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个出嫁的女儿外,刘家一家子都在巴黎。
住在巴黎第八区塞纳河右岸的一栋别墅中,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凯旋门、爱榭丽舍宫、香榭丽舍大街,都不是很远。
这套带塔尖四层的独栋别墅,据说曾是蓬巴杜夫人的别院,带花园和后院,占地将近两千平,标准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内置相当豪华。
三年前购置这套别墅时,卢灿足足花了一千四百万法郎。原本是打算将和讯通讯法国分公司总部设在这里,但由于这栋建筑属于“古建”,不允许改变格局,遂即被卢灿转给刘茜莉一家居住。
卢灿上门时,刘家人都在家,刘茜莉也在家休养待产。
刘茜莉家的基因,真的很好。
她母亲颜氏今年六十二,曾是哈尔滨市图书馆干事,后来因为丈夫工作原因,调往汉口,担任汉口资料一局的办公室副主任,一身书香味,依稀能见当年的绝代风华。
前年退休,老太太在小女儿和姨侄女的陪同下,来巴黎长住。
卢灿见到她时,老太太戴着坠金链的眼镜,正抱着一本法文书籍在研究法文。
卢灿上门,老太太自然没什么好脸色,但也没多说什么——这是女儿的选择,她心中不乐意但也得承认,大女儿的选择,对刘家的改变,可谓天翻地覆。
这一改变可不仅仅是家境方面,整个家族在社会层次上的跃迁,才是最根本的。
刘茜莉的父亲,年轻时曾参加革命,但资历较浅,退休前也只任职到副局级,中国矿业公司东北矿务局分管冶金的副局长,属于军管干部。六十年代大炼钢铁,刘父应组织安排,调往武汉支援武汉钢铁厂,担任三分厂技术副厂长。
刘家也因此,从东北迁往华中。
卢灿一度邀请刘父去米米卡钢铁厂任职顾问,但老头子选择了武钢的返聘邀请。
刘父也在,见到卢灿时,笑容很勉强——女儿的选择,原本在他看来是件很丢脸的事,但当他查过卢灿的资料,一番震惊之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此外,还有刘家小妹和姨侄女。
刘家小妹刘珺粤目前在巴黎第七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设计专业上学,姨侄女周文琼以前是珠江制片厂演员,现在也加入时尚集团,出演一些时尚剧。
她俩倒是挺热情的,只是身份有点尴尬,说不上话。
卢灿无所谓,自己招的事,受点白眼怎么了,谁家女儿不是宝贝?给点白眼已是轻的!
当然,卢灿也不是受虐狂,他以还有工作为由,谢绝刘茜莉的挽留,没在刘家住,而是选择不远处的东京宫博物馆附属酒店落脚,每天抽时间过来陪陪孕妇散散步或者去香榭丽舍大街购物什么的。
住在附近,卢灿不可能不关注旁边的东京宫博物馆。
一番了解之后,忍不住唏嘘——这家博物馆,在法国既有名又不出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拿到1942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当时的法国政府大手笔投入,从1937年开始新建包括东京宫在内的主场馆及一系列附属服务设施,准备在全世界面前好好展示一下“法国风采”。
由于主建筑前面的大街当时叫“东京大道”,故而将这栋主建筑命名为“东京宫”。
有关东京宫世博会的报道,法国媒体曾经铺天盖地的报道过,法国人民对此也充满期待,对这栋建筑也满是赞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看似庞大的法国,仅仅抵抗一个多月就举旗投降。
法国投降,东京宫却已经竣工。问题来了,世博会还要不要举办?
在德国的威逼下,这一届世博会还是举办了,只有十个不到的国家来参加,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来,世博会官方组委会也不承认这一届世博会。
东京宫世博会,显而易见的,成为一大笑话。
东京宫这一建筑,成为法国羸弱和衰落的见证,是巴黎人心中永远的痛!
