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全国录取人才,开恩科!
暗夜君2022-04-20 13:382,256

  大秦历997年春,三月。

  紫禁城,金銮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早上八点,李长青准时来到了金銮殿,下方文武百官纷纷跪地行大礼。

  “平身吧。”

  李长青端坐龙椅之上,待众臣起身后,目光看向了内阁首辅,当朝太师元朗,“元太师,科举武举之事进展得如何了?”

  闻言,元朗上前一步,手持玉笏,出声道,“回陛下,自年关之后,全国各省州府道均开始了第一轮的童生试,选拔出童生十二万三千余名,又经过院试之后,全国各地选出了秀才约六万三千余人,上月经过乡试之后,择优录取士子一万三千余人,现在士子们大多数都已经抵达京城,三天后按照陛下的要求,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会择优录取一千人,最后就是宣政殿中进行殿试,由陛下亲自为考中皇榜的一千人排名。”

  这考试的过程,可是李长青按照古华夏的规矩来办的。

  听闻此言,李长青也唏嘘不已。

  偌大的大秦,能选拔出童生的士子也才十万余人。

  这些童生,基本都是会写字,读过书的人,水平参差不齐。

  而院试之后选出的秀才,就去了一大半。

  秀才,为优异之才。

  按照李长青的要求,选取秀才的标准大致有三:才学,道德与才干。

  大秦自古以举孝廉入仕,当然士族阶层都是自小接受教育,那些真正的寒门子弟获得教育的办法就层次不齐了,想要成为秀才就要通过院试。

  而成为秀才的人,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都要达到一个标准,否则心怀不轨心术不正之人是不能成为秀才的。

  而且李长青也仿照古代华夏给能成为秀才的人诸多特权,比如秀才家中若是务农者年收入不足十两者能免除徭役,还可以见县令不跪,秀才也可以在地方上担任很多琐碎的职务。

  但成为秀才,还不具备