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占领部分农场后,因为兵力不足,孤军深入,补给线拉的太长,李定国等人也不敢贸然继续深入。
在他们占领的地方,有太多的白皮。
李定国和李养纯一方面,让那些投降的黑皮协助挖掘战壕,一方面将俘虏的白皮充为奴隶,让他们尝尝给别人当奴隶的滋味。
女人则赏赐给士兵。
大片土地都是开垦好了的,李定国决定将这些农场直接改造为定居点。
有大批白奴在,他们也不用担心土地荒芜。
李定国在圣地哥亚大获全胜,解放了四五万黑皮。
除了少部分充实军中外,他们也按照投降的约定,将这些人送回原籍。
佛罗里达州新上帝组织的总部,得知舰队和约书亚战败后,也马上调整了作战策略。
圣使要求,各殖民地坚守地盘,让那些所谓的城主,将军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修建防线加固城防,防止明军进攻。
海战并没有结束。
田云亮赢得海战胜利后,在大西洋护航的舰队也被调了回来,以守护号为旗舰店第三分队,开始在弗罗里达附近巡航。
田云亮下令,摧毁所有敌军港口,并且要封锁整个新大陆。
露头就打。
任何西洋货船,战船不得在海面上出现,发现一艘,击沉一艘,绝无二话。
实际上,命令是唐学志下达的。
得知两场大海战胜利之后,唐学志认为封锁西洋和新大陆的时机已经成熟。
新大陆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淘金者,那是因为新大陆这边的机会太多。
新大陆有大批的银矿和金矿,吸引着淘金者们。
然而,在这两场海战当中,他们损失了大量的战船和水手,只要明军继续保持高强度巡航,摧毁所有的港口和战船,那么待在新大陆的淘金者们就会失去经济来源。
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大量的农场就会破产。
那么,他们就没有继续待下去的必要。
于是,田云亮给五大分舰队做出了明确分工。
第一舰队,巡航塞古特城一带海域。
第二舰队,巡航佛罗里达海域。
第三舰队,巡航弗罗里达以西海域。
第四舰队,巡航水潮峰到圣地哥亚之间的海域。
第五舰队,巡航大西洋,配合里斯本舰队,全面控制西洋。
命令下达之后,还有一些西洋船,误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有些甚至认为,只要给明军一些费用就能放他们过去。
可是,这一次,明军彻底的下了封锁的决心。
一艘船都不放过,彻底摧毁。
但凡海岸线上,只要一座定居点,都不会放过。
原本新上帝十字舰队还有三分之一的战船苟着,但田云亮彻底下令封锁之后,没有一艘西洋船能带着货物出海。
这样新上帝组织,非常的难受,最终,按耐不住,大供奉带着剩下的战船出来,跟第一舰队决战。
第一舰队,虽然没有旗舰坐镇,却也有六七十艘战船。
激战中,五艘白皮主力战船被摧毁,大势已去,第一舰队发现敌人行踪后,马上召来了在佛罗里达巡逻的第二舰队。
在强力田云亮强力封锁之下,新十字军舰队,逐渐损失殆尽,就连他们伪装的货船,都避免不了被击沉的噩运。
货物运不出去,所有人窝在新大陆以北的广袤地区,因为此时,新大陆中间的陆地,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
交通,运输,沟通只能依靠海运。
现在船运全部被明军封锁,各地就变成了孤岛。
而在圣地哥亚以北的六万白皮军,还在跟李定国对峙,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他们士气低落。
雇佣军甚至都已经很久没拿到饷银了,因为很多农场种植的是棉花,有些地方甚至粮食都不够吃了。
而前线,双方都挖了壕沟,有些阵地,绞入了对方的阵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只不过,明军人数较少,武器却比较先进,在此之前,李养纯开垦的土地都是种粮食。
相比白皮,他们有吃有穿,根本不受影响。
大西洋航线保持通畅,武器弹药,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到前线。
时间一长,白皮虽然人多,战斗力却变得不可持续。
加上杨虎威带着船队,不断在墨西哥,巴拉马航线上袭击,就算有粮食,也没办法送上来。
经过半年多的鏖战,水潮峰那边也缓过劲来了。
随着唐学志军事移-民计划的实施,以及逐渐北方气温逐渐转暖,冰雪融化。
新航线重新开启,大批移-民开始踏上这片土地。
有了之前的基础,李养纯和李定国已经囤积了足够二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王敏那边只要使劲运人过来就行了。
运输船还会搭载一些耕牛等牲畜,一些中华田园犬也跟随这船队来到了这里。
巴塔哥尼亚到圣地哥亚,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以现有的生产力来说,也足够承载百万人口。
将来如果全部开发之后,人口再翻十倍,都没有问题。
想想在现代,这片地方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地之一,热带雨林气候,粮食一年三熟,种几亩地,从年头吃到年尾,都吃不完。
而明军这种操作,让新上帝组织异常焦躁,他们知道,长此以往下去,明国在新大陆的人口肯定会超过他们。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们明明知道对方的阴谋,却依然没办法阻止,因为航线全部被明军控制。
他们之间有很多地方,都没办法沟通,只能憋死在那个地方。
好几次,有些城池派人来谈判,希望开放港口,让他们重新贸易,他们愿意缴纳高额度通航费。
但得到的回答是,两军正在交战,不可能开放,只要他们的船敢出来,一律击沉。
实际上有些船偷偷摸摸的出来,被发现就被-干掉了,连警告都不存在。
他们只能待在领地里等死。
王敏那边利用夏季的机会,陆续运送了五万人到巴塔哥尼亚,使得该地区的人口增加到十万。
有这五万新生力量,李养纯将这些人全部分配到农场,将农场改造成定居点,该地人口空虚的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明国那边的人口却依然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到了年底,巴塔哥尼亚的人口暴涨到了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