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期间老皇帝驾崩,新皇即位。
终于有一天,远方的战争终于胜利了。
大捷的战报传来,全国的百姓欢呼不已。
我看着捷报,心下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外患终于结束,内忧也即将平息。
饱受折磨的百姓终于能够有喘息的机会了。
然而,我万万没想到,战乱期间,我们的活动过于频繁,让皇帝和朝廷中的重臣注意到了我们。
天子敏锐地察觉到了我们对皇权的威胁。
21
最先出事的是苏慕荷,她在随军回家的路途中,失足跌下了悬崖,尸骨无存。
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不敢置信。
明明战争已经结束了,为何苏慕荷还会失去性命呢?
我们甚至赶到了事发地点,仔细排查下竟真的发现了一些疑点。
一是悬崖根本不在行军道路上,苏慕荷为何跑来此处?
二是通往悬崖的道路崎岖,正常人根本无法爬上悬崖。
三是事发时间在晚上,苏慕荷怕黑,根本不会独自乱跑。
这根本不合常理。
事实证明这并非意外。
一天晚上,一名重伤的士兵敲响了共善堂的后门。
他一身污秽,蓬头垢面,身上还在不住地滴下血水。
我认出他是共善堂已学成的学生王承,赶紧把他扶了进来。
他气息奄奄,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恐怖的真相。
天子已经盯上了共善堂,他先从军队下手,苏慕荷还有军队里其他的学生不幸被俘后牺牲了。
说罢,刘承便咽了气,他是拖着重伤的身体,凭着一股精神回到了共善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也让我们有了准备的时间。
22
没过几天,皇帝便下旨,痛斥共善堂为邪教。
我看了贴在城中的公告,只感慨不愧是皇帝,写的文章字字珠玑,没有一处废话。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们跑到官府为我们求情,还质疑皇帝是不是被奸臣所迷惑。
发现这一招不行,朝廷从其他方面开始入手。
朱鸿在走商的时候发现,过往合作过的商人不是说没货了,就是拼命挑刺,甚至还有泼皮无赖来找麻烦。
皇帝在意图斩断我们的臂膀。
他想刃不见血地解决我们。
但我们的羽翼还未丰满。
并不想此刻就同皇权对抗。
受到物质的限制,我们的发展并不能像那个特殊时代一样迅速。
于是我们选择了忍让。
除了来自朝廷的威胁,地方世家豪强也开始针对共善堂。
共善堂与强权的矛盾愈演愈烈。
你阻断我的资金流,我就黑市交易。
你抨击我邪魔歪道,我就光明磊落。
让天下百姓评理,天下为公真的是邪门歪道骂?
寻求自由、平等、公平,真的天理难容吗?
红色思想一出,天下文人哗然。
大部分文人慷慨激昂,坚持「忠君爱国」才是正确的。
只有少部分文人陷入了沉思。
更多的是引发了百姓的共鸣。
终于,皇帝慌了,世家豪强也慌了。
对共善堂的压制愈发升级、暴力。
终于有一天,共善堂的两个学生外出时,被守卫刁难后,愤而反击后被生生打死。
我们知道,反抗的时机到了。
不成功便成仁。
24
我的长兄林青云在事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曾来过一封信。
信中让我与共善堂割席,以免给家里惹上灭族之祸。
我没有回信。
谢老爷也自京师来信,寥寥几字,只对红色思想表示了赞许。
在起义前一晚,我没想到母亲会来见我。
她瘦了,头发也白了好多,整个人憔悴许多。
或许是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母亲没有劝我,只给我带来了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白糖糕。
她沉默地看着我吃完,才收拾食盒离开。
「再见,母亲。」
我看着她的背影,轻声道别。
25
我们起义得声势浩大,失败也轰轰烈烈。
错估了朝廷的军队实力,民间百姓的身体素质无法比拟专门训练过的军人。
起义六个月后,我和谢文歌在掩护同伴撤退的时候不幸被俘。
我们被押送到了京城。
路上的颠簸让我疲惫不堪,苦中作乐地想到幸好谢文殊死的早,不用受这种苦。
被关在牢里时,我惊讶地发现隔壁的牢友居然是谢父。
原来自共善堂起义后,他便被罢免管职并下诏狱。
皇帝想杀他,却又忌惮于谢氏,只能一直关着他。
看到我们,他眼里划过一丝释然。
抓到我和谢文歌之后,皇帝下令七天后在西市斩首。
行刑前的七天里,狱卒用各种威逼利诱,试图让我们反水。
我们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哪里还会理会他呢?
第五天的时候,狱卒将黎静文的头颅扔到了我们面前。
我吓了一跳。
那狱卒嘲笑黎静文自不量力,孤身一人也敢来劫狱,最后还被砍下了脑袋。
隔着一堵墙,我看不见谢文歌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她伸出一双手,像当初从塔中抱出女婴一样,抱起了丈夫的头颅。
下一秒却被狱卒踢开。
黎静文的头颅于是滚到了角落里。
谢父气得直骂狱卒。
狱卒哈哈大笑,迈着得意的步伐走了出去。
那夜我仿佛听到了隐忍的啜泣声。
26
行刑那一天,我们被拉到了西市。
路上,黎静文带着几位壮士
刑场围满了老百姓。
他们神色肃穆,仿佛在哀悼我们。
刽子手的刀斩落我的头颅时,我看见了百姓眼里的不忍、可惜和坚定。
于是我露出了最后一个笑容。
我们失败了。
我们胜利了。
红色的火种已经种下,只待成熟便能够破土而出,点燃每个人的灵魂。
到那时,再也没有什么能够熄灭它。
吾虽死,精神永存,信仰不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