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校园文化节的风波
实践课结束后的周一,市三中的校园里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公告栏前围满了学生,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像炸开的蜂窝,连上课铃响了都舍不得散开。
秦默走进高二(7)班时,发现李飞正踮着脚趴在窗台上,脖子伸得像只长颈鹿。陈瑶手里捏着张粉色传单,正和林薇薇头碰头地嘀咕着什么,连秦默走到讲台前都没察觉。
“看来大家都知道了。” 秦默敲了敲讲台,粉笔灰在晨光里轻轻扬起,“下周六的校园文化节,每个班要出两个节目,还要负责一个摊位。”
李飞猛地转过身,绿毛在阳光下闪得晃眼:“秦老师,咱们班肯定要搞个最炸的!我表哥是乐队主唱,能借来全套架子鼓,我表演个打鼓怎么样?”
“你上次在音乐课上把三角铁敲成了噪音污染。” 陈瑶翻了个白眼,晃了晃手里的传单,“我觉得搞个汉服展不错,我爸公司旗下有个汉服品牌,能借到限量款。”
王浩瓮声瓮气地插话:“要不弄个美食摊?我会做红烧肉,我妈说比饭店的还香。”
教室里瞬间吵成一团,有人说要搞电竞比赛,有人说要办 cosplay 秀,吵到最后,李飞和陈瑶居然为了 “谁的节目更有格调” 吵了起来。
“汉服那是老掉牙的东西!” 李飞把课本拍在桌上,“年轻人就该听摇滚!”
“打鼓吵死了!” 陈瑶把传单揉成一团,“汉服是传统文化,比你那噪音高级多了!”
眼看两人就要吵到脸红脖子粗,秦默突然开口:“投票决定吧。节目和摊位分开投票,得票最高的方案采用。”
投票结果出来时,连秦默都有些意外。节目选了李飞的摇滚表演,摊位却定了王浩的美食摊,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方案,居然以同样的票数胜出。
“这怎么弄?” 李飞挠着头,“总不能一边敲架子鼓,一边炖红烧肉吧?”
秦默看着窗外那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 —— 那是他母亲当年亲手栽的,如今已经长得比教学楼还高。“为什么不能?” 他忽然笑了,“把摇滚和美食结合起来,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想法让全班都愣住了。林薇薇推了推眼镜:“秦老师,您是说…… 让李飞在美食摊旁边打鼓?”
“不止。” 秦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简易的布局图,“美食摊主打‘摇滚主题套餐’,王浩的红烧肉叫‘爆裂红烧肉’,林薇薇负责的水果沙拉叫‘彩虹狂想曲’,陈瑶可以用汉服元素设计餐盒,赵磊……” 他看向一直沉默的赵磊,“你不是擅长画画吗?可以在餐盒上画些摇滚风格的涂鸦。”
赵磊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他确实喜欢画画,只是以前总被同学嘲笑 “画的都是小孩子玩意儿”,久而久之就把画本藏在了床底下。
“那我呢?” 李飞急了,“总不能让我一边打鼓一边端盘子吧?”
“你的鼓点要配合出餐节奏。” 秦默在黑板上写下 “上菜时用重音,收盘时用切分音”,“王浩出餐快,你就打得急促;林薇薇摆盘慢,你就放缓节奏,这叫音乐与美食的交响。”
这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让原本吵吵闹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渐渐燃起兴奋的火苗。
接下来的几天,高二(7)班成了全校最忙碌的地方。李飞每天放学后都抱着个旧鼓槌练手,连走路都在数拍子;王浩带来了家里的祖传砂锅,在教室后排支起小炉子,天天炖红烧肉试口味,弄得整个走廊都飘着肉香;陈瑶真的从父亲公司借来二十套汉服,还带着几个女生学起了简单的装盘技巧;赵磊则把画本摊在课桌上,笔下的骷髅头渐渐多了几分可爱,旁边还画着冒着热气的肉丸子。
周五下午彩排时,意外还是发生了。李飞练鼓太投入,一鼓槌敲在王浩的砂锅沿上,“哐当” 一声,刚炖好的红烧肉洒了一地,油星溅到了陈瑶借来的汉服上,烫出个铜钱大的破洞。
“你是不是故意的?” 陈瑶尖叫起来,指着汉服上的破洞眼泪都快出来了,“这是限量款!全世界只有三件!”
李飞也急了,把鼓槌一摔:“我又不是故意的!大不了赔你钱!”
“你赔得起吗?” 陈瑶的声音带着哭腔,“这是设计师专门为博物馆做的复刻款,有钱都买不到!”
王浩看着满地的红烧肉,蹲在地上急得直搓手。赵磊默默拿出纸巾,想去擦地上的油污,却被陈瑶一把推开:“别碰!越擦越脏!”
