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田蚤市历史很悠久。
江户时代就已经有雏形,最早是修补渔网、铁质农具和出海所需铁器的集市;后来成为“岁之市”,也就是年货市场;到明治年间,开始以旧衣、或修补草鞋、农事衣物的碎布等生活用品为主,因而转而改称之“ボ(日语读PO,纺织品的意思)ロ市”。
时至今日,这座二手市场已经涵盖古着皮件、骨董杂货、漫画玩具、小吃、植栽、农产品等几乎无所不包的超级二手市场。
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座市场,事实上他也没去过,只是昨天找了些资料看了看而已。
结果一下车,丢人了!
跳蚤市场多为早市,下午没什么人。
他们一行吃过午饭,连午休都省去,赶到世田蚤市时,依然来晚了——不仅市场内没什么人,更有一些摊主已经收拾摊位回家了,只留下空荡荡的摊位。
依旧开门营业的摊位和店铺,搁一起也不过二三十家,放在偌大的市场中,显得那么孤伶伶。
也让卢灿一行十多人显得异常突兀!
眼前的场景,让卢灿的脸臊得慌,还真是打脸啊!
看着眼前荒凉的场景,孙瑞欣率先咯咯笑了起来,紧接着田乐群和温碧璃也乐不可支,继而一干人公堂大笑——还未关门的店铺和摊位,都已经被人挑选无数遍,只是主人还不满意今天的业绩,还想下午是不是还能捞点?这种店铺,有什么可逛的?
大家都在笑,最后还是外婆看不过眼,伸手拍拍卢灿手臂,“逛逛……就回去吧。”
原本想说回去吧,可老太太疼外孙,加了个“逛逛”。
老太太的建议,自然没人反对。逛逛就逛逛吧,权当散步。
十多人前呼后拥,在空旷的集市之中,自然引人注目。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位四十来岁的摊主,已经站起身,搓着手笑着迎接即将到来的这群人。
这是一家销售盆栽的摊位。水泥台上安放着十来盆花草,以及零星的盆石,也就是观赏石。
盆景正式成型于东晋,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艺术流派,多在宫廷富贵人家流行。宋代时,盆景艺术从皇室官宦家庭走向民间,受到江南富商的热烈追捧,更在明清时期走向巅峰,并从南到北分为五大流派:扬派盆景、苏派盆景、川派盆景、岭南盆景以及海派盆景。
东洋盆景艺术,在唐朝时候由遣唐使传播到东洋,这一点,千叶大学教授岩佐亮二通过考证,在其所著的《东洋盆景通史》中也大方地予以承认。
东洋盆栽艺术的成型,大约在平安末期到镰仓时代初期。
在吸收了南宋的盆景和观赏石艺术之后,又逐渐与本地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流派,又历经室町、江户以及明治等时代的演进,形成今天东洋盆栽艺术。
东洋盆栽艺术风格,最接近的是中国苏派盆景中的分支——金陵流派。
其特点是在庭院中表现为空相,在盆栽上表现为舍利。具体而言,在审美观上有“物哀”“闲寂”“枯高”“余情”“素淡”“野趣”。这些特点在金陵盆景上都有体现,只是东洋人将它推向极致,并在盆栽中体现出来。
卢灿陪着外公欣赏这些盆栽时,将东洋盆栽艺术的历史与特点,信口拈来。两人的对话用的是汉语,又没说什么坏话,因此声音挺大——他想用这种博学来遮掩掉刚才的尴尬。
孰料,这位摊主在卢灿说完时,笼着袖子朝他深深鞠躬,一口相当流利的汉语喷薄而出,“没想到,先生竟然是位行家里手,怠慢了,深感愧疚!”
我去!在东洋,汉语这么普及了?卢灿一愣,幸亏刚才没说他家盆栽的坏话,要不得有多尴尬?!
“你的汉语说得不错呀,去过中国?”卢灿来了兴趣,手搭在一盆虬枝松的边缘,笑笑问道。
那位摊主笑着答道,“我在清香园学习盆栽技艺时,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学汉语,去年,我有幸去过一次苏州园林,所以,汉语还是会一些的,不算精通。”
南韩人吵吵嚷嚷的什么都是南韩的,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洋人,不声不响的学习,然后就成为他们自己的。就像盆栽艺术,南韩估计没多少机构会因为学习中国盆栽而让学员去啃出名难学的汉语,可东洋不一样,他们是真学!
见外公等人有些懵圈,卢灿笑着介绍,“清香园是东京大宫村内的一家园艺培训机构,学制六年,通过毕业考核后,会由东洋盆栽协会颁发‘盆栽作家’资格证。”
又对摊主笑笑,“你拿到大匠资格没有?”
