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垂问天下之治
漫山红遍2023-08-06 14:042,024

  太极宫,甘露殿。

  李素老老实实站在殿内,不发一语。

  李世民盘腿坐在书案后,专心地批阅如山般堆积的奏疏。

  整整两个时辰,君臣二人相隔十步。

  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一个批奏疏,一个神游物外……

  静谧无声,最易犯困。

  李素此刻好想睡,死死抿住唇,强憋回去一个即将出口的呵欠。

  接着眼角挂了几许泪花儿……

  好困,还是很想睡……

  李素只好拼命让脑子转动,想点杂七杂八的事情消除困意。

  李世民批完奏疏,抬头不经意望向李素时,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李素眼角的困意带来的泪花。

  不得不说,泪花儿确实加了分,李世民的脸色顿时缓和了一丝。

  “哼,知道哭还算有救!”

  “也不枉朕今日浪费光阴见你一面了。”

  李素“……”

  如果告诉他,自己眼角的泪花是憋呵欠憋出来的……

  李素非常理智地决定闭嘴,抬袖急忙抹去了泪。

  李世民的脸色仍很难看,瞪着李素道:“知道朕为何拿你下狱,又为何将你罢官除爵,流放千里吗?”

  “知道,臣做错了事。”

  李素不假思索地回道。

  闻言,李世民冷笑:“奇了,你李素十几岁便又奸又滑,从无错漏。”

  “你怎么可能做错事?”

  李素叹了一声:“臣有错,理当领罚。”

  “你有何罪?”

  “臣做这些事不该瞒着陛下。”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怒意,阴沉着脸道:“这就是你的罪?”

  “仅此一罪乎?”

  “嗯。”李素点头。

  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李素!你好放肆?!”

  “莫非你至今仍不清楚朕为何惩处你?”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李世民怒道:“你坏我大唐与吐蕃和亲,暗中挑起六国之斗。”

  “如今吐蕃南疆陈兵五万,大战一触即发。”

  “李素,这一切皆因你所为!”

  “尔之罪,岂止欺瞒朕?”

  李素抬起头,定定注视着李世民。

  面对帝王的雷霆震怒,他的表情却很平静:“陛下,臣之所为,皆出于体国忠直之心。”

  “臣……有错,但无罪。”

  李世民怒极反笑:“你的意思是说,因你之故而致两国交兵。”

  “反而是你的体国忠直之心?”

  “是。”

  李世民死死瞪着他:“李素,是你吃错了药,还是朕听错了?”

  李素笑了,笑得很甜:“臣没吃错药,陛下也没听错。”

  “陛下是万邦景仰的天可汗,当年陛下还在秦王潜邸之时,便以善纳良谏,胸襟如海而天下称道。”

  “臣今日有一言谏上,未知陛下肯纳否?”

  李世民阴沉着脸,冷冷道:“罪臣之谏,朕为何纳之?”

  李素拱手:“如此,臣无话可说。”

  “任由陛下处置。”

  殿内君臣二人再次沉默,陷入僵持的气氛,久久无人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努力让自己暴怒的情绪平复些许:“罢了,尔既有谏,不妨道来。”

  “若是良谏,朕可纳之……”

  “只不过,进谏归进谏,你犯下的罪朕却绝不轻饶!”

  李素垂头道:“陛下,臣斗胆,请循君臣奏对之礼。”

  李世民惊异地瞥了他一眼。

  君臣奏对是很正式的君臣对话。

  一问一答间,每个字皆由舍人载于史卷,流于万世。

  只不过君臣奏对的正式与否,向来都由皇帝决定。

  如果皇帝觉得这次谈话很重要,便事先在谈话之前下令召来舍人和纸笔。

  殿中一个负责问,一个负责答,还有一个负责用纸笔记录。

  今日却是李素主动要求正式的君臣奏对之礼,李世民愈发奇怪。

  当皇帝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臣子有如此要求。

  思量片刻,李世民狠狠剜了李素一眼,扬声下令召舍人入殿。

  舍人姓卢,年初平晋阳之乱后代李世民宣旨与太原王氏联姻的那位,与李素算是有数面之缘了。

  卢舍人很快匆匆来到殿内,先朝李世民见礼。

  然后看见了李素,二人含笑对视,互相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研墨,铺纸,洗笔……

  一切准备就绪。

  卢舍人一言不发,毛笔饱蘸墨汁后悬停于纸上,静静等待君臣二人的奏对。

  气氛忽然间变得凝重庄严起来,李世民整了整衣冠,肃容净面,身躯微弓、

  不论心中对李素如何愤恨,此时已是正式的君臣奏对场合,李世民只能依礼而行。

  待李素以国士,垂问天下之治!

  李素也整理好了衣冠,先朝李世民行了一礼。

  然后也不等李世民吩咐,径自从站姿改为盘地而坐,神情肃穆庄重。

  李世民咳了两声,肃然道:“卿欲进何谏?”

  李素拱手道:“臣进泽万民,安天下之谏。”

  李世民眉梢跳了跳,沉声道:“朕愿闻其详。”

  李素沉默片刻,组织了一下措辞:“陛下,天下千年朝代更迭,兴亡盛衰长不过三百载。”

  “短不到十年,此何以故?”

  “臣以为,四字可以概括,天灾人祸,人心不古!”

  李世民渐渐有了兴趣,眼中露出饶有兴致之色,笑道:“此话何以解?”

  “天灾,自是天降灾祸。”

  “大唐自武德年开始,天灾不断。”

  “从江南的涝灾、北方的旱灾,雪灾、还有蝗灾,地龙翻身等等。”

  “陛下应该知道,这些天灾几乎每年每地都有。”

  “轻则粮食歉收,重则家破人亡!”

  “更严重者,百姓没了活路,遂揭竿而起。”

  “若天时地利人和恰到时机,改朝换代则是必然!”

  “其次是人祸。”

  “这个几乎是千年来改朝换代最大的原因!”

  “所谓人祸者,首先是君主昏聩无道,亲小人而远贤臣。”

  “然后是朝臣贪腐,官府残暴,视百姓如草芥,苛以重税,动辄杀戮等等。”

  “又或者君弱臣强,臣权势大,祸乱朝野,这些都是人祸的一部分!”

  “故臣谓天灾人祸,皆是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

  “只有当一个朝代的君主圣明、臣子贤明、吏制清明、民风朴实,才能奠定一个朝代中兴乃至盛世之基础!”

继续阅读:第441章 泽被万民,安邦定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寒门第一权臣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