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云滇省整整三个月里,吕大禹这个云滇省主席却很少在省会南明市露面。
新的云滇省政府,在当初由公孙翰林、黄奇骏、康敬文、齐玉刚、曲亚兰组成的五人小组领导下,很快就改组完成,顺利运转。吕大禹把省政府的具体工作,都交给了黄奇骏和康敬文这两个副省长去操办,自己纯粹当起了甩手掌柜。
如今的云滇省,已经完成了对原来十一个行署、以及作为附庸的黔贵省的改造工作。民生帮扶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工业重新布局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如今的云滇省和黔贵省百废待兴,人民安居乐业,正处于百年难遇的蓬勃发展期。
除了一般常规工作,吕大禹特别抓了两点,一是道路建设,二是能源建设。
道路建设是发展经济和军事调度的先决条件。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工业和军事是根本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在大力建设各县之间高规格公路的同时,吕大禹还让黄奇骏组建了云滇省铁路建设小组,开始筹划探索修建铁路事宜。毕竟,对于未来的大工业时代,公路运输已经跟不上需求了。
能源建设的重点是勘探建设更多的高品质油田,大力开采各种矿藏。现在大禹集团的工业正处于飞跃式发展期,原来清远行署的那点能源基础,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再不加大建设力度,提供足够的优质能源做保证,大禹集团这个庞大的工业体随时都可能出现断炊停产。
不过,吕大禹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大禹集团各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和龙军的建设发展上。
毕竟,大禹集团要想继续现在持续上扬的良好发展势头,尽快赶上甚至超过欧美强国,必须要坚持工业先行、科技为本。
尽管有着那神奇的阿里巴巴机提供各类尖端科技资料,尽管有着地球星上的中国作为大后方,但吕大禹还是没有一味采取拿来主义,而是自始至终让大禹集团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在很多科研项目上,吕大禹都没有大包大揽。他只是做出方向性指导,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和急需的先进设备设施,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帮助。每一项技术的精髓要领,都还得靠各研究所的技术精英们去实践探索、创新运用。
在大禹集团的几十个研究所里,除了大批优秀的唐龙国精英人才和莘莘学子外,还有很多金发蓝眼的外国专家。
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吕大禹认为科学无国界,完全没必要认为设立什么民族、种族界限。
这些来自欧美工业强国的科技人才,对于大禹集团的科技、工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毕竟,现在的唐龙国在科技、教育、工业等方面基本上是一穷二白。如果只靠吕大禹一个人的力量,靠唐龙人自己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那等待的时间可是太长太长了。
至于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水准的外国专家,不仅可以迅速承担起各种研究任务,还能对唐龙学者和广大的唐龙学生传帮带,带动帮助唐龙国自己人才的快速成长。
当然,这些外国佬在唐龙国西南的大山沟里,除了同样可以享受到优质生活外,还拥有在他们自己国家都不可能拥有的科技资源和研究氛围。
正如一些外国专家感叹的那样。他们如今正着手研究的一些项目,他们所使用的一些仪器设备,比起欧美国家来至少都要领先三到五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当然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也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对于这些外国专家的使用和管理,吕大禹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措施。在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同时,还有着严格的保密监控体系,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科技信息泄密。
吕大禹专门派遣人员,对这些外国专家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洗脑感化工程。让他们在这儿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并逐步产生对唐龙国、对大禹集团的强烈依附感。既要留住他们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
