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爆发的同一时期。
幽州涿郡涿县楼桑村的桃园里,花开正盛,有三个男人手举杯祭告天地。
“边看桃花边喝酒,真好啊。”说这话的男子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此人姓张名飞,字翼德。
“嗯,没错。张飞偶尔也会说好话。”关羽开玩笑说,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那可太过分了,你不这么认为吗?”张飞故作生气道。
“关羽,张飞也没说什么不好的事吧,只是说措辞不当而已。”说着,男人笑了起来。男人叫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我从故乡逃出来,能遇到这样胸怀大志、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个乱世里,真是幸运。”关羽感慨万千地喝着酒说。
“唉,如果没有这个乱世,我可能一辈子都在做肉店。”
“这么说的话,我应该是通缉犯了吧?”看到二人的反应,刘备咧嘴一笑。
“就这样相遇了,为你们的幸运而高兴吧。”
“啊,是啊。”
“嗯,没错。”
三个人举起酒杯。
“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是义勇军。”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在战场上,今天就喝光吧。”
“啊,为了实现我们的大志。”
三个人喝光了酒,举起空酒杯。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说着,三个人喝到烂醉如泥。
第二天,刘备三人醒来去铁匠铺去了东西。
“可是,大哥,你不仅为我们做了盔甲,还为我们做了盔甲和武器。”
“原来你有那么多钱啊。”
关羽和张飞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
“是叔父刘子敬和刘元起出的钱。”刘备若无其事地说。
刘备的家族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祖父刘雄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兖州东郡范县令。其子刘弘虽然早死,但由亲戚刘子敬和刘元起照顾刘备父子,这次刘备他们的经费就是这两个人出的。
铁匠铺里,属于义勇军的所有人的剑、枪及盔甲都做好了。另外,关羽还有一把重达八十二斤的刀,张飞的丈八蛇矛。
刘备腰上佩带着代代相传的双剑,身穿盔甲的刘备等人,向村子的广场走去,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了。
刘备对着这些人大声叫唤,“我们为了拯救国家,举军而来。不相信我的人,拿起这武器,来找刘玄德。”
一听到这个声音,聚集在广场上的人们就拿着准备好的武器排成了队。
“我问大家,我当这支义勇军的首领行吗?”
“誓死追随玄德先生”于是,刘备等人骑着准备好的马向幽州州牧出发。
此时,再徐州下邳郡城内。
一间屋子里的一位男子收到了一封信,那个人目不转睛地看着信。
“文台(孙坚)大人,那上面写着什么?”正在看书信的部下这样问道。
那人终于不再看那封信了,“大荣(祖茂),你看这个。”
那个人把手里的信交给了部下,下属接过信,看了看里面的内容,“这是让你参加镇压黄巾党的诏书吧?”
“嗯,连这么小的县的县丞都能收到这样的书信,真是乱世,在这里是绝无仅有的。”县丞是县令的副官。
“开什么玩笑?”下属嗤笑道。
“全世界都知道文台大人是如此有实力的人。”
“哈哈哈,大荣,我只负责镇压叛乱,所以才出名,这世界真小。”
“只是文台大人这么想而已。”
“也许吧,既然诏书来了,就去吧。”
“哈,我马上让他准备。”
“嗯,拜托你了。”
部下行了一礼,走出房间。
“苍天已死,黄天今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吗?现在邪教都到处猖獗了吗?”站在那里的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相貌堂堂的人。
此人名叫孙坚,字文台。年仅二十八岁,却以讨伐海盗闻名于世,是有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城中庭里有孙坚的一千五百骑私兵。士兵的盔甲都有修补过的痕迹,标枪也有细小的伤痕,剑柄上的带子也磨破了。所有的士兵身上都有伤痕,散发着身经百战之兵的风采。
孙坚看着这些士兵开口道,“我们将遵照朝廷的诏令,前往镇压黄巾党,希望大家届时都能大展身手。”
听着士兵欢呼声,孙坚骑上了部下带来的马。
“出征!”孙坚一发号施令,率精兵千余人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