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卢灿怀疑宗老有师门传承一样,这次,宗老也对卢灿产生怀疑。
“宗老,我的老师您肯定不认识,他是缅北华裔。”卢灿摊摊手,笑道。他尊穆九星一声师傅,并不过分,毕竟他的很多知识,都是从穆九星留存下来的六本《金石秘录》中学到的。
“缅~北~华~裔?”宗越皱着眉头想了会,记忆中没有哪位缅北奇人,依旧不死心,指指卢灿,“尊师叫什么,兴许……我听过呢?”
“他原本为滇省回人,本名阿尔萨。汗,汉文名叫穆九星。”
不仅宗老,连王老也在思索,还真没听过穆九星的名字。
好在卢灿马上又补充道,“不过,我的师祖,汉阳叶方纲……”
“是南叶的传人……我说呢!”宗越双掌一拍,恍然大悟状。
汉阳叶家,在海外华人群体中特别出名,不是收藏,而是很多华埠都有“叶开泰中药店”。
叶氏家族的成功,一靠济世救人,二靠科学入仕,三靠藏书识古。
叶家先祖叶文机,清初于汉阳开设中药店,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制的传统,在当时非常知名。《大宅门》中百草厅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可不是取自同仁堂,而是来自叶开泰药号!
三百年的历史中,叶开泰药铺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
汉口人有句俏皮话: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
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叶家分支抵达北美华埠,创建旧金山“叶开泰药店”,随后几十年,叶开泰药铺在北美十多个华埠都有分店,包括纽约唐人街。
因而,“南叶”在北美的名气,可要比“北叶”更强。
外人只看见南叶的药店,行内人却知道,支撑叶家的却是“文人”的书香。
叶方纲的爷爷叶继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著名藏书家;叶方纲的父亲叶志诜,翰林院贡生,早年求学刘墉,也是有名的藏书家;叶方纲本人是清末民初民族工业先行者之一,创办汉口纱厂,本人也是大学问家,藏书鉴古,非常了得!
这种传世的家族,在鉴古识古方面,有其先天优势——家中藏品多,后辈上手机会就多,同时又不缺“总结经验”的人才,再加上长辈手手相传,非常容易形成鉴古识古的“秘技”!
“其实,我跟穆师的时间不长。所学很杂,是因为运气好,长辈们关爱。”卢灿微笑着掰着手指,“我爷爷本人也算玩古董,跟着爷爷学过一阵。此外,北市故宫的李林灿李老,教会我很多;张伯驹张老也教授过不少;又在港中大嘉里教授身边学过一段时间西方艺术史;还有福伯,您可能也不认识,同样是缅北华人,他老人家对我也是尽心尽力相授……”
他的话,直接让宗越傻眼,好一会,才反应过来,举举手打断卢灿,“等等,你说李林灿……张伯驹……你们家是不是开设了一个叫什么虎园博物馆的?”
宗越终于反应过来!
王老则是哈哈大笑!
老爷子今天设局,本意并非骗宗越,而是想要出口“恶气”——看他出糗!
现在,目的达到,能不得意?
宗越手指在两人面前点来点去,他算是明白王季迁今天的意图——帮卢灿这小子设套,买自己所珍藏的那件《王会图》!
当然,两人设的“套”并不算深,毕竟王老头说“按照市价购买”,没想着“诈”画。这一行为,更像王老头的作风。
“好啊!好!卢少东家,我今天就要看看杨联升老家伙口中的青年鉴定第一人的眼力。”
宗越放下手指,背着手,一股傲气冲天而起,“只要你今天战胜老头子我,那幅《王会图》,你带走,我还给你虎博,捐一件好东西!”
这一刻,宗老才真正将卢灿,当成势均力敌的对手!
开玩笑,能不认真么?
刚才卢灿口中的那几人,无论是李林灿还是张伯驹,都是华人圈中公认的接近鉴定宗师水准的超级高手,再加上似乎不怎么知名但绝对有实力的穆九星、卢嘉锡,以及卢灿看起来非常尊重的福伯……这些人合力调教出来的弟子,能弱?
卢灿微笑拱手,“您老,请!”
第三家摊位,是卖留声机、电话电报机等老旧机械品摊位。
这次,宗越主动问道,“卢少东家,要不要去看看?”
这类东西,他和王季迁依旧不懂。
卢灿还真的不客气,“那我就过去看看?”
