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真的上了年纪,端午忙活一段时间下来,郁知秋总觉得身上哪里都不舒坦,肩背疼腰也酸,提不起劲儿来。
难得能在家里休息,她也不想出门,索性就在家里待着逗狗喂鸡,晒晒太阳嗅花香。
过年那场雪冻死了麦子,地里改种上红薯,如今正到了能收的时候,村里家里户户把别的事放到了后头,集全家之力收红薯。
离收稻子还有两个月,村里有些人家的粮食已经见底,等着收回红薯下锅,这东西顶饿,跟家里的东西一起撑到收稻子应该没问题。
再不济,山里还有的是吃的,不算什么大灾,临靠着山,勤快些不会饿死,就看有些人自己愿不愿意活。
李永福父子也正忙着这事,他俩先挖一遍,把大个的收回家,李家两个小姑娘下午再去地里捡一遍,再小的红薯也不放过。
没人会嫌家里吃的多,收完地里的,抓紧时间还能再种上一茬。
临水村处处都是干活的人,刘万良天天边忙自家的活边在村里转,看见谁家偷懒磨洋工他就骂谁。
都啥时候了还慢悠悠懒洋洋地干活,想等着米缸空下来吃他家的粮食,做什么春秋大梦。
他是说过会借粮食给没米下锅的人家,却也不是人人都会借,吃的东西烂在地里都不着急的货色,饿死也不可惜。
刘万良话说得绝情,实际上村里那几户日子艰难的人家,他月月都有偷偷送粮,还不让他们声张。
那几户人家地少,家里没什么存粮,从开春开始就去山里挖野菜草根混着吃,家里孩子吃得头重脚轻,大人更是瘦得厉害。
哪怕日子这样难,一家人也没有偷懒,把地里的庄稼照顾得很好,家中一切井井有条,这样的人刘万良愿意帮。
有自强自立的人,就有厚脸皮死气白赖的人,村里人的性子他摸得很清楚,他不会给这些人机会。
要学好不容易,学坏可快得很,开了一个头,就有紧随其来的第二个第三个。
村中忙碌过去,短暂的农闲中胡家迎来了胡莺的好日子,女方家的酒席在成亲头一天晚上,留下来的亲朋好友第二天早上还会吃上一顿。
女方的出阁宴,有人办有人不办,端看女方家里怎么处理。
张氏想办这酒席,也是想给孙女婆家人看看娘家人对孙女的重视,有给孙女撑腰的意思。
郁知秋很重视胡莺的好日子,特意关了铺子来给胡家撑场子。
于情她跟胡家祖孙三代关系都不错,跟王氏更是私交甚好,胡莺就跟她的侄女一样。
于理胡家是刘二毛成为乡厨的敲门砖,做好这次的事对刘二毛有好处,她得来看着,不让刘二毛出错。
早上刚吃过早饭,胡家便热闹起来,相熟的邻居亲戚笑吟吟往胡家去,张氏倒了糖水端出来招待大家,说笑声传出老远。
大伙心里记着来胡家是来帮忙做事的,说笑一会便开始忙活起来,分工做事,男人们搬桌子搭灶台,妇人们杀鸡宰鸭,烧水烫毛。
郁知秋把家里的事交给周氏,估摸着时间带着刘二毛夫妻来到胡家。
“二毛娘,二毛,佩兰,你们来了,时辰还早呢,你们等会过来也来得及。”张氏见到他们三人,立刻扬起笑脸打招呼。
“张奶奶。”
“张奶奶好。”
这次是来胡家做事,刘二毛跟张佩兰喊了张氏便不再多说话,等着郁知秋的安排。
郁知秋让刘二毛去帮忙干活,她跟张佩兰去给张氏帮忙。
婆媳俩来到张氏面前自然而然蹲下来,跟张氏一起择菜。
郁知秋择着芹菜上的黄叶,回张氏刚才的话:“婶子,我头一回做这事,摸不准时间,怕耽搁小莺的大事,早些来准备着更好。”
“你呀,想事情总是这么周到。”张氏听着郁知秋的话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这次酒席刘家人不收钱,镇上的铺子也没开,外人都对这事这么上心,亏有些人还是一家子骨肉,做样子都做不会。
张氏指的有些人就是她那不成器的二儿子一家,嫡亲的侄女嫁人,前头没表示就算了,到了今天这会二房还没人露面。
一家子蠢货,心里没点亲情,亲侄女嫁人叔叔婶婶都不来帮忙,做兄弟做叔叔做成这模样,大房心里不可能不生气。
她冷眼看着大儿子一家如今是越来越有奔头,大儿子话少干活实在,地里的活从不要他们操心。
老大媳妇从前不靠谱,这两年的改变大得惊人,别的不提,就那每月的月钱就是村里头几份,一年下来能攒好几两银子。
大孙女自己有出息能挣钱,婆家家底不错,孙女婿做着官家的差事,手底下管着几个人,小两口以后的日子比在村里好。
大孙子差一点,他老实孝顺,将他爹的憨厚传了个十成十。
刚说了个她娘家村子的姑娘,那姑娘是个嘴巴利索的,人也勤快,以后成了家有大儿子两口子扶持着,孙子以后的日子也能过下去。
琢磨完大房,再琢磨二房,简直没一个拿得出手的。
想起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二儿子,张氏有些心塞,老二那个傻的,分家前还有点脑子,能有点自知之明,分家几个月后也不知怎么的,脑子彻底随了老二媳妇。
两口子不好好干活,整天想着怎么挣大钱,今天要去当货郎,结果进货的价格比别的货郎卖的还贵,明儿又要去街上卖菜,等他俩到了镇上,菜市都散场了。
当爹妈的不靠谱苦了孩子,可怜她的小孙子哟,有些时候到饭点了饭都吃不上。
她虽然觉得小孙子品行有点歪,到底舍不得孩子挨饿,有些时候看不过眼,会给孩子拿些吃的再塞几文钱,这些事老大两口子都知道,一点意见都没有。
从前老头子总想着,哪怕分了家两个儿子还是亲兄弟,谁家好起来拉一把另一家也是可以的,相差太多叫外人看笑话,她没反对,算是默认了此事。
结果老二一家这样办事,寒透了人心,她是没那个脸再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