就在这时,秦默抱着个纸箱走进来。箱子里装着些针线、布贴和颜料,都是他中午特意去小商品市场买的。“我小时候衣服破了,我母亲就用布贴补好,还说补丁是衣服的勋章。” 他蹲下身,拿起那件汉服,指着破洞说,“这里刚好可以绣朵花。”
陈瑶愣住了:“绣…… 绣花?”
“你看,” 秦默拿起一支银色记号笔,在破洞周围画了朵简单的梅花,“汉服原本的纹样是松鹤,加朵梅花正好凑成‘松鹤延年报春信’,寓意更好。”
他又看向李飞:“你表哥的乐队不是有件破洞牛仔夹克吗?上面的涂鸦就是特色,为什么不能把这个理念用到汉服上?”
李飞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 把破洞变成设计?”
“不止。” 秦默把颜料推到赵磊面前,“赵磊画的骷髅头很有张力,让它咬着梅花枝,传统和潮流不就结合起来了?”
赵磊的手指轻轻颤抖着,拿起画笔在纸上勾勒起来。几分钟后,一个咧嘴笑的骷髅头咬着绽放的梅花枝的图案出现在纸上,诡异又和谐。
陈瑶看着图案,眼泪慢慢收了回去。“我…… 我学过苏绣。” 她小声说,“我可以试试。”
李飞挠了挠头,捡起鼓槌:“那我再练练节奏,争取跟上出餐速度。”
王浩也站起来,拍了拍胸脯:“我再炖一锅红烧肉,保证比刚才的还香!”
那个傍晚,高二(7)班的教室亮到了很晚。陈瑶的绣花针在布面上翻飞,李飞的鼓点渐渐变得有章法,王浩在走廊里支起临时灶台,炖肉的香气飘得老远,赵磊则趴在桌上,给每个餐盒画上独一无二的涂鸦。秦默坐在讲台旁,看着这群刚才还剑拔弩张的孩子,此刻却像齿轮一样默契地咬合在一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周六的校园文化节,成了市三中建校以来最热闹的一天。高二(7)班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王浩的 “爆裂红烧肉” 刚端出来就被抢空,林薇薇的 “彩虹狂想曲” 用干冰制造出云雾缭绕的效果,配上赵磊画的涂鸦餐盒,成了全场最出片的美食。
最让人惊艳的是李飞的表演。他穿着王浩妈妈改的 “摇滚风汉服”,一半是宽袍大袖,一半是破洞设计,鼓点随着出餐节奏变幻,时而急促如暴雨,时而轻快如溪流。陈瑶穿着补好的汉服站在他身边,每当有人买走美食,就用银铃般的声音报菜名,像在唱一首特别的歌。
教导主任刘梅拿着相机拍个不停,嘴里念叨着:“这要是让教育局的人看到,肯定得表扬!”
秦默站在人群外,看着李飞在鼓前挥洒汗水,看着陈瑶低头绣花时认真的侧脸,看着王浩给客人盛肉时憨厚的笑,看着赵磊被女生围住要签名时羞涩的样子,忽然想起母亲的日记里写过:“教育就像熬汤,要慢慢等,等火候到了,香味自然就飘出来了。”
夕阳西下时,美食摊的最后一份红烧肉被买走。李飞累得瘫坐在地上,陈瑶递给他一瓶水,两人第一次没有互怼,反而相视一笑。王浩数着钱箱里的钞票,惊喜地发现居然赚了八百多块。
“捐给养老院吧。” 林薇薇提议,“张奶奶说冬天快到了,想买台新的取暖器。”
大家一致同意。赵磊把今天收到的涂鸦订单整理好,小声说:“我想把这些钱攒起来,买套专业的绘画工具。”
“我帮你!” 李飞拍着他的肩膀,“我去我表哥乐队演出的地方帮人搬设备,能赚钱!”
陈瑶也点头:“我可以接些汉服修补的活儿,苏绣还是有人喜欢的。”
秦默看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规划着,忽然觉得,比起秦家那堆积如山的合同,这里的烟火气更让人踏实。
晚自习时,高二(7)班的黑板上多了张新的奖状 —— 不是学校发的,是学生们自己画的,上面写着 “最佳创意奖”,落款是 “阎王七班全体成员”。奖状旁边,贴着那张补好的汉服照片,骷髅头咬着梅花枝的图案,在灯光下显得格外生动。
秦默收拾教案时,发现抽屉里多了个保温盒,里面是王浩特意留的红烧肉,还冒着热气。盒底压着张纸条,是陈瑶的字迹:“秦老师,谢谢您。原来破洞也能开出花。”
窗外的香樟树在夜风中轻轻摇晃,像在温柔地回应。秦默拿起保温盒,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他知道,文化节的风波只是个开始,这些孩子未来还会遇到更多麻烦和挑战,但他有信心陪着他们一起面对。
就像母亲当年那样,用耐心和智慧,等待每一颗种子,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