他主要看的是留声机。
老机械藏品,在欧美同样很流行,尤其是留声机,天生就带有“奢侈品”和“艺术品”的双重属性,而这“两性”又是收藏品中特别看重的两大衡量标准。
因而,留声机的收藏,一直是欧美艺术品收藏中的热门之一。
这家摊位上,有两台留声机。
其中一台从外观上卢灿就没有相中——电池箱带有明显的拼装痕迹,铜喇叭口也有破损后修复的瘪痕。这种品相的留声机,几乎没收藏价值,即便它还能发声。
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这台上,胡桃木箱体,铜皮包角,白铜的喇叭,铝合金滚盘式唱针,烫金的派拉蒙标志——没错,就是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之一的派拉蒙。
从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留声机,就一直广受欢迎。
这台留声机的卖相足够漂亮,可是,当他打开电池柜时,彻底息了购买的心思——原装铅板电池已经被拆卸,换成当代的铅酸电池。
难怪它会出现在跳蚤市场。
真正的老式留声机,结构上由三个系统构成:顶部大喇叭是放声系统,唱臂唱针构成的介质共振系统,以及箱体内部的直流电供电系统——二三十年代电频不稳定,高品质留声机都自带供电系统。
收藏级留声机基本上这三大系统都要完整,缺一个都不达标。
卢灿站起身,摇摇头,挺可惜的,又看了看唱针和喇叭,回头对王老笑笑,“王老,宗老,您二位喜欢听胶片么?这台家伙什虽然达不到藏品级,可音质应该还不错。”
“是么,”宗老抢先一步,抬手招呼摊主,“有老片吗,放一张我们听听。”
摊主一直在旁边关注三人的动静,因为卢灿几人交流用的都是汉语,他插不进嘴,这会宗老用英语说的,听懂了,马上屁颠的笑着在唱台上放上一张胶片。
是奥奈特·科尔曼的自由爵士乐《FreeJazz》。
自由爵士乐更多的是一种即兴表达,音乐松散,小喇叭挺闹人的,听得宗老和王老直皱眉。
可音质确实不错。
王老马上对摊主举手,“老宗,你别和我抢,这台家伙什,我要了。回头你要听潮剧来我家,免费提供茶水。”
“为什么不能你来我家喝茶听戏?”宗老不乐意了……
卢灿拢着手看戏——两位老先生,挺有意思的,有点相爱相杀的味道。
最终还是王老拿下,三百美刀。
老爷子屁颠的去找市场门前的平板送货车,让他们给送家里去——老爷子是唐人街知名人物,一说地址,基本上都知道。
走过三家店铺,只收获一套玻璃器,卢灿心下感慨,想要在跳蚤市场捡漏欧美藏品,怕是很难——欧美人有自己的一套鉴定鉴藏的体系,从普通二手店到精品店,到古董店,分级非常明显,再加上诸如第二个摊位摊主所说的“玩家俱乐部”,层层筛选下,流落到市面的东西,那是真的“二手”。
想要实现高价值捡漏,很难。
在第三家摊位上耽搁了一点时间,三人都加快脚步,很多卖欧美货的摊位上,卢灿也没那么仔细查看,几乎一掠而过。宗老更是没有收获,不过老爷子也不着急,他对这家市场比卢灿了解更深,这会还只是外围呢!
右侧摊位的尽头,是一家卖二手服装的华人摊位,四角帐篷的那种,里面有五六位小姑娘大妈什么的在挑选衣物。这种摊位自然没什么价值,三人从摊位前走过。
兴许是为了招揽顾客,这家摊位的摊主,在帐篷的最外侧一角,悬挂着一只金属管风铃。也就是那种周围是六七根长短不一的金属管,中间是一枚细绳上缀着金属片的风铃。
风一吹,金属管相互碰撞或者金属片撞在铜管上,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很好听。
卢灿路过时,伸手在金属管风铃上拂了一下,顿时,一阵“叮叮当当”的悦耳声音传出。
他的目光很自然的扫过一遍这只风铃,可能是原来的吊片脱落,一时间没有合适的,被主人随手缀上一枚铜钱,效果还不错,音质很脆。
他的手掌顺势在风铃中部的“铜钱”上摸了一把。
咦?铜钱厚度不对!
顿时,他迈出去的脚步收回来。
惊喜总是出现的那么让人猝不及防——这只风铃的中间吊片,竟然是一枚铜铸母!
手掌一翻,正面为“祥符元宝”,背“折十”,真书体,钱文深邃,笔划较为纤细耸立。廓边,直径约有33毫米,边缘厚度3毫米。
可能经常被人把玩,外缘轮郭略秃,内郭穿口深峻,钱币油光锃亮,包浆厚重。
这是典型的“祥符元宝”铜雕母!
通雕母是介于“铸母”和“流通范钱”之间的一种范铸钱。
中国古代铸钱,基本流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做木范或者牙雕范,做出样钱,各种字体都会做两到三枚,全手工雕刻。这一过程,主要是让皇帝审阅字体和样式。
皇帝选定字体和样式之后,进行到第二步,户部再出锡范、铁范、铜范,大约十到二十枚,同样是人工雕刻。因为要让皇帝看清楚,这种钱往往做得比较大,边缘较阔,俗称“祖钱”,也有称呼“铸母钱”。
皇帝认可雕琢工艺之后,进行到第三步,即加入铜钱的金属配比,形成“铸范”,也就是翻铸所使用的样钱,俗称“雕母”。
这一批钱,已经开始上翻铸,不再是人工雕刻,但是会有人工修边和修范,因此也特别精美。
皇帝和户部臣工,会根据这些钱,来商议出“折几”,也就是为以后的铜钱进行“购买力分级”。
定级之后,进入到第四步,即户部根据铜钱购买力分级,再出“细样”,也就是各种“折”的铜钱样范,以便送往各地,按照这一标准铸钱。
这批钱同样属于“雕母钱”。
第五步就是大规模翻铸当朝的铜钱。
眼前这枚“祥符元宝”铜雕母,就是属于第四个步骤中的“折十”范钱。
虽然可能比不上“祖钱”和“铸母钱”那么珍稀,但绝对是万中无一的小极品!
“祥符元宝”是北宋真宗赵恒,在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铸行的铜钱。“祥符”乃祥瑞的符命,代表福、禄、寿之意,富有祥瑞满溢之气,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吉祥符”——从北宋开始,就流行“定亲用祥符元宝”的习俗,这一习俗,至今还在冀北保定、邯郸以及中原开封一带流行。
更何况是雕母钱!
卢灿不可能放过!
他抬手喊道,“老板,您风铃中的这枚铜钱,能让给我吗?”
他的喊声,不仅惊动正在卖衣服的华人摊主夫妇,还有浑然没有察觉卢灿掉队的两老。
铜钱?小家伙开张了?两人对视一眼,顿时转身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