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岁月凝香
一耳清风2025-04-12 09:523,069

岁月如梭,秋去冬来,一晃七年时间过去,这几年里刘家人没病没灾,一家人和和乐乐过得平淡幸福。

刘二毛把百味经营得很好,招牌菜味道稳定,清明果子跟五彩粽子的名气甚至传到了县里,每年从三月开始就得开始张罗这两门生意。

王氏、李秀娥跟周氏三人从铺子里退出来,帮着刘家照看孩子的同时陪郁知秋说说话,现在百味里除了刘二毛外,主要是李如意、刘月和胡莺三人在厨房忙活。

酒席生意日渐增多,刘二毛买了两个手脚勤快的孤儿带着,想着培养出来他能轻松些。

他性子不贪,没想着把所有生意都给吃下,酒席生意忙不过来时,也会把客人介绍给口碑不错的同行。

刘二毛的做法令大家佩服,接到生意的厨子不愿意辜负这份好意,在食材跟味道上下了功夫,获得客人的好评。

做厨子的谁不想得到夸奖,得到认可的厨子下一次依旧用足了心思,不仅是做酒席这般,连铺子也跟着改了,渐渐地口碑越来越好。

那些爱做小手段的人没了生意,不得不收起往常的小手段,跟着其他人一起用新鲜便宜的食材,时间一长,万来镇食铺好吃又便宜的名声传出去,来镇上歇脚的人也多起来。

大家都觉得这是刘家开的好头,也是刘二毛大方才有如今的后果,对他心悦诚服,有以他为首的意思。

刘三河的铺子开得远些,他在县里置办了两间铺子,由信任的下人管理着。

每年他仍旧会出去几个月,以前薛柔还跟着一起去,后来有了孩子,她舍不得孩子,便没跟着去,留在村里陪孩子跟郁知秋。

最让郁知秋放心不下的刘百灵也已成家,她嫁给了廖云辉,是这丫头自己挑中的。

廖云辉不是个迂腐清高的性子,他知道自己家中不富裕,心疼亲娘为供他上学受累,考中秀才后没再继续考下去,自己跟同窗一起办了私塾。

他运气不错,镇子扩大后搬来镇上的人也多起来,廖云辉开的私塾第一年就有不少学生,往后两年一年比一年多。

空闲时他还抄书写话本,每月挣来的银子养家没问题。

刘百灵不打算远嫁,她跟杨氏又亲近,因着杨氏的关系与廖云辉之间的来往比较多。

这丫头看有媒婆盯上了廖云辉,自己悄悄给郁知秋透口风,郁知秋本还想留闺女两年,见闺女真的喜欢,不忍让她难过,便打算亲自跟杨氏聊一聊。

要她说闺女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杨氏在刘家教导刘百灵多年,廖云辉也是郁知秋等人看着长大的,这孩子能读书能打拳,会做饭会缝衣,做女婿郁知秋是满意的。

郁知秋这边刚起念头,廖云辉那边直接求上了杨氏,让她上刘家来提亲,杨氏对这门亲事一百个愿意,揣上自家所有的家底到刘家找郁知秋。

杨氏态度到位,郁知秋见她重视闺女,问过刘百灵的意见后痛快答应了这门亲事。

杨氏一直把刘百灵当女儿疼,成了她儿媳妇后更加宠爱,刘百灵白日依旧在自家茶楼里做事,夜里想回村就回村,婚后的日子自由且幸福。

几个孩子都安了家,各自手里有钱有产业,郁知秋自觉没啥可操心的,安心留在村里过她悠闲的养老生活。

还别说,不操心不受累的日子是舒服,除了孩子太多有些吵以外,别的都好。

薛柔进门那年,李小康刚走不久,刘月便发现自己又怀了孩子,她心里盼着是个女儿的,结果老天爷又给她送来个儿子。

四年前张佩兰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隔年薛柔生下女儿麦芽,刘百灵怀里还抱着个没满周岁的孩子,家里大大小小七个孩子。

郁知秋在刘家院子旁边另盖了座小院,把里头打造成游乐园给孩子们玩,有秋千、滑梯、木马等,一群孩子在里头自己玩,只需看着她们不摔着就成。

孩子多就意味着琐事也多,周氏年纪不小了,刘月跟李如意得忙着铺子里的活,李如芯作为刘百灵的陪嫁,跟在刘百灵身边,家里的杂事太多忙不过来,郁知秋在薛柔怀孕那年又买了一家子下人。

家里多了做事的人,郁知秋便只让周氏做些轻省活,不许累着自己,周氏心疼家里的小主子,大多数时候都陪在几个孩子身边。

今年郁知秋满五十,虽不做大寿,但孩子们因为这事都回来得很早,还不到腊八人就齐了。

昨夜刚下雪,院子的角落里堆着厚厚的积雪,豆豆这个大姐姐带着一群小豆丁在院子里玩闹,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断传开,屋里的大人不禁跟着笑起来。

