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大明王朝的天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如暗流涌动,表面的平静之下,实则早已是波涛汹涌,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正悄然拉开帷幕。
沈敬言,身着一袭庄重肃穆的官袍,那官袍的色泽已然有些陈旧,衣角随着他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微微飘动,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历经的风风雨雨。他面容严肃,神色间透着一股决绝与坚毅,怀揣着弹劾胡存义强占军田的折子,宛如怀揣着整个天下苍生的希望,毅然决然地踏入早朝的队列。每一步,都仿佛承载着无数被强占军田的军户们那绝望的目光,他深知,今日这一折子递出,必将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然而,为了心中那永不磨灭的正义,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他已退无可退,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早朝的钟声,悠悠回荡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是历史沉重的叹息。群臣依照品级,依次参拜,动作整齐划一,宛如训练有素的木偶。朱元璋,这位开国之君,高坐于龙椅之上,身着绣有金龙的华丽龙袍,那金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的目光威严而锐利,如同一把能穿透人心的利刃,扫视着殿下群臣,似乎想要看穿每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
沈敬言深吸一口气,这口气仿佛凝聚了他所有的勇气与决心。他踏出队列,声音清晰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陛下,臣有本奏。胡惟庸侄子胡存义强占军田,致使众多军户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还大明一片朗朗乾坤。”这声音,承载着无数百姓的苦难与期盼,在朝堂的空气中震颤。
胡惟庸听闻此言,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乌云,仿佛能滴出水来。他向前踏出一步,动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傲慢,拱手向朱元璋说道:“陛下,沈敬言与沐春狼狈为奸,蓄意勾结,妄图诬陷朝廷命官,其心可诛。且沈敬言之女所用药材,正是云南土司所赠,其间恐有通敌叛国之嫌。”此语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诧异的目光如一道道利箭,射向沈敬言和沐春。
朱元璋听闻,目光如电般瞬间射向沈敬言,紧接着又转向沐春,那眼神仿佛能将他们的灵魂都看透。他沉声问道:“沐春,此事你作何解释?”这声音,虽不高,却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沐春从容不迫地出列,身姿挺拔如松,尽显大将风范。他恭敬地行礼后,语气坚定而沉稳地说道:“陛下,沈大人与末将仅在公务场合有过交集,绝无私下勾结之事。且云南土司绝无赠药之事,胡丞相所言,纯属无中生有,恶意污蔑。末将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所言句句属实。”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忠诚,毫无惧色。
朱元璋沉默良久,那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仿佛在权衡着各方利弊。朝堂上安静得可怕,落针可闻,众人都大气不敢出,静静地等待着朱元璋的裁决,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终于,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此事关系重大,牵涉众多,着三司会审,务必查明真相,还朝廷一个公正,还天下一个明白。”
退朝之后,沈敬言的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他深知,胡惟庸此举是想将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而三司会审,胡惟庸在其中人脉错综复杂,必定会想尽办法颠倒黑白,歪曲事实。他的步伐略显沉重,独自一人走在长长的宫道上。宫道两旁的红墙高耸入云,仿佛是两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压迫着他的内心。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却无法驱散他心中那如影随形的阴霾。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迈着细碎的步伐匆匆赶来,神色略显焦急。他来到沈敬言面前,尖着嗓子说道:“沈大人,马皇后口谕,宣您即刻前往坤宁宫。”沈敬言心中疑惑丛生,但君命难违,更何况是皇后的口谕。他只能整理了一下衣衫,跟随太监前往坤宁宫。
踏入坤宁宫,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宫殿内装饰典雅而奢华,雕梁画栋间尽显皇家的尊贵与威严。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马皇后端坐在主位之上,身着凤袍,凤袍上的金线刺绣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她仪态端庄,面容和蔼却又不失威严。见沈敬言进来,她微微抬手,声音温和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沈大人,免礼吧。”
“沈大人,陛下最近心烦意乱,诸事繁多,你且避避风头。”马皇后的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沈敬言的心头,“有些折子,时机未到,切不可操之过急。”说着,她命宫女取来一枚“平安符”,递向沈敬言,沈敬言接过平安符,心中感慨万千。他明白马皇后这是在暗中庇护与提醒,可一想到那些流离失所的军户,怎能就此退缩。
离开坤宁宫,沈敬言在花园中踱步沉思。三司会审,胡惟庸定会从中作梗,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胡惟庸回相府后,坐在书房太师椅上,脸色阴沉。管家小心询问,他冷笑吩咐:“三司我有人,务必让沈敬言翻不了身,盯着他和沐春。”
沐春回府,在书房踱步忧虑。沈敬言证据确凿,可胡惟庸势大,三司会审恐不利。他望着墙上大明疆域图,云南处被朱砂圈起,深知云南土司若因军粮克扣生乱,后果不堪设想,决心助沈敬言。
沈敬言到家,妻子柳氏担忧询问。沈敬言愧疚安慰,表明不能退缩。柳氏无奈落泪,沈敬言心疼安抚。
当晚,沈敬言在书房,烛火摇曳。他翻开《大明律》,再次确认苏州查田证据无误后藏入夹层,这是最后的底牌。
而锦衣卫北镇抚司,秦武也在反思。朝堂变故让他怀疑胡惟庸,周顺之死等事背后似都有其身影。他望向窗外夜空,决定查明真相,还沈敬言公道,即便面临蒋瓛和胡惟庸的报复。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各方势力暗自涌动。沈敬言、沐春、秦武为正义努力,胡惟庸谋划阴谋。一场更大风暴在黑暗中酝酿,大明朝堂与江湖将被卷入,谁能坚守正义,谁又会被权力吞噬,一切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