在吕大禹看来,今后自己要称霸星球、唐龙国要赶超欧美,还真离不开这些能力超强的“国际纵队”。
经过三个多月的改变,目前龙军的军事体系也基本形成。
按照吕大禹的指示,整个云滇省、黔贵省和新蜀省清远行署的所有兵力进行统一编制,共建立了三个层次、十五个师的庞大军团。
第一个层次是四个精锐师。由原来清远行署时组建的六个旅为基础,再选拔吸收了云滇军中的一部分优秀军官士兵组建而成。
这四个暂时还没有满编的精锐师,是整个龙军的精华。无论是各级指战员的能力、普通战士的素质、还是各类武器装备,在整个唐龙国中都绝对是一流的。
第二个层次是八个普通师。这八个师是在对原来所有投诚的云滇军中严格考核、存优去劣后,又招入了大批优秀青年组建而成。他们主要担负着两省一行署的常规布防工作。
这些普通师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精锐师,但是按照龙军先进的训练模式和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科学严格的训练,他们整体实力必定会有大的提高。远非原来土匪流寇一般的云滇军所能相比。
而且,龙军还颁布了严格的升级考核制度。普通师的将士如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就有机会升入精锐师。精锐师中被淘汰了的将士,自然就降格进入普通师。
这样一来,精锐师里的将士有压力,普通师里的将士有奔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良性竞争机制。
同时,轩辕军校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扩大生源,加大对现役指战员的教育培训。而且还根据龙军建设的需要,及时开设了很多新型军事学科。
如空军、海军、装甲兵、雷达兵、现代后勤兵等新的学科。在高薪引进国内外军事人才,加入吕大禹提供的先进教材和教学设备基础上,都已经正式开班授课。
龙军的第三个层次就是预备役部队。主要招收农村、工厂、学校里的热血青年,边参加工农生产,边接受军事训练。他们和平时代是生产能手,战事一起、需要的时候又可以拿起钢枪上战场。
这种带着民兵性质的预备役体制,在如今整个两省一行署内广大群众热情高涨、无数热血青年都渴望报效祖国的时候,有着极为广大的市场。预备役训练搞好了,也能为龙军各种兵种提供数量极大的选拔空间。
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精装备、多兵种的钢铁之师,为接下来统一唐龙国、称霸地球星二号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吕大禹多年来自始至终都在坚持的奋斗方向。
在新蜀省新林县与云滇省高客县交接的地方,有一个面积达到十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当地人都把这个湖泊叫住镜湖,相传是天上的七仙女的一面镜子落下凡尘,掉在这个崇山峻岭之中。后来就变成了这个风景如画的镜湖。
离镜湖最近的一个镇是位于新林县的镜湖镇。原来镇上的百姓大多都是靠在这镜湖里捕鱼为生。
可是在三年前,龙军接管了新林县后,新政府突然颁布了一条命令。整个镜湖长期处于禁渔期,四周乡民严禁在这镜湖里捕鱼。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不近人情的命令一颁布后,引起了镜湖镇全体百姓的恐慌。新政府禁止大家在镜湖里捕鱼,那大家今后靠什么生活啊!
好在,新政府并不是以前那些鱼肉百姓的霸王政府。在颁布禁渔令的同时,又颁布了一条让全镇百姓大声叫好的补充通知。
凡是以前一直在镜湖捕鱼为生的乡民,可以前往当地政府领取基本生活补贴。
而且,新政府还专门派人来到镇上,教授大家种植高产的新作物,在树林里培植栽种各种药材。这样一来,乡民们不仅不再为吃饭犯愁,种植出来的药材还能卖个好价钱。
这三年里,镜湖镇的百姓在新政府帮助指导下,开始彻底告别了渔民生活,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大家也渐渐把当初赖以为生的镜湖给淡忘了。
镜湖镇上,虽然天气渐渐转冷。但是大家的心情却是一点也没受到气候影响,反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地球星二号上1916年的春节做准备。
在镜湖镇中心的位置,树立着一根笔直的树干,上面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
在一段优美的音乐声后,广播里开始播放招聘信息。
“交通部正在招募大量工人。云滇省内将有十余条长途公路项目将在春节后全线动工,需要招聘大量身体健康、吃苦耐劳的工人,会石工、木工者优先……南明市新成立民生机械厂,需要一百名小学文化以上的技术工人……高客县私营的罗氏纺织厂即将投产,需要招聘五十名心灵手巧的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