甚至东京宫的名字因为东洋是二战轴心国之一而遭到许多市民的唾弃。故而,法国媒体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宣传这栋在当时被誉为“最具现代艺术气息”的建筑。
战后,这栋建筑被改造为现当代艺术陈列馆,偶尔会有一些现当代艺术展览,大多数时候可谓“门可罗雀”。
历史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
时任法国文化部部长陶德曼认为不应该如此浪费重要城区的一栋占地广大的建筑,他提出重整东京宫,公开竞标主题方案和第一任馆长职位。艺术评论家尼可拉·布里欧和著名策展人杰宏·尚斯接下这一任务,才使得东京宫重焕生机。
此时还是1987年,距离东京宫重焕生机还有十二年,故而,卢灿眼中的这栋建筑,依旧清冷、陈旧,部分花窗玻璃破损都无人维修,墙面也有部分裂隙,就连工作人员也显得无精打采。
查阅资料,又进去简单参观一番后,卢灿有点想法,但还没想好。
毕竟,这是一栋占地面积超过二万多平米的宏伟建筑,又处于巴黎核心区域,一旦处理失误,压在手中,即便卢灿有钱,也会很难受。
这事不急,先想好。
来巴黎已经有几天,这天傍晚,卢灿带上丁一忠,两人轻车简从,前往巴黎歌剧院。
阿佳妮在这里蹭演出。
没错,是“蹭”演出,而不是正式演出。
巴黎歌剧院又称法国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874年,与1887年建成的纽约百老汇歌剧院,并称全球两大顶级歌剧院。其舞台演员的招募,流程极其严格,即便是阿佳妮已经在法国家喻户晓,她想要进巴黎歌剧院,依然要面临三轮考核。
历史上,阿佳妮为了拿到推荐名额,也就是考核名额推荐,她甘愿做女二,陪时任巴黎歌剧院副院长碧姬·芭铎出演剧情短片《你知道,你的楼梯很漂亮》。不仅如此,她还在1987年到1988年上半年,息影一年半,全力备考,最终在1988年年底,考上巴黎歌剧院。
顺便说一句,法国歌剧院的演员资质很难考,历史上法国另一位女神苏菲,考过两次都没考上。
这会儿,阿佳妮正在跟正式表演团队蹭场。
所谓蹭场,就是出演不重要的角色,以便于近距离观察学习正规舞台剧的标准表演方式。
来之前卢灿曾与阿佳妮联系过,两人相约在剧场见面。
今晚上演的曲目,是莫里哀作品改编的舞台剧《太太学堂》。
这部剧很有讽刺意味。
主角阿尔诺尔弗是个有钱的富商,开了一家裁缝店,却始终找不到心仪的女人结婚。他认为现在的女人太过于浮躁且物资,一点也不贤惠。
为了培养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他买了一个四岁的小女孩阿妮丝,委托修道院对女孩进行全面培养。在他看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女孩,长大后一定会是忠诚的信徒,爱丈夫,听话。
十三年后,十七岁的阿妮丝被阿尔诺接出修道院,两人准备完婚。
结果,阿妮丝在进入阿尔诺的裁缝店不久,就与店铺帮工贺拉斯一见钟情。
两人为了爱情,与阿尔诺斗智斗勇,闹出很多笑话。
最终,阿妮丝设法逃出了阿尔诺尔弗的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这种剧情,放在今天也不过时,矛盾冲突集中在小范围内,很适合舞台剧表演。现场效果很好,一千来名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感慨声不断。
阿佳妮在剧中出演一位经常上门找阿尔诺量体裁衣的女顾客,也是阿尔诺鄙视的“物质女”之一,对阿尔诺有点那个意思,但遭到阿尔诺的拒绝。
出场时间加起来也不过十分钟,但她的存在感还是很强——每当她出场,现场总有些男士在惊叹——阿尔诺是不是瞎呀,放着阿佳妮不要,选那个胸部如搓衣板的女人?
卢灿窝在座椅中,胳膊撑着下巴,看完整场演出,没怎么发笑。除去法语语境导致他GET不到笑点外,还有一点就是——他总觉得,这部莫里哀的改编舞台剧,似乎在讽刺自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但也说明一个问题——从莫里哀时代到现在,他所关注并讽刺的两个问题——物质女和男权主导,依然存在。至于说女孩阿妮丝的选择,现实生活中肯定存在,但应该不是大多数。毕竟,十三年的修道院生活,隔绝了浮躁和物质,但同时也无限削弱了她的社会阅历和审读人生的能力。
大幕缓缓落下,观众如退潮般往外走。卢灿站在原地等了会,正琢磨着要不要去后台,没一会儿,侧面的一扇门打开,有人冲着他挥舞胳膊,正是换完装束的阿佳妮。
与刚才台上表演时的蓬蓬裙仕女装,一副贵气模样,完全不一样,这会儿她戴着小礼帽,披着一件蛋挞黄的百褶肩袖丝质上衣,搭配黑色半敞口喇叭裤,踩着五寸高的红色尖头皮鞋。
妥妥的潮女风格。
等卢灿近前,她一边收拢长发盘成发髻一边笑问,“什么时间来巴黎?这次能住上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