖起大拇指,其他人自然是纷纷附和,唯有拉莎眼神迷茫,她是不太清楚其中的缘由。
“拉莎姐姐,我跟你讲……”作为拉莎的好姐妹,林小云觉得自己有义务向拉莎科普一下当初方杰做的那些事情,反正接下来的事情她们也不打算参与意见,就走到一边小声嘀咕起来。
“这件事情就董事长拿主意吧,反正我们都相信董事长的判断!”欧阳北峰开始撂挑子了,今天会议持续的时间有些长了,欧阳北峰年龄到了,身体不像头两年那么耐用。
其他人对于欧阳北峰的话表示支持,方杰也就没有打算继续讨论下去,“我觉得可以答应,当然,提供的武器肯定不能比徐龙在朝鲜做的好太多,不然光是保皇一派的人死,那就没意思了。”
可不是么,要是战争出现一面倒的局势,那就违背了方杰的初衷,最好还是双方杀个势均力敌,打出真火来,才能让倭国境内的战火烧的愈来愈旺盛。
武器要卖,但又不能卖高级货,而且价格还有讲究,既不能让斋藤龙兴觉得太贵买不起,又不能让自己没钱赚,这军火生意的技术含量当真是太高了,脑子稍微差点估计就这个事情能把自己给整死机了。
好在方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处理起这一类似的事情,即便自己没有亲身经历,但总能在脑海里找到例子,相对而言并不难。
远在倭国的斋藤龙兴,还在心心念念着自己给方杰去的那封信,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目的。最近战事有些吃紧了,一方面天皇毕竟还是很多倭人心中的正统,加上有织田信长这个枭雄在旁“协助”,原本一些不愿意趟这浑水的势力,在发现战火已经蔓延到难以独善其身之后,做出了投靠“正统”的决定。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徐龙。
自打趁着克里斯托弗“御驾亲征”的机会,在卡利卡特搞一把就跑的徐龙,带着人才和技术跑到朝鲜。
虽说朝鲜很乐意接纳徐龙,可在火器生产这方面,朝鲜是标准的“一片空白”,没有场地没有技术没有人员,是典型的三无。
徐龙虽然已经知道造船和火器对于一个势力有多重要,但他毕竟不是方杰,没有一颗储存了大量知识的脑袋,所有的一切计划他只能是依赖于下面人的配合,效率方面是完全没法跟大中华集团相提并论,即便是他收刮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工匠,但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难度那是极大的。
在采用了各种手段,诸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美人计”,甚至就连朝鲜王朝都亲自下场对于那些匠人们许诺“高,官厚禄”,这才让火器作坊在徐龙规划的时间里落成,并且开始投产了。
织田信长的使者早在徐龙火器作坊投产之前就已经等着了,这边才将将投产,那边就给徐龙送去真金白银,徐龙心中一合计,成,咱自己可以先忍一忍,反正暂时看不到战争的威胁,怎么地都要先满足了“友邦”的需求,当然,友邦肯定是要拿出足够的银子,否则那就不是友邦了,是不要脸的乞丐,或者是不要命的强盗。
好在天皇一族还是有点家底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些家底还不至于消耗一空,所以这个“友邦”还可以继续充当下去,唯一让“友邦”感到不快的,就是徐龙那火器作坊的产量死活上不来,而且生产出来的火器嘛,用是可以用了,毛病也不少,甚至还会炸膛。
幸而徐龙这种人不缺乏毅力,若是没有毅力他也不至于能够达到这辈子的成就,在火器作坊开始运转后,徐龙并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是不断提升作坊的工艺水平。
要说提高工匠的主观能动性,徐龙肯定是不如方杰,但是跟僵化的大明朝庭相比总是要好很多的。
在奖励和惩罚并举的作用下,徐龙一面提升火器的制作工艺一面把卖火器的钱用来兴建新的火器作坊,提高产量。双管齐下的结果就是火器产量和质量同时得到提升。
围绕在徐龙这些火器作坊周围的三方,都从这种提升当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徐龙是实力增长,朝鲜则是看到了希望,至于说倭国这边,虽然采购火器的花费是越来越高了,但换来的却是跟敌人的势均力敌。
如果要说军队的作战能力,天皇这边其实是占优的,但是因为武器上的差距,导致前期跟斋藤龙兴的战斗总是输多赢少,经济上的损失也就罢了,一些重要城镇落入敌人手中才真正让天皇等人感到可惜。
倭国毕竟不是中原,不像中原那样有着巨大的战略纵深,所以每个战略要地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旦丢失,对于战局的影响也就尤其重大。
在获得了充足的新式火器之后,织田信长谋划了两场战斗,皆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在这两场战斗当中,斋藤龙兴的队伍和天照真卫的损失都比较严重,尤其是天照真卫,无论是士兵素质还是使用的武器装备,原本就比斋藤龙兴的嫡系要差一两个档次,面对提升之后的织田信长军,可谓是兵败如山倒,一场战斗下来伤亡近万人,那是真正的伤筋动骨了。
面对“保皇一派”忽如其来的攻略,斋藤龙兴坐不住了。在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之后,斋藤龙兴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从大中华集团采购火器。
然而就在他准备给大中华集团提出采购要求的时候,松浦隆信却阻止了他。
对于松浦隆信的阻止,斋藤龙兴原本是不太高兴的,好在现今的松浦隆信已经没有骄傲的本钱,所以他也没有跟斋藤龙兴兜圈子,而是很直接的告诉斋藤龙兴,如果直言不讳的向大中华集团提出采购新式火器,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拒绝。
在没有听松浦隆信详细分析之前,斋藤龙兴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