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怡和洋行
禾帆子2025-08-19 09:593,098

  水鸟号缓缓靠港之后,两个口岸检查的士兵,背着枪走上船来:“通关文牒!”

  甘林急忙从怀里拿出之前莎乐茜给他弄到的保函,递给士兵。

  “从哪来的?”

  “马尼拉。”

  “要在这里呆几天?”

  “不日就走。”

  两个士兵这才反应过来:“你是汉人?你辫子呢?”

  “断了。”

  “一个汉人,头发怎么弄得和洋人似的。”其中一个人没好气地说。

  甘林急忙从兜里掏出一小袋钱,塞进一个士兵手里,一脸堆笑地说:“官人笑纳。”

  两人一看,眼睛都睁大了,里面是整整10两碎银,两人一分,每人5两,顶他们两个月的薪水了,二人立刻眉开眼笑:“你最好带个帽子,有人问起来,就说藏在帽子里了,免生事端。”

  甘林微笑着点点头,还好这是在十三行,这群人见过不少洋人,如果在内地的话,搞不好可能就得去衙门喝茶了……

  莎乐茜在旁边不满地嘟囔一句:“甘林哥哥,你可真大方……”

  “别在小事儿上纠缠不清,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几两银子事小,喧宾夺主事大,辫子事小,旁人舆论事大。在这里,不是说单凭勇气或是三寸不烂之舌,就能无往不利。就算甘林在海外有通天的本领,来到这个与世界脱轨的大清,是龙也得先盘着,是虎也得先卧着。

  甘林刚刚穿越时,那份目空一切的模样,给自己招来了多么大的祸端,他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所以,这次回国,甘林走得十分小心,绝不在不相干的人身上浪费一点时间。他要寻找一个最合适的机会。

  两名士兵在船舱里转了一圈,又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之后,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对甘林说:“怡和行就在码头边上那条红砂岩路上,你去找他们办理手续,就可以进关了!”

  甘林赶紧堆着笑脸,将人送走,这才带着钱忠明一起,准备下船。戴绯华非要跟着一起,却被钱忠明给劝住了。

  “我知晓你们的关系,可现在海防严格,所有夷妇,一律不准上岸啊!”

  “这是什么烂规矩!?”戴绯华非常不忿。

  甘林虽然心中也不满,可现在所有事情都是未知,他也只能劝戴绯华暂时留在船上。戴绯华见状,直接气得摔门进了自己屋子里。莎乐茜也很无奈,她只好对钱忠明说:“我们……没有恶意,帮帮我们吧……”

  钱忠明无奈地回了一句:“我们……只能尽力。”

  二人下了船,甘林带了一个小帽,遮住了自己的头发,两人沿着那条红砂岩路,在接引人的带领下,来到一处装饰豪华的庭院面前,虽然地处广州最繁华的闹市区,可这庭院里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端得是一‘大隐隐于市’的世外桃源般。接引人为他们指点了几句以后,就离开了。

  两人信步走上台阶,只见红木大门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写着‘怡和行’三个字,门上的铜制把手,是典型的中式‘兽面衔环’,可支撑大门的两根巨大的柱子,却是西式的科林斯式柱。下面铺设的大理石地砖,被仆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四周有不少梳着辫子的清国人,还有不少衣着笔挺的洋人,在这里进进出出。

  门口椅子上,坐着一个小仆,他看到两人走过来,朝他们鞠了一躬:“请问二位客官有何吩咐?”

  甘林拱手抱拳:“我们想见伍秉鉴先生,还望进去通报一下。”说完,从袖口里摸出一两银子,递给小仆。

  小仆拿着银子,上下掂量了一番,眉头微皱,对甘林说:“这银子虽然重量足够,可这成色……恐怕不好吧?”

  “兄弟好眼力!”甘林微微吃惊,这银钱,是他从海盗那边拿到碎银子,成色确实并非上佳,用来糊弄一般市井百姓绰绰有余,可甘林忽略了一条,这里可是怡和行,十三行里实力最顶的一家。

  “小人只是随东家学了些皮毛而已,这银子的成色可大有讲究了,上好的银子成色足,有九成的价值,稍次一些的,有八成价值,市面上流通最广的碎银子,一般也有七成价值,可您这个,恕我直言,恐怕只有五成价值……若想用这个来糊弄我,怕是……”这小仆摇摇头,随口来上了一段,“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嘿!你这小子!还一套一套的!”钱忠明在旁边早就按捺不住了,他上前一步就要理论,甘林急忙把他拦下,笑呵呵地又掏出一枚纹银:“说得挺好,那麻烦你再看看这个呢?”