怕孩子们玩太久雪着凉,郁知秋跟身边的薛柔道:“小柔,把他们都叫进来烤烤手,仔细生冻疮,麦芽还走不稳,摔好几跤了。”

“娘,没事的,有婆子看着的,摔不疼。”薛柔边说话边站起来,走出屋子招呼孩子们进屋暖和暖和。

别人喊,孩子们可能会装听不见,薛柔喊他们,他们不敢,在强大的武力下,耍赖撒泼都没用。

豆豆识趣地招呼弟弟妹妹进屋,顺手把最小的麦芽抱起来。

一群孩子进屋便围着郁知秋奶奶长奶奶短,把郁知秋乐得合不拢嘴,搂搂这个再抱抱那个。

郁知秋的寿宴只请了家里的亲戚,也就是刘家那三个亲家,刘二毛亲自操持的席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席面上的菜色香味俱全,吃得大伙心满意足。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好似还没怎么玩,年就过完了。

过完年,大家各自归家忙自家的事,大人们忙着生意,稍大的孩子得忙着学习,只有几个小豆丁在家。

“奶奶,吃糖。”麦芽抱着郁知秋的腿,露出甜美的笑容。

“哎,奶奶的麦芽吃糖糖。”郁知秋受不住孩子的撒娇,一把抱起乖孙女,忙叫周氏去拿糖出来。

周氏笑着转身离开,暗笑夫人年纪越大越心软,不怕家里孩子撒泼,怕孩子撒娇。

麦芽过年那几天尝到了糖的味道,每天都得念几次糖,她还不到三岁,郁知秋不想多给她吃糖,又顶不住她撒娇,只好每次都拿块糖让她舔两下解馋。

瞧她舔糖跟小狗似的,郁知秋笑容苦涩,她曾经也是有小狗的,她的狗叫蛋黄,小时候可爱淘气,长大威猛尽职,如今先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

蛋黄是前年离开的,活了十三年,在狗界已是高龄,郁知秋把它葬在屋后那块地里,让它能天天看到家里人,不会觉得孤单害怕。

相处陪伴十几年,蛋黄早已是刘家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它离开后刘家所有人都很难过,到现在郁知秋都不愿意再养其他狗。

“奶奶,摸摸。”麦芽不知道奶奶想起了伤心事,小家伙只是敏锐地察觉到奶奶跟刚刚不一样,伸出胖胖的小手摸了摸奶奶的脸。

郁知秋回神握住那只柔软暖和的小手,扯出一个笑容:“麦芽乖乖,让周奶奶带你去找哥哥们玩吧。”

麦芽喜欢跟哥哥们玩,拍着手扑到周氏怀里,郁知秋目送她俩出门,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

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悠悠飘动,宛如一叶轻舟,载着郁知秋的心晃来晃去,晃得她昏昏欲睡。

“二毛娘,你在家不?我跟来宝娘来找你说会话。”王氏声音传进来的同时,郁知秋睁开含笑的眼。

她坐起来答应王氏:“在家,门没锁,你俩自己进来。”

院门打开,抬头对上王氏那双藏不住事的眼睛,郁知秋一下来了精神,她迅速跟李秀娥交换眼神,二人心中都明白,王氏这副模样一定是又知道了什么秘事。

她俩跟王氏当朋友的时间长,已经能根据王氏的眼神判别当天要说的事是大是小。

三人也不用下人帮忙,自己动手搬桌子凳子,摆茶水点心,一切准备妥当后再坐下听王氏说事。

“咳~咳~你们知道我昨儿看见啥了不?”

郁知秋跟李秀娥配合地摇头,还催着王氏快说,王氏憋着劲儿抿了口茶水,挑眉含笑道:“我跟你俩说,我看见…………”

三人一说就是一下午,王氏喝光了茶壶里的茶水,瞧瞧日头遗憾道:“怎么这么快太阳就落山了,我还没说完呢。”

李秀娥闻着刘家厨房传出来的香味,拉她离开:“没说完明天再说,明儿个咱俩上午就过来。”

王氏想想觉得也行,反正如今不用去镇上干活,她天天都能来,知道再待下去郁知秋肯定会留她吃饭,王氏忙迈着步子跟李秀娥往院外走。

她俩前脚离开,后脚刘二毛的双胞胎儿子跟小麦芽一前一后跑过来。

“奶奶,我们想玩捉迷藏。”

“奶奶,玩捉迷藏。”

“奶奶,迷藏。”

三个小豆丁排着队立在郁知秋面前,看得她忍俊不禁,弯腰挨个摸摸孩子们的小脸:“好,奶奶陪你们捉迷藏。”

时光匆匆,岁月凝香,郁知秋的愿望终于达成,过上了家里有粮,手里有钱,耳边有瓜的完美养老生活!

(正文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郁老太的吃瓜养老日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