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的弟媳胃不太好,在家一直是少食多餐,即便今日的饭菜很美味她也不敢多吃,吃个半饱便放下了筷子。
她吃完一抹嘴,悄悄跟张氏说起话来:“姐,你家今儿这席面得花不少钱吧?味道真好,跟下馆子一样。”
“也没花多少,鸭子是你家养的,你没挣我的钱,鸡是自家养的,蔬菜嘛在自家菜地里拔了些,不够的村里人半卖半送,没给几个钱。”
“也就买猪肉和鱼花了些,不过也不多,比市面上便宜。”张氏在心里细细算了一笔账,她家这次办酒席比她计划的节省近一半银子。
这就是请人靠谱的好处,菜的味道好不说,还不捞油水,家里得了面子又省了银子。
张氏弟媳心里也在算账:“肉跟鱼还好说,买得多是会便宜一些,可请厨子贵呀,手艺越好的厨子价钱越高,刘家在镇上开铺子,请他们的价钱怕是不便宜吧。”
张氏弟媳也是知道郁知秋的,不过她不怎么了解郁知秋跟胡家的关系,只知道王氏母女在刘家铺子干活。
生意人精明,就算是一个村的,平时走得近些,该收的钱也不会少,要是给得少,刘家人不会特意关了铺子来做这事。
人家又不傻,哪会跟银子过不去呀。
“还行,家里能给得起,这种大日子一辈子也就一回,来的客人吃得高兴,家里人脸上有光,孩子们也会记下心里,这钱花得值。”张氏话说得含糊。
她自然不会说郁知秋没收钱,这话要是传出去,村里那些人还不借口去占刘家的便宜。
郁知秋愿意来帮忙,是人家仗义,跟大儿媳妇关系好又心疼大孙女,就算问话的是自家弟媳,她也没打算说实话。
张氏弟媳自己也是女人,她当年嫁人的时候要有这么一场,怕是到老也忘不了。
“姐姐疼家里孩子,这一点我比不上你。”张氏弟媳想起自己女儿嫁人的时候,心里有些难过。
张氏轻声安慰她:“日子不同了,以前我家也没那个条件,也是这几年家里宽裕一点才能办一场,你别多想,孩子们会理解的。”
张氏弟媳扯起嘴角笑了笑:“都是好孩子,没谁说过亏欠,只是我这心里有些过不去。”
“别这么想,你这人最疼孩子,孩子们心里都懂。”办事要花钱,张氏不能去怂恿娘家也这样做。
各家的情况不同,她家要是缺钱,她也舍不得把钱花在一顿饭上。
张氏弟媳不是不知分寸的人,也就两句话的功夫她就恢复笑颜:“看我,大喜的日子还说些闹心的话,姐姐别生我的气。”
“这家人办事挺实诚,我看桌上的菜剩不了多少,没用完的菜和肉也都好好搁在厨房里,没瞎浪费,干干净净的明儿自家人还能吃。”
“前年我娘家大侄子成亲,请的孙大厨做菜,那胖子把别人家的东西不当回事,有多少霍霍多少,最后剩了好多菜没吃完。”
“那会啊又是最热的时候,搁一晚上臭得熏人,人不敢吃怕生病,最后全喂了猪,菜上头好厚一层油,我娘跟我大嫂在家连骂一个月都没解气。”
农家人本性节约,张氏也不喜欢浪费东西的人,皱起眉头道:“太可惜了,都是些好东西。”
大儿媳妇先前也不愿意请孙大厨,这人如今在附近几个村子臭名昭著,等刘家接酒席的风声传开,没几个人再去找姓孙的。
这顿饭客人们吃得满意,胡家人瞧着高兴,接近尾声时有不少人打听做菜的厨子,村里人直接找上郁知秋,张氏的亲戚就问张氏。
今儿是胡家的主场,郁知秋不愿意挡胡家的风头,跟大家说有啥事直接去刘家问她,或是去百味铺子上找人也可以。
客人们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反应过来后也就歇了话题,笑着恭贺起胡家人。
胡家大房人热情地跟客人们聊天说话,连不爱说话的胡老大也拉着亲戚们说个不听,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欢声笑语中,一道尖酸刺耳的声音传来。
“哎呀,这都吃完了,大哥大嫂,你们也真是的,谁家吃席吃这么早,日头还高,现在就结束,等会睡觉的时候肚子不又饿了,饿着肚子咋睡得着。”
“大哥大嫂白活这么大岁数,一点不会办事。大虎,赶紧的,给我们张罗一桌席面,我跟你二叔还没吃饭。”李氏一进院子就嚷嚷起来。
张氏跟王氏一听她的声音脸色就有些不好,当亲叔叔跟婶婶的,白天不来帮忙,酒席吃完才来,还一来就使唤侄子做事。
王氏给胡大虎使眼色不让他动,李氏真以为自己是盘菜,还张罗一桌席面给她吃,吃个屁!
不说张氏跟王氏拉了脸,一向不说儿媳妇的胡老头面上也带了气,院子里的亲朋好友们看李氏跟胡老二的眼神同样带着谴责。
偏李氏还不觉得,挑个位置坐下,拿起盘子里剩的绿豆糕塞给儿子胡二虎,自己也吃上一块,边吃边对王氏道:“大嫂啊,小莺哪去了? ”
“ 我都进来一阵了还没看见她人,好歹我还是她二婶,她怎么也该出来露露脸。我是娘家人不挑她的理,她这性子去了婆家,可有说道。”
王氏就不是个会忍的性子,她跟李氏一直不对付,为了公婆她不惹事不搭理,不代表她怕李氏。
大喜的日子,吃东西就吃吧,吃东西还堵不上这贱人的嘴,还拿话说她闺女。
她猛地站起来,气愤地指着李氏:“你说…… ”
“ 说的什么屁话,你挑哪门子理?你是给了小莺吃还是给了她穿,黑心的蠢婆娘,张口就要坏我孙女的好名声,这里有你说话的地儿吗?”
“还吃张罗席面给你吃,干脆把我一块炖了得了,赶紧走,别留着这儿碍眼。”张氏气得涨红脸,挥着手赶胡家二房离开。
早上没见到二房的人,她费老大劲儿才压住内心的火气,这会听到李氏的话,心里暴躁得想揍人。
谁也没想到张氏比王氏反应更大,当着客人的面一点面子也没给李氏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