东洋盆栽协会颁发的证书有两类,第一类是职业资格证,分为盆栽艺师、盆栽作家及盆栽大匠;另一类是盆栽爱好者的资格证,不能以此入职,但其作品可以与职业选手一样,参加各类盆栽展会,譬如国风展、作风展、树之风、雅风展等东洋盆栽展览会。
这位摊主微微躬身,“很惭愧,依旧是作家。”
唔,一个中等职称的园艺工作者,作品还是不错的。卢灿对田乐群点点头,“买几盆吧,放在酒店装点一下会客室和办公场所,等离开时,留给周友喜、山田屿之他们。”
田乐群带人,挑挑拣拣,买了八盆盆栽,将摊主的货品清扫了一多半,总花费八百万日元。
对方满脸谢意地递送了一张名片,如果盆栽出现问题,可以打名片上的电话,他会上门处理。
卢灿接过名片看了眼,上面写着摊主的名字:野山寿明。
他不知道的是,就是这位野山寿明,在三年后的第四十七回国风展上,拿下全场大赏,并在十年后荣登东洋盆栽协会的会长宝座。
随着野山寿明的声名远扬,他的作品在东洋越来越受欢迎,售价自然也水涨船高。卢灿无意中购买的八盆盆栽,也因为野山的照顾,长势一直不错,其市场总评估价一度攀升至两亿七千多万日元。
所以,还真不能说卢灿没捡漏,只是当下没看出来而已!
卢灿等人买走几盆盆栽后,竟然还没有离开,这让其他空闲的摊主看到机会。于是,卢灿等人还没走到他们面前,就听到那些摊主热情的招呼声。
东洋的摊贩和国内差不多,也有曲调婉转的叫卖吆喝。
东洋将地摊商贩叫做“露店”“大道商”,将推车手推车买货的摊贩叫做“立卖”,挑着担沿街叫卖的是“振卖”。这些露店、立卖、振卖,都会吆喝,很有些津门相声中的“吆喝”味道。
这些曲调还被人收录在一本叫做《职人歌合》的古籍中,成为东洋文化的一部分。
卢灿没研究过东洋商贩的叫卖,听不出名堂,只能大约能听出来五个音调,呈“31,321,3421,34521,31……”循环往复,很有意思。
听了一会儿,大家继续向前,朝正在卖力吆喝的摊主摊位瞅了眼后,也不理睬对方失望的眼神,继续往前。谁让这家摊位是卖旧衣服的呢?
第三家摊位面前,卢灿等人又停下脚步。无它,这是一家卖二手书籍的,拐角堆着一摞漫画书,欧成盯着这堆漫画书迈不动脚!
东洋原版漫画,很多其实不适合小孩子看,暴力、带色的内容太多。
孩子又想买,小姨妈和田乐群只好停下来帮他挑几本。
卢灿站在书摊的另一角,一只手牵着小石头,另一只手在书摊上扒拉。这些书籍中,九成九是日语版,零星几本是德语、英语和俄语版,别说期望中的中国古籍,就连汉语版的书籍都没见到一本。
不得不说,卢灿有点小失望。
田乐群很快帮小表弟挑出几本,摞在一起,正在跟摊主问价。等两人谈好价格,卢灿不死心,多问了一句,“老板,你这里存有汉语的书籍……尤其是中国古籍吗?”
这位摊主已经知道卢灿一行是华人,所以对这句问话也没觉得突兀,他搓了搓手,也回了一句大实话,“汉语书籍不好卖,我这里没有。”
卢灿很敏感,立即从这句话中提出一丝希望,马上追问,“哦?你知道哪家有卖那种汉语古籍的吗?”
又对田乐群努努嘴。
自家婆娘,懂自家男人的意思,立即将刚才的对方找零的一小把日元纸币,放到摊主面前。
不多,几十日元,买条消息。
对方也没客气,直接将这一叠日元扫进手掌,抬手指指不远处的一家门店,“他家有,我们平时收到的汉语古籍,一般也卖给他们家。当然,您要买中国古籍,最好去神保町古书街,那里有两三百家古书店,不少书店有中国古籍。”
他口中的神保町古书街,卢灿也听说过大名,后世,这条街被称为“世界第一旧书店街”,位于东京千代田区。其形成与明治维新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当时周边一堆代表先进科教模式的西式学校的兴起,让此地自然而然形成了书店街,并一直延续至今。
神保町古书街固然不错,可那里都是行家,少有捡漏,再说了,远水不解近渴。所以,卢灿顺着他手指看去,是市场外围的一家门店,门店侧面挂着一块棕色木牌,上面写着“阿倍书店”。
卢灿冲田乐群摆摆手,“你们陪着外公外婆先逛着,我去书店看看。”
书店半掩着门,店内面积不大窄条状,一排长长的书架,延伸到里面,另一侧则是两排短一些的书架。门口的柜台后面,坐着一位戴着眼镜的和装老者,正在看书。
卢灿瞟了眼,老先生翻看的正是一本线装汉语古籍。
得,还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