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丰坊仿作
炎宗2023-08-18 10:493,337

“《竹韵轩诗草》中有一首诗,叫做《水节母范孺人乐府十二章》,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母先世,司马公,藏书万卷冠浙东,幼龄侍父登阁中。问父藏书意,父以示厥义。读书志圣贤,还以训后嗣,女闻是言辗然笑,女史一卷谨受教。’”

“此后,我特意去查了查,还真找到相关记录。”

“这位范孺人,是天一阁第六代直系范永祺的妹妹,自幼聪慧,素得全家人喜爱,曾在乾隆十二年和乾隆十四年,两度登上天一阁,还被她父亲赠送一本‘女史’。这是天一阁历史上唯一一例女子登阁的记载。”

“范莪亭的妹妹?”卢灿还真没听过这段故事,不过,范永祺他知道,范钦的后人,字莪亭,乾隆朝举人,镌刻家、藏书家,工篆隶,在收藏明代文人的尺牍真迹方面,颇有建树。

“就是她。”邱嗣斌点点头,“虽然我没找到她的姓名,不过,却在《鄞县通志》中查到一些信息。”

“她嫁给迎凤桥的水家。水家在明朝也算是一门望族,诗书传家,出了许多名士。不过,她的夫君水孝肃却从小有病,久治不愈。两人结婚后不久,有个儿子叫水云。这个水云还不错,颇有才华,事母至孝,参与了乾隆五十二年范懋敏编修《天一阁碑目》工作,在当时很有名望。”

邱嗣斌所长对于这些小人物的偏门文化研究,颇为独到,讲解得很详细。

这种人做导游很称职,谈古讲今,逸闻趣事,信手拈来,非常生动有趣。

卢灿三人听得津津有味。

此时的天一阁文保所,规模还很小,几人转了半个小时,就差不多逛完。东明草堂和宝书楼,合计展出的古籍,也只有三千六百册,数量之少,让卢灿不解。

另外,精品率也不算高,最好的展品,莫过于乾隆御赐,雍正六年完成的武英殿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六十卷。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早期类书,编撰者为陈梦雷。

此人是康熙皇帝的三阿哥胤祉,也就是参与“九龙夺嫡”诚亲王的老师。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清早期有名的学者,大臣。

作为诚亲王的老师,他自然要帮助自己的弟子争取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陈梦雷为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立的人设是“文学、书法、骑射,博而通;不以‘废太子’而舍睦尊”。为这一人设,陈梦雷帮助三阿哥完成了两件事:第一就是编撰并敬献给康熙《古今图书集成》;第二是,劝说三阿哥上书康熙,为废太子胤礽求情,并允许自己去圈禁地探望废太子。

这两招很有用的。

某一段时间,康熙对三阿哥刮目相看,并于康熙四十八年,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

可以说,此时的三阿哥,已经触摸到金龙宝座的边缘,只可惜,他家老四更有手段。

雍正继位之后,陈梦雷自然没好果子吃,被流放宁古塔,一直到乾隆六年去世,都没能再回中原。

雍正不喜欢陈梦雷这个人,但是,对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却很喜欢。

雍正三年,他责令翰林编修、户部尚书蒋廷锡任总纂,重新整理《古今图书集成》,并于雍正六年(1728年)以铜活字排印成书,存放武英殿。

这套书籍又怎么到了天一阁?

拜乾隆皇帝所赐。

乾隆编修《四库全书》,责令全国各地敬献书籍。

天一阁范家一次性敬献三百多册合计六百多卷的皇宫所欠缺的古籍。

乾隆皇帝龙颜大悦,自认有《四库全书》后,《古今图书集成》也就没那么重要,遂即将武英殿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赏赐给天一阁贮藏。

卢灿的不解,又在哪里?

书太少尔!

不说天一阁范家自己的藏书七万册,单是乾隆赏赐的《古今图书集成》,全书按类编排,分为6编,32典,6109部,共一万卷!

两两相加,怎么可能只有眼前这么一丢丢?

所以,等走出天一阁后,卢灿又回头看了眼这座二层硬山顶建筑,笑问道,“邱所长,现在天一阁文保所,一共藏有多少图书?”

“哎~~!”邱嗣斌先叹了口气,再笑笑道,“不瞒你说,天一阁现有藏书,不到两万册。就这,还是将甬城府学的藏书,集合之后的数量。真正的天一阁藏书,数量不足六千册。展出的部分都是修缮之后的成品,还有一万多册依旧在库房,需要急救之后,才能列入轮展。令祖上次捐赠的善款,主要用于善本修复,这项工作,是在太耗费时间……”

听到后面一句解释,再回头想想前面的那声感叹……卢灿特别有感触——收藏大不易!

