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知秋在家歇了几天,身体已经缓过来,接下来她要去铺子里看看,老客户也是要维护一下的。
她跟杨家大媳妇说,请杨家兄弟有空的时候到铺子上去找她,因是熟人介绍的,价钱上能给些优惠。
杨家大媳妇闻言,乐得合不拢嘴,直说郁知秋是个实在人。
她临走时说她娘家不远,明儿让家里人再跑一趟带个话,后日逢集她小弟就能去镇上找郁知秋。
杨家大媳妇离开后,周氏也来找郁知秋说事,她的目的跟杨家大媳妇一样,也是想请刘二毛给做两桌饭。
周氏本来有些开不了口的,他们一家是下人,哪有下人请主子做事的道理,做出这个决定她也想了好几天。
孩子成亲就这么一回,刘月家里情况特殊,给不了多少助力,他们男方若不能重视些,未免太冷清了些。
“夫人,若是不方便就算了,到时候我来做也是一样,不过那天我可能要告个假,去不了铺子上。”还没等到郁知秋的回话,周氏就后悔了,连忙改了口。
思及铺子上事多,她又道:“ 夫人放心,我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再操持小康的事,不会影响家里的生意。”
郁知秋轻声抱怨:“你这样我可是要生气的,你们都是我的家里人,小康跟我自己的侄子一样,这事我心里早有安排。”
“小康跟刘月的婚事就在家里办,还是我跟二毛掌勺,保证办得热热闹闹的。”
周氏感激地看着郁知秋,先是笑了笑,随后像是想到什么,抿抿嘴不好意思道:“夫人,酒席上的菜能不能少做些,做八道就成。”
“ 不瞒夫人,我跟小康爹攒的钱几乎都置办聘礼了,办不起太好的席面。刘月家里我去跟她们说,等我手里再攒一些钱,折成钱补给刘月。”
周氏说完脸红得不成样子,她也是没办法,他们一家到刘家还不到一年。
虽说主家仁慈,吃喝不愁,一年四季还给置办衣裳。
可家里有三个孩子,不能啥都指望着主家买,这一年里置办了些东西,没能攒下太多钱。
她跟丈夫手里一共就攒了三两银子,就这还是夫人贴补不少才攒下来的。
儿子定下亲事后,那三两银子几乎都变成了聘礼,接下来还要攒点聘银,素日里还要花上一些,实在是办不起太好的席面。
周氏有多节约郁知秋是知道的,她那点钱都花在孩子身上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郁知秋安抚她道:“这个你别担心,小康的酒席我包了,咱不说做多好,总不能太差,比着小莺的来如何?”
郁知秋边与周氏说话边剥着瓜子仁,剥了她也不吃,都放进右手边的小碗,碗里已有浅浅一层瓜子仁。
最近刘百灵爱吃这个,她闲来无事,剥点给孩子吃,这孩子最近练基本功很辛苦。
“不,不,夫人,这不太好吧。”周氏肉眼可见地慌乱起来,她没想要主家做这些,她不是那个意思。
“就这么定了,你跟小康爹对这个家的贡献我心里有数,不仅小康的亲事我包,如芯跟如意以后出嫁,我也会给她们出一份嫁妆。”郁知秋心里一直都是这样打算的。
李永福把家里的地侍弄得很好,没让她操一点心,他往小河村跑这几个月,跟那边的租户也混熟了。
谁家交租子实诚,谁家爱悄悄做手脚,他都有记下来,等收租的时候便能派上用场。
买下人容易,买到李家这样忠心耿耿的难,她眼不盲心不瞎,李家人做的一切她都清楚。
周氏眼睛一热,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郁知秋拿了帕子给她,也不说让她别哭之类的话,就让她安静地哭着。
近来周氏的情绪不太稳定,郁知秋瞧着她像是有些更年期的症状,哭一哭她心里或许会舒服些。
逢集日,杨家大媳妇的兄弟应约前来,这人也知理,知道百味中午忙,来得稍早。
郁知秋叫来刘二毛跟张佩兰夫妻,三人一起跟杨家兄弟商量细节,大多数时间是郁知秋跟杨家兄弟在谈,刘二毛跟张佩兰听。
这俩听得认真,只差没拿笔记下来,郁知秋心下满意,看来刘二毛对做乡厨很有兴趣,那模样可比在何秀才处念书认真多了。
热爱是坚持下去的动力,人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不用人催,自己就知道努力。
不知是杨家兄弟信任他姐姐,还是百味的口碑好,整个商议过程很顺利,杨家兄弟很好说话,提的要求也简单,菜要做得好吃,别浪费东西就行。
食材杨家打算自己买,郁知秋只收刘二毛掌勺的银子,暂定一桌一百文,她说话算话,给杨家兄弟打了九折优惠,收九十文一桌。
杨家是娶媳妇,来家里的客人比胡家多,估摸着有十四五桌。
两方商议妥当后,杨家兄弟付了两百文定金,余下的回头办完事再补。
郁知秋一挥手,刘三河便屁颠屁颠跑过来写契书,边写边龇着大牙乐呵,郁知秋知道他是为兄长高兴。
杨家兄弟一走,刘三河迫不及待对刘二毛道:“大哥,从今天起你得多练练字,就练写契书,我不一定一直在家,你自己抽空多写写。”
“ 依我看你以后怕是经常会写这东西,早些练起来,别到时候写不出来丢先生的脸,先生知道定会写信来骂你。”
胡家的喜事才过去几天就来了新生意,刘二毛高兴不已,只在听见先生会写信骂他时嘴角有一瞬僵硬。
何先生人虽离开了,批评他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刘二毛想忘都忘不掉。
不过,他这段时间已经历练出来了,短暂地愣了一瞬后便乐呵呵点头答应:“好,我听你的,等会就写,你在旁边教教我。”
刘二毛答应得太爽快,郁知秋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哟,果然不同了,刘二毛居然会答应主动练习,还让刘三河教他,要不是她亲耳听见都不敢相信。
刘家兄弟俩说得热闹,张佩兰也来了兴致:“三河,你也教教我,我也想学,不过我认识的字不多,你别嫌弃我笨。”
“谁说大嫂笨的,我觉得大嫂很聪明啊,大嫂亏就亏在是女子,要是个男子,早考秀才去了。”刘三河夸人的话张嘴就来。
可把张佩兰高兴坏了,说刘三河有眼力,她得给他做双鞋奖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