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跟张氏说这话,原是想讨主意教教家里几个儿媳妇,结果张氏说是郁知秋教得好,她立马打消了念头。
她哪好意思去找郁知秋讨主意,她三媳妇做下的那些事,她现在想起来还脸热。
得了,她也不该要求太多,老三媳妇只要不动歪念头她就该念佛,如今这样安安分分过日子也挺好。
大伙包着粽子没过多久,阳光悄悄爬上了天边,百味小摊前也恢复往常的热闹。
“王嫂,李嫂,粽子熟了吗?我今儿可是空着肚子来的。”郭大迈着悠闲的步子来到摊子前,眼神落在冒烟的大锅上。
郭大跟百味的人处得跟邻居似的,不管在不在百味吃东西,每天过路都得聊几句。
王氏手上不空,李秀娥算了算时间笑道:“你有口福,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差不多了,我这就捞起来,银子”
郭大笑着搓搓手:“先给我来个咸蛋黄的解解馋,昨儿个我没买着,待会我带些回去家里煮着吃,今天有多的吧?”
“有,你瞧铺子里,全是我们掌柜请来的帮手。”李秀娥在捞粽子,王氏朝铺子里偏偏头,让郭大看里头。
郭大抬眼看去,果然看见好些妇人正手脚麻利地包着粽子,一个个手上的速度惊得他瞪大眼睛,暗道郁知秋请来的都是能人,包粽子包得真快。
给了钱的东西大伙格外上心,摊子上第一锅粽子还未卖完,便有昨日定了粽子的客人陆陆续续来拿粽子。
郁知秋叫来刘三河,母子俩掏出昨日写下的单子,客人取走粽子,便当着客人的面在单子上把客人的名字划掉。
客人们取粽子的期间还来了几个定粽子礼盒的客人,整个上午在大伙忙碌中度过,可让方氏跟刘大强娘开了眼。
她俩只知道刘家铺子生意好,没想到能好到这种程度,铺子里的客人就没断过,门前的路都比别处更平些。
卖完粽子后郁知秋留大家吃过午饭再回,方氏跟刘大强娘推掉了,她俩想回家去,家里孙子还盼着她俩买肉回去。
郁知秋留不住她俩,给她俩一人带了一条鱼回去加餐。
本来吧铺子里正卖粽子,送粽子挺好的,只是这几天生意好,没有多余的粽子,她想着等到端午那天再送也合适。
方氏跟刘大强娘提着鱼,喜滋滋结伴去买肉,刘月跟张氏暂时不走,刘月想留下来帮着做点事再回村,能赶上下午的活就成。
张氏则要留下来跟郁知秋商量酒席上的菜,她等会儿跟刘月一起回村,不耽搁下午的活计。
还不到上客的时辰,趁着有空,郁知秋拉着张氏和王氏坐下,把她的想法说给她俩听:“酒席的菜多是双数,多的十八道二十道,少的八道十道都行。”
“我觉着你们家的酒席准备十二道菜挺合适,不多也不少,数字也吉利,一年十二个月,十二道菜有月月红的意思。”?
“这十二道菜里头,可做凉菜热菜各四道,再来一条鱼,寓意吉祥幸福,年年有余,一道丸子,寓意圆满。”
“这就十道菜了,剩下两道菜可做点小菜或是糕点,数量上好看,菜也齐全。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张婶,王家妹子,你俩要有其他的意见随便说,菜色数量都是可以改的。”
“我觉得挺好,你安排的事哪有不好的。”王氏最信任郁知秋的话,她对此一点意见也没有,让她自己想她啥也想不出来。
张氏听后认真想了想:“二毛娘,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数量上我没意见,就是这四凉四热是什么菜可有说法?”
农家人本性节约,不愿铺张浪费,郁知秋能听出张氏的言下之下,张氏是担心她准备的菜太费钱。
张氏是舍得为孙女花钱,却不想花冤枉钱,村里人送礼送得少,要是像镇子上这般全做好菜,自家可就亏太多了。
郁知秋了然地笑笑:“张婶,有鱼有丸子,也就有了吉祥跟圆满,热菜跟冷菜可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选择。”
“家里养了鸡的,咱就用鸡,养了鸭的就用鸭,菜地里有啥菜咱就用啥菜。不过村里老人孩子多,我这铺子里有几道菜很适合老人孩子吃,待会婶子尝尝看。”
张氏闻言笑起来:“我今儿可有口福了,白在你这里吃一顿好的。”
“婶子别跟我客气,你可帮了我不少忙,别说一顿,吃上十顿我也愿意。”郁知秋没忘记张氏曾经对她的帮助。
甭管是言语上的帮助,还是实际上的帮助,她总归受了这份情。
中午吃饭的时候,郁知秋亲手做了糖醋鲤鱼和丸子又端上来一份蒸酥肉跟香碗。
不同的是店里的香碗是蒸的,中午吃的她做成了汤,里头加了些黄瓜片跟菌子,将那肉一片片摆成花样,看着份量大还好看。
丸子做的是红烧丸子,肉馅跟萝卜丝拌匀,在油锅里炸过再跟青笋一块烧,闻着很香。
张氏吃过几道菜后赞不绝口,直说这四道菜就定下了。
饭后,张氏跟郁知秋私下说话:“二毛娘,我家今年养了不少鸡,我娘家弟弟家养的有鸭子,剩下两道热菜就用鸡鸭做吧。”
“成啊,张婶,你可真大气,鸡鸭鱼肉都给做全了。”郁知秋觉得很难得,少有人家愿意为姑娘家花这么多钱。
张氏看了眼收碗筷的孙女,不舍道:“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我们能为孩子做的也不多,风风光光把她嫁出去,希望她以后日子过得开心些。”
老人家的愿望朴实,只盼着孙女从嫁人这天就能得到大家的祝福,一辈子顺顺当当的。
刘月跟张氏下午还需回村做皮帽子,她俩比刘家人回去得早一些。
“佩兰,你跟二毛夜里就在镇上住吧,别回去了,下午有空回家去看看你爹娘。”早上事多,郁知秋决定把刘二毛夫妻跟刘三河留在了铺子里。
张佩兰一时不知道该不该答应,郁知秋接着对刘二毛道:“二毛,你夜里记得泡豆子,还有糯米,卤肉也要做上,我把三河留给你打下手。”
铺子里放了些豆子跟糯米,撑一天时间是够的,明日再多带些来做后面的,这段时间就把这三人留在镇上住,分两头做事,节约点时间。
“娘放心,我会把这些提前准备好的。”对于铺子上的正事,刘二毛很上心,弟弟给他打下手什么的,他并不是很在意。
刘二毛都答应了,张佩兰也跟着答应下来,说会做好铺子里的事。
接下来是重点敲打刘三河,让他别乱跑,就在铺子里帮忙。
这几天铺子里正挣钱,刘三河才舍不得浪费挣钱的机会,谁叫他他都不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