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这次是真正地在召开军事会议,参加的诸侯都没有喝酒的样子。
“袁绍大人,你要把我们叫来,发生什么事了吗?”一名诸侯问袁绍。
袁绍沉默片刻后开口,“嗯,考虑到我们今后的发展,我想向各位提议一件事。”
“什么事?”
“我们是为了大义而起兵的,可是得到了献帝陛下的密诏,却没能战胜董卓军,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呢?”袁绍问诸位,大家都无话可说。
袁绍深深叹了口气,“因为献帝陛下掌握在敌人手中,不管得到了怎样的密诏,我们都是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大义才输的!”袁绍似乎认为自己的意见没有错,坚定地说。
“话虽如此,可是袁绍大人,有这样的大义存在吗?”公孙瓒问道。
袁绍似乎早已等在一旁,脸上露出笑容,“有,是幽州大司马兼襄贲侯刘虞大人!”
诸侯听到这个名字,都睁大了眼睛,议论纷纷。
刘虞字伯安,是光武帝长子的后裔,是以为德高望重的人,在其他氏族中也颇有名望。
“请汉国宗室刘虞大人当皇帝,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大家觉得怎么样?”袁绍问道。
袁绍为何要拥立刘虞,是因为有族人被杀之仇,所以想与董卓坚决对抗。但是,仅仅是盟军的盟主是不可能完全掌握全军的。因此,袁绍打算立刘虞为皇帝,届时以他的名义,联合军队攻灭董卓,然后刘虞以贤才、德高望重闻名天下,想必很多人都会拥立他吧。
“不,献帝陛下和朝廷还健在,我们单独另立皇帝是有违忠义的行为。”
“你说什么呢?现在的皇帝是董卓让他登上帝位的附属品,与其这样,不如迎接刘虞大人为新皇帝,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宁。”
“献帝陛下确实是董卓一手拥立的帝位,但如果仅仅凭我们的判断就拥立他,那就违背了作为臣子的原则。”
“但是,董卓之所以能当上相国,是因为现在的献帝陛下留在自己身边,所以我们也应该拥立刘虞大人,以表大义。”
对于袁绍的提议,诸侯们分为两种,拥立赞成派和反对派,赞成派有袁绍、韩馥等数人,反对派有袁术、孙坚、公孙瓒等数人。于是,军事会议瞬间变成了对骂现场,骂着骂着就有人开始动手,最终变成了打斗现场。
袁绍没想到自己的提议会到此地步,急忙劝解,但谁也不听。而孙坚带着同来的程普达悄悄走了出去。
“没想到袁绍会愚蠢到这种地步,还是在不远的将来脱离联合为好。”孙坚对诸侯们的愚蠢感到吃惊,说完便离开了。孙坚不想返回阵地,走在健章殿的路上。
外面已经入夜了,孙坚心想,本来不打算谈那么长时间的,没想到谈了很长时间。
“帝星未明,星座星环皆乱……乱世还会继续吗?”他仰望夜空,占卜天文,孙坚悲叹着,摇着头走着,发现水井周围有几个人。夜色昏暗,看不清是谁,孙坚觉得奇怪,便将佩带在腰上的剑对着那几人。
“什么人?”孙坚大叫一声。
井边的人都注意到了他,“那个声音是父亲吗?”
“哦,是孙策吗?你在那里干什么?”由于夜色太暗,看不见他的脸,但听声音是自己的儿子孙策,孙坚放松了警惕。等他走近时,孙策、几名部下和曹昂都在,“哦,曹昂也在吗?”
“孙策要连夜去巡视,我去帮忙。”
“那太好了,那你在干什么呢?”
“什么嘛,只是夜里出去巡视,口渴了想喝水而已。”
听孙策这么一说,孙坚才想起今天夜里要在这附近巡视。洛阳化为焦土,强盗们却以为有什么外快,偷偷潜入城内偷东西、偷人,对盟军在此驻扎也毫不在意,因此才决定在市内进行夜巡。
“今天怎么样?”
“什么也没有,对吧,曹昂。”
“嗯,也许是加强了警戒,盗贼想偷偷进去也很难吧。”
“可能吧……嗯?这是什么?”孙策拉着桶上的绳子,发现桶里装着一个锦囊,他大吃一惊。锦囊是紫金锦缎,松开袋口,取出里面的东西。
“这是什么?”孙策看着袋子里的东西,歪着头。那是刻有龙头状的的四寸四方的印章,印章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怎么了,孙策?”
“父亲,桶里有这个东西。”
“哪个?什么印章?”孙坚盯着看,程普和曹昂在一旁看着孙坚手中的东西,吃惊地叫了起来,“那、那是,传国玺?”
听到二人的声音,孙坚露出惊讶的表情,“这就是传国玺?”孙坚难以置信地看着传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