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帝把这个想法和秦稼成说了,“你这儿媳国之栋梁之才啊!”
秦稼成只是哈哈笑了两声。这个事情他不敢应,自己是兵马大元帅,亲生儿子是东宫驸马;他的继子也是个三四品官员。说三四品是因为在这个官值之间,而此时的沈移星还年轻,他日后的发展不低于他这个父亲。
如此的一门荣耀,再有一个楼钱耙子……
禹帝:“难道我敢用?你们还拘谨还多虑?”
禹帝能够做上帝位,可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他是个有心机有城府的陛下,这些年来也算是机关算尽。但不如意的地方,不知是不是他的威严太盛,几个孩子并不特别的突出。
可就是这些不特殊的孩子里出了一头狼,咬死了他唯一看好的储君。
不然,他也不会这么费心,要知道启用一位女官,朝堂上那些满朝朱紫贵的人物,就不会轻易的答应。
秦稼成,“这事,您还是和当事人说的好。”
禹帝,“出息,你这当公公的还做不了这主。”
秦稼成在他面前故意做小,“臣,我又不是您。您能说一不二,我这如筠这都不管用。”
“你听听你听听,你说的那是……”后边的话他也省略了,走在人潮汹涌的马路上,该收敛的话要收敛,所以“兵马大元帅该说的话“收了。
几人在这里走走停停,在街市市场就开始逛起来。看到这里物质生活璀璨的上京都比不了,禹帝不知不觉就溢满了心,只是自己都不察觉这股酸水是酸还是甜。
都说买卖充满着铜臭的味道,可这里弥漫着文化的气息,街头随处可见书籍,纸笔砚台笔洗毛笔挂架,处处都是琳琅满目。
喧闹的商业铺子也总有人进进出出。或是进货或是买货,这里人的态度都不尽相同。
他们更倾向于进货的人,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有人陆陆续续的来进货,天还没完全亮就出了城,各地区的去找钱去了。
像秦稼成他们这个时间段进城的,都不是做买卖拿货的人,可是他们三个不懂。
李青走到一个卖笔的商铺前,他看好了一只笔,直接问了:“多少银子?”
卖货的十分眼尖,早就看到了游荡的三位,可没有一人招呼他们。别看他们穿戴的华丽,但对于久经商场的人来说,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做买卖的。
这不李青的一句话就验证了。
“五两银子。”卖货的人头也不抬,手里还整理着别的东西。
李青微微一触眉,上京城的铺子里他去买东西那都是大爷级别的,哪曾被慢待过。
可慢待也就慢待了,有两位大神在身边,他也不好说什么。
这时有一个穿戴土气的男人过来,问,“一手多少?”
卖毛笔的中年男子还是没抬头,道:“十两。”
他们的对话简洁明了,男子直接拿过去三个十锭银子,对方数好了三把笔给他。
买笔的人收好了就要走,结果李青把他一把拉住,“兄台,能给我看看你的笔吗?”
被拉住的男子一愣,还以为遇到什么抢劫的呢,急忙用手护着身下的东西,“你干什么?”
李青道:“我就是问问,你三十两银子买多少笔?”
买笔的一听是这么回事,才直起了腰。
可是不等他回答,卖货的已经说了,“三十根笔。”
他这么一回答,秦稼成和禹帝都不乐意了,禹帝就说,“这做买卖的讲究一个童叟无欺,你看,你怎么明晃晃的欺人呢?”
商铺里的男子抬起头,看着衣着体面的禹帝,有着不怒自威的气势,指责的话语不带有怒气,却让他有着无比的压迫。
“我,我没欺人呢?”嘴角麻利的卖货人,有了一刻的停顿,随后反应过来说道:“拿货和单卖价格不一样。”
“那也不能差这么多呀?”李青说,“我五两银子一支笔,他一两银子一支笔,你这差的也太多了?”
商铺里的男子哼哼了一声,“嫌贵就放弃,我还不爱卖你呢。拿货的扔我这三十两就走人,之后卖的好还会长期拿货。你有什么,一锤子买卖还在这跟我磨叽。”
听着卖货人这么说,另一个进货的也说道:“你拿散货的没法跟我们比,这道理你想不明白,他的话你总该听明白吧。”
禹帝包括李青和秦稼成,都想不明白。可每个摊位里的卖货人,都不阴不阳的看着他们。明显不喜欢他们这样的“楞头青”。
“爷,买个笔还不成问题。”李青拿出了五两银子,其实平时的时候,比如上京城这样的毛笔,最起码能卖到二十五两;若不是有进货的跟着对比,他还觉得自己买的很便宜。
也就是说出的话想出的事,这才说道:“你这笔回去要卖多少两?”
进货的人都要走了,听他是个门外汉,道:“你买的不贵了,我这笔拿回去最少卖三十两。”
禹帝秦稼成和李青,三个人脱口而出,“你可真是个奸商。”
进货的人一听这么骂他,也直言不讳的说道:“你们懂什么?都是些衣食无忧的大老爷。知不知道我们贪黑起早的出来进货,图的就是一个利。况且我们风里来雨里去,又租店面又是出人,在你们选货的时候陪着笑脸,东西买的不好的时候还有售后,我以六倍的价钱售出,那是有人工费车马费的,这些你们有给我们算过吗?一枝笔如果抛去这些费用,那么我得一半的价钱,那才是我的纯利润。”
进货的把事情讲完,可能也不尽清楚。但禹帝他们明白了……做生意的利润好大呀!哪怕你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不少的苦,但是你有利润呢?
卖货的一看他们三个的表情,突然有了一点小心思,“三位爷一看就是过着平时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如每个人都拿点货,去散市上卖一卖,看看这银子挣的舒不舒心?”
其实,禹帝他们大可不必和他们比,毕竟他们之间属于道不同。可看着这笔有这么大的利润,三个人居然信了他的话。
三个人分别来到了笔墨纸砚摊前,学着刚才进货男子的话,以手为单位进了货。
其实,他们还是很快能看到门道的。
三个人进了火,心里莫名有种欢喜劲儿。相互之间还打赌着,看看谁的货卖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