他的这次感慨,还真不是因为五六十年代的大破坏——天一阁在那一时期,被保护得很好。

天一阁藏书大规模丢失,第一次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战乱、被盗等因素,遗失了将近两万册;第二次是抗战时期,转移途中损毁、遗失以及被盗的数量,无法统计,还有就是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被盗事件,也遗失了一万多卷。

再加上后期保管不力,损坏很大一部分,致使出现今天的局面。

第一个破例受邀登阁的外姓学者黄宗羲,就曾发出过与卢灿一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众人走过天一池旁边的嶙峋假山“九狮一象”后,道路分岔,一条通往南门出口,另一条直通内部办公楼。邱嗣斌扭头邀请,“卢先生,去我办公室坐坐?前些天,我得了一二两今年的明前龙井,尝尝?”

卢灿也想和天一阁多交流,遂即点头,“好啊,那就叨扰邱所长!”

两人交谈的内容,从藏品转向藏馆管理。

“三十……万件套?”

邱嗣斌知道卢家在香江开设了一家博物馆,但不太清楚其规模大小,所以,当他听到虎园博物馆含古籍类藏品数量突破30万件套时,有些难以置信,脱口而出,“那得多少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卢灿对他比划了个“六”的手势,笑笑道,“不含服务人员。”

六的手势,自然是六百,邱嗣斌理解,只是……他问道,“服务人员?指的是导游吗?”

“包含导游和解说,更多的服务人员,是指园区的售货员、安保人员、医疗保障以及艺术品公司的员工。”

邱嗣斌偏向于技术类管理,对所谓的经营,并无多少经验,他惊讶的追问道,“艺术品公司?你们还做艺术品开发?”

“虎博可没有国家力量支撑,必须学会自我造血,否则,我也扛不住呀。”卢灿笑了笑,“虎博去年的艺术品开发的销售盈利,几乎与票务收入持平。”

“这么高?!”邱嗣斌心头一动,捏着下巴,思考了几秒后问道,“卢先生,你能给天一阁文保所的衍生品开发,提点建议吗?”

文保所是国家单位,每年由浙省财政拨款,只是,谁嫌钱少?如果能赚点外快,岂不更美?

卢灿呵呵一笑,“其实我们两家可以合作,由虎博出技术和印制成本,天一阁出藏品,推出天一阁藏书的影印本,相信能在港台、东南亚地区,卖得很好。”

“这个……能卖掉?”邱嗣斌有些怀疑。

“肯定能卖掉!”卢灿笑着鼓动对方,“邱所长,百闻不如一见,我安排虎博给您发邀请函,你过些日子走一趟香江,考察一下虎博?”

“那……太好了!我也去虎园博物馆,学习学习!”邱嗣斌哈哈一笑。

这算是卢灿的私心吧——合作之余,将天一阁的藏书,复录一套,收录到虎园博物馆资料库,也是一种文化积存,绝对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两人走在最前面,信步迈入“文保所办公楼”。

说是办公楼,其实是范氏故居的西宅院,两层高的主建筑,一楼为花厅和客厅,面积很大,放置几张拼起来的办公桌,有五六位工作人员捧着茶杯,正围拢着一张办公桌,似乎在争论着什么。

“邱所长……”

“老邱,你过来看……”

邱嗣斌和卢灿几人一进门,那几位工作人员,抬头和他打招呼,几乎都是话说到一半,就咽了一下去,目光都落在卢灿及田乐群、温碧璃身上。

“上班时间,都在干嘛呢?”邱嗣斌的话语,并非批评,更像在提醒这些工作人员,别失礼!

有两位回到自己的工位上,还有两人则依旧停在办公桌前,其中一位四十来岁戴黑框眼镜的中年人,对邱嗣斌招招手,“老邱,过来看看,这件东西,是不是丰坊?”

“邬向东,天一阁文保所藏品研究室的主任。”邱嗣斌指指对方,向卢灿介绍一句,又对中年人介绍卢灿,“这位是香江客人,虎园博物馆的卢灿馆长。”

想了想,又增补一句,“呃,前些日子来的卢嘉锡教授,就是他爷爷。”

卢灿的大名,在国内,可没那么出名,这帮子文化人,还真未必听说过。

譬如眼前这位邬向东,目光中毫不掩饰对邱嗣斌所谓的“馆长”一词的怀疑。虽然他也笑着向卢灿伸手,可怎么看都是奔着后面那句“捐款的卢嘉锡教授”而来。

卢灿也只好笑笑,与对方搭了搭手,“邬主任您好,文博圈,我只是个后辈。”

邱嗣斌也是个学术方面的人才,人际交往方面偏弱,他感觉貌似自己的介绍,好像没引起同事们的重视,琢磨着要补充点什么……还没等他开口,卢灿的目光已经盯上了桌上打开的书函。

一本六品相的古籍,书签上隶书“《正始石经》之《礼记大学》”。

晕,自己听错了!

刚才邬向东说的不是“丰坊”,而是“丰仿”——丰坊仿制的古籍!

丰坊仿制的古籍,虎博有一本——《河图》石本。

故此,卢灿看一眼就能认出。

继续阅读:第470章 一丰二仿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相宝2:秘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