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忽有清朗笑声传来,如黄莺出谷,清脆悦耳。墨殇站在屏风之外,拱手作揖,声音中带着一丝恭敬:“世子,王妃,可否容在下说句话?”
南宫凌羽微微一怔,原本心中的火气也收敛了几分。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地说道:“国师请进。”
墨殇款步而入,他的步伐轻盈而优雅,仿佛踏在云端之上。
他的指尖轻轻转动着那把玉骨扇,扇面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当他的目光落在南宫凌玉身上时,面具下眼尾含笑,仿佛藏着无尽的深意。
镇北王妃的眉梢微微一动,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她轻声问道:“国师有何见解?”
墨殇垂眸思忖片刻,手中的扇骨轻轻敲打着掌心,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缓缓说道:“不如……让他应下三个考验。若他能在这三个考验中始终保持真心不变,那么再谈婚事也不迟。”
南宫凌玉的眼睛一亮,仿佛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她兴奋得满脸通红,像只欢快的小鸟一般连连点头,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说道:“好主意啊!娘亲,兄长,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南宫凌玉的目光急切地扫过镇北王妃和南宫凌羽,仿佛在他们脸上寻找着赞同的答案。
然而,她内心真正的想法其实更多的是觉得这件事情十分有趣,想着如果真的按照墨殇的提议去做,一定会非常好玩。
就在这时,镇北王大步踏入屋内,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
一进门,他便捋着胡须,微微颔首,表示对墨殇提议的赞同。
“国师的法子确实可行。”
镇北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威严:“正巧近日有一桩奇案,摄政王若能妥善处理,不仅可以展现他的才能,也能平息众怒。”
南宫凌玉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她像只好奇的小猫一样,往前凑了两步,急切地问道:“爹爹说的可是那起儿媳毒杀夫家的案子?我听说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呢。”
“正是。”
镇北王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缓缓说道:“这起案件的证据确凿,按律当斩。然而,民情汹汹,若判决不当,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风波。”
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了几分,似乎在思考着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让摄政王去处理这起案件,看看他如何在律法与民心之间权衡利弊。”
南宫凌玉眼睛亮晶晶的,一把拉住墨殇衣袖往外走:“走走走,国师快跟我去找闫瑾脩!这案子说不定有什么隐情呢。”
墨殇被南宫凌玉紧紧地拽着,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前踉跄了半步。
他不禁感到有些无奈,苦笑着说道:“郡主啊,您这也太心急了吧,好歹让我把话说完啊。”
然而,南宫凌玉似乎完全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她头也不回地说道:“边走边说!”
同时,她的步伐还加快了一些,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们去处理。
墨殇见状,只好无奈地跟着南宫凌玉一起快步前行。
他一边走着,一边继续解释道:“郡主,您听我说,这件事情其实还有一些细节需要考虑……”
南宫凌玉却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坚定地说:“不必多说,本郡主心里有数。”
说完,她又回头朝着镇北王夫妇高声喊道:“爹爹娘亲,你们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镇北王夫妇站在原地,看着南宫凌玉和墨殇渐行渐远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镇北王妃感慨地说道:“这丫头啊,真是一刻也等不得呢。”
南宫凌羽缓缓地将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咔哒”声。
他的动作显得有些迟疑,仿佛心中有许多话想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终于,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冲着已经都看不到背影的南宫凌玉喊着,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妹妹啊,倒贴可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啊。这样做不仅会让你自己显得很掉价,还可能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你可要悠着点啊!”
说完这些话,南宫凌羽似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匆匆地朝着妹妹离去的方向追了上去。
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等等我,这案子我也得做交接啊!没有我,你们可找不到卷宗的!”
宫凌领命之后,便匆匆赶往摄政王府。当他抵达王府门口时,只见大门紧闭,门前的侍卫如雕塑般矗立着。
宫凌上前表明来意,侍卫们验明身份后,便打开了大门。他迈步而入,穿过庭院,径直走向书房。
推开书房的门,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闫瑾脩正端坐在书桌前,手持狼毫,专注地批注着公文。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映出他那英俊而冷峻的面庞。
听到宫凌的脚步声,闫瑾脩缓缓搁下手中的笔,抬起头来,目光如炬地直视着宫凌,问道:“郡主呢?怎的只你一人前来?”
宫凌垂手而立,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王爷,还请王爷随我去大理寺的安卷室,郡主已经拉着国师先一步去了卷宗室。”
闫瑾脩的笔尖微微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了一小团。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然后才轻笑一声,那笑声中既夹杂着一丝酸意,又透露出些许无奈:“她倒是心急,就这么信得过墨殇?”
然而,话虽如此,闫瑾脩还是迅速地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然后迈步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道:“带路罢,莫让郡主等久了。”
宫凌默默走在前方引路,忽地想起什么般低声道:“王爷,听闻镇北王要您完成三个考验,才肯收聘礼。”
闫瑾脩脚步微顿,随即轻笑一声,语气满是坚定:“无妨,莫说三个,便是三十个,本王也会一一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