  小仆接过来一掂量,眉开眼笑:“这成色和重量,足有五两白银,分毫不差。”

  甘林想起了在勒阿弗尔码头,卡尔·罗斯柴尔德拎着一枚英镑在耳边一弹,就摸出了价值。他心下十分喜欢,就问这个小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伍廷玉,只是东家一个远房亲戚而已。”

  “好个伍廷玉,这锭纹银,就送你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甘林笑着回答。

  “好说好说!我这就进去通报!”伍廷玉像一个飞人儿一般,一溜烟钻进了洋行里。

  钱忠明在旁边站着,依旧气呼呼的,甘林拍拍他的肩膀:“怡和行就连一个看门的小童,都有如此实力,若不使些银子,怕是连说上话的机会都没有呀。”

  “哎,我不怕使银子,怕的是没完没了地使,你看这进门来一个,过一会儿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来来回回一直要,哪有那么多银子给他们使?”钱忠明愤愤不平。

  没过多久,伍廷玉又跑出来,对二人说:“东家正在会客,烦请二位先到客房暂候片时。二位客官请!”说着就伸出手来,微微鞠躬,向二人比了一个‘请’的手势。

  甘林和钱忠明一起,迈过不算太高的门槛,走进了洋行大厅。墙面上挂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油画,还有本地的屏风、灯笼、雕梁画栋,呈现出了一派中西结合的风貌。四周摆满了书柜,中间摆着一排柜台,柜台后面坐着洋行的职员,热情洋溢地与各路商人洽谈着各种商务事宜。

  伍廷玉带着两人,穿过人群,走进偏门一间会客房里,让他们坐下来,侍从立刻将两杯茶端了上来。甘林两人就坐在一把红木椅子上,手里端着茶,上下打量这间中西装饰结合的房间,墙上挂着油灯,横梁上挂着灯笼,有中式的桌椅,也有西式的墙画与百合花、石榴花构成的繁复巴洛克式花纹。

  两人正在小声地交谈,突然,会客室的大门又打开了,一个和甘林年龄相仿,穿着一身洋装,蓝色瞳孔的洋人,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浩官大人,浩官大人……怎么办,怎么办……”这个洋人讲着一口蹩脚的中文,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像极了热锅上的蚂蚁。

  怡和行的商名是‘浩’字,浩官,就是众人喊伍秉鉴的尊称。

  甘林和钱忠明两人,见有外人进来,于是停下了嘴边的话,闷着头喝茶,顺便斜眼打量着这个洋人。这人约莫40岁出头,浑身上下衣着虽然考究,但却显得十分破旧,明显已经穿了很长时间,八字胡,高鼻梁,眉骨高耸,虽然衣着看起来像个洋人,但他有一个鼻翼肥厚的鹰钩鼻,黑色头发,深色瞳孔,和一般欧洲人完全不同。

  “冒昧问一句……阁下可是犹太人?”甘林用英文开了口。

  这个人明显愣了一下,扭过头,打量着这个带个瓜皮帽,一身藏青色长袍马褂的汉人。

  甘林凭鼻子和头发猜出了对面的身份,这招本是二战时期,小胡子的人分辨犹太人的方法之一。甘林久在欧洲,又与伦敦的犹太商人内森先生频繁来往,自然一眼就看出了端倪。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英文如此流利的汉人。”这个人难掩惊讶,又十分好奇,“您也是怡和行的客人吗?”

  “在下甘林,洋名马修,请问阁下是?”甘林伸出手来,比了一个藏手礼。

  那个人明显更是吃惊,立刻用藏手礼回了一礼,恭恭敬敬地说道:“我叫约翰·雅各·阿斯特,正如您所言,是一名犹太人,家在美国纽约,在这边做毛皮生意。”甘林的藏手礼,让这人立刻明白了他的身份,说话也不再隐瞒。

  原来这人乘坐美国的商船,从大西洋南下,经印度洋一路远道而来,在广州购买了大量的茶、丝绸和瓷器之后,他让船先行离开,自己想要留下继续考察市场,结果没过多久,一则‘船沉了’的消息突然传来,一船价值7.2万美元的货物,全都沉入海底,他一下子就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被清政府扣押,还不完钱就不准回国。

  这时的广州,因为政府严厉的锁国政策,没有商家敢雇佣外国人,阿斯特就只能靠乞讨和救济度日,他住在专门收住外国人的‘夷馆’里,一言一行,都受到严密的监视。这一住就是三年。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来怡和行,找自己的债主伍秉鉴,寻求解决的办法。

继续阅读:第182章:初遇伍秉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05:师夷长技以图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