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等几人已经领旨谢恩,正准备退下回去研究如何改造宅院的事儿,却听到李世民说道:“爱卿,等一下”。
苏三等人连忙回来站好,头低垂等待皇帝示下。
“朕总是听你念叨你要开办的工坊叫印刷厂,朕思来想去,觉得这个印刷厂这个名字实在有些不够文雅,会不会将来被那些酸儒文人们所诟病啊,朕觉得不如换个名称如何?”
皇帝发话了,众人哪还敢提出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房子都是皇帝赞助的,想要给改个名字也无妨,苏三是没太放在心上的。
“草民愚钝,还请圣上赐名”。
苏三可不是古代的那些文人,有些时候迂腐到极致,这么个好的机会真是求都求不来,如果工坊的名字是御赐的,那以后岂不是光靠招牌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
这边苏三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岂能料到,皇帝李世民也是有着自己的计算的,这件事情他本就作为国家大事在操作。
如果自己提供了工坊用的房子,在御赐一个招牌,那么这件事儿可就真的烙印上了皇家的标签,以后如果做的好那老百姓肯定会念着皇家的好处,他这个皇帝岂不是离明君又近了一步。
李世民沉吟了一小会:“我看就叫做墨书坊吧。”
毕竟是皇帝,家学渊源也是深厚,这起个名字可以说是手到拈来,并且文雅而别致。
众人交口称赞,都说是个好名字,于是众人退下,李世民高兴的摆驾回了宫。
第二日,李靖和程咬金就与苏三一道去了那座皇帝赞助的宅子。
还别说,格局什么的真的是特别适合苏三的要求,他们在宅院里逛了小半日,都觉得这么漂亮的院子如果改成工坊,真的是有些可惜。
只不过他们也都不是贪图享乐的人,所以还是正事为重。
在苏三提出了几个方案与那二人讨论后,结合了苏三现代与古代建筑,中式与西式完美结合的工坊改造方案就确定下来了。
这个方案可是耗费了苏三极大的潜力,毕竟他上一世也只是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而已。
可是在李靖与程咬金的眼中,苏三的构想和设计简直可以称为建筑大师一类了,看的听得他们都呆住了,说来也是,苏三的知识可是比李靖他们先进了一千多年啊,细思极恐。
方案确定好,在李靖与程咬金的帮助下,各路能工巧匠全部集结,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全新的印刷厂工坊就已经基本按照苏三的设计完成了。
宅院共分成四个区域,最前面的门面因为临街,所以最适合作为销售书籍与纸张的铺面。
第二部分作为活字印刷的工坊,紧跟着是造纸的工坊,而最后一部分则是生活区,苏三直接把家搬过来了,正好宅子的最后面就是一个小花园,生活在这里最惬意不过了。
苏三满意的连连点头,以后就可以推开窗就闻到花香了。
请示了宫里,墨书坊开业的日子就被定了下来。
到了开业的那天,场面肯定是足足的,毕竟皇帝身边的几位红人也是重臣都跟苏三交好,这么重要的日子他们肯定是要出力的。
敲锣打鼓,舞龙舞狮什么的不在话下,光是贵宾就来了几乎半个朝廷,让苏三瞠目结舌半天说不上话来,脑袋里自动开始计算银子哗哗的如雪片掉落,自己岂不是能躺着数钱了。
可是让人出人意料的是,自从开业那天热闹的轰动了半个京城以后,以后的每天,墨书坊的人气居然急转直下。
李靖和程咬金他们肯定是每天都过来看的,跟他们交好的一些大臣也是碍于面子或者其他的什么目的,都到这称赞鼓吹一番,可是实际购买的却少的可怜。
而这些做官的哪能都这么闲着呢,每天早出晚归的处理政务,要对皇帝交差呢,于是后面就都不来了。
这让还做美梦的苏三可皱起了眉头,于是开始想办法,这个问题到底是出在了哪里?
经过他多方的问询与走访,他发现,虽然开业那天特别热闹,可是老百姓也都只是看到了如此之多的朝廷官员聚集于此,都以为是哪个大官搬家呢。
哪会想到这个宅子居然是开了个买卖,还是卖一些老板姓平时都用不上的纸张和书籍,所以自然就被冷落了。
因为都是官员过来,那些没有品级的人根本就不敢到近前看看,也不知道墨书坊究竟是做什么的。
这可让李靖和程咬金抹了把汗,感情自己这几天这么卖力,却是好心办了坏事儿,连忙找到苏三,向苏三委婉的表达了歉意。
苏三并没有放在心上,当务之急是要怎么解决问题,一定应该要加大宣传才行,扩大下知名度。
他想到了可以发传单,而且凭借传单进门者,当日在墨书坊内买东西就有礼品赠送,就这样,按照苏三的想法,他命工匠们印制了传单并且让人去街上发放。
可是几天下来,收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来的人也并不多,可是总比不开张的好,苏三这么安慰着自己,但有些不开心。
墨书坊开业遇冷的情况很快也就传到了宫里。
李世民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在上朝的时候也是简单粗暴的要求,让各家臣子需要纸张和书籍的都要去墨书坊买,大臣们表面上没有任何意见,可是谁知道他们内心都是怎么想的,只是有一点他们得到了共识,就是这个苏三苏先生,以后他们可要好好的对待,此人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