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才,你想得太简单了……”
李素长长叹息,他没有责怪李才。
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李素不忍苛责,更何况李才的本意完全是为了他李素。
“当今天子非昏君,我们手里的这股势力我怀疑他很早便知道了,一直隐而未发。”
“或许是因为我们并未做出太过分的事,也或许是他等着它发展壮大。”
“像养猪一样,等它肥了再将它拿过来,取为己用!”
“你辛苦这些年,最后难免为他人做嫁衣不说,连性命也难保。”
“这也是我当初要你维持现状,收敛锋芒的原因……”
看着李素无奈苦笑的表情,李才突然发觉自己好像真的做错了事。
李素继续道:“李才,你虽非朝堂中人,但你这些年也算经历过大风大浪了。”
“你应该很清楚,我们手中的势力如果没有朝堂作为根基,是绝对没有办法长久的!”
“而且你也应该知道,它若是犯了帝王的忌讳,将来的下场只有两种。”
“一是被帝王彻底从这世上抹掉,二是被帝王摘了果子。”
“只消换掉几个管事的人,这股势力便能合理合法地收为帝王己用。”
“不论哪种下场,你和我的下场都必将是罪魁祸首,满门诛灭!”
“现在你懂了吗?”
听完,李才惊愕半晌:“你确定陛下已知道这股势力的存在了?”
李素叹道:“我不确定。”
“但当今天子一生英明敏锐,我相信他不会毫无察觉!”
“有时候我甚至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已落在他的眼中,包括我们手上掌握的势力。”
李才沉默许久,忽然笑道:“表兄,有件事情你是不是搞错了?”
“这股势力是我的,不是‘我们’的。”
“听好了,是完全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与你没有半分干系!”
“你一个钦封县公,眼高于顶,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怎么可能屑于笼络一批市井无赖和游侠儿?”
“专门干那些听墙角,说闲话的下三滥勾当?
“说出去都没人信的。”
李素一愣,很快他便明白了李才话里的意思,心中不由泛起感动。
使劲将他脑袋一推,笑骂道:“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陛下若要动手,第一个要杀的人必然是我!”
“你以为说一句与我无关陛下便真信了?”
“你是真傻还是当陛下傻?”
“还有,我李素难道是那种需要兄弟帮我背黑锅的人吗?”
李才也知道自己这话说出来实在是掩耳盗铃。
无论如何,这股势力与李素是不可能脱开关系。
想想自己这两年没听李素的话,将势力发展到这般壮大。
直到今日方知闯了大祸,不由神情沮丧,面带绝望。
“我……我这就解散了它!”
“趁陛下没对你下手,咱们主动把它抹掉。”
“陛下总该放心了吧?”李才突然急忙道。
李素摇了摇头:“现在解散它,只会逼陛下提前动手。”
“以我估计,陛下多半欲将它收归己用,所以才一直按捺着没动手。”
“咱们这些年干的那些事,其实如果用心追查的话,还是能查到蛛丝马迹的。”
“可奇怪的是,往往官府查到一半时便马马虎虎结案收手,不再继续追查了……”
李才悚然一惊:“你的意思是说……”
李素沉着脸点头:“没错,我估计陛下其实早已知道,所以没继续往下追查。”
“是因为他对这股势力有了兴趣,但是觉得它太弱小。”
“所以索性安心等待咱们发展壮大,他也想看看咱们能壮大到怎样的地步。”
“壮大以后会对长安城起到怎样的作用?”
“最后再评估它值不值得收入自己囊中……”
听到这话,李才此刻真的慌了:“陛下有那么厉害?”
“如此,咱们岂不是成了他笼子里待宰的鸡?”
“他想什么时候宰,想宰哪一只,随手便拎出来下刀?”
李素斜睨了他一眼,哼道:“不然呢?”
“难道你以为自己是脱缰的野狗,想怎么浪就怎么浪?”
“李才,你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想到当初在甘露殿晋爵县公时,李世民对他说的那几句莫名其妙的话。
李素越来越肯定李世民必然知道了什么,那几句话不是随口说说的,分明意有所指!
重重叹了口气,李素道:“现在解散它已来不及了,我相信陛下已盯上了它。”
“帝王看中的东西,谁若敢把它抹去?”
李素语声一顿,压低了声音缓缓道:“还有,你确定这股势力如今果真还在咱们的掌握之中吗?”
“你那些心腹亲信们,你确定他们没有被收买?”
“确定陛下没有将眼线安插进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能在权贵府上安插眼线,陛下为何不能在你的地盘安插眼线?”
李才脸色刷地苍白,冷汗一颗颗从额头滑落。
嘴唇嗫嚅几下,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看到此,李素无奈的拍了拍他的肩,莫名的危机感袭上心头。
危机感的来源与李才扩张势力的举动无关,李素只是从李才的举动里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
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谋划,其实全都看在李世民的眼里,只是暂时没对他动手而已。
依稀中,李素仿佛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头快肥的猪,在猪圈里欢快地拱着食。
一边吃一边扭动着小肥屁股,发出满足的哼哼声。
浑然不觉猪圈外的李世民正朝他露出冷笑,打量着该从他身上哪个部位下刀比较有卖相……
李才手里的那股势力帮过李素不少忙,而且也算是间接在他手里建起来的。
只是李才的手下并不知道李素才是这股势力真正的幕后。
但此一时,彼一时!
它给过李素很大的帮助,同时也给他埋下了隐患。
时间慢慢的过去。
翌日,清晨
太极宫朝会。
朝会的地点位于太极殿内。
对大唐来说,朝会的频率并不频繁,基本是五日一会。
平日的国事朝政一般都集中在三省中枢,小事由六部自决,大事由三省仆射决定。
更大的事则由仆射们呈递到皇帝面前,由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些重臣小范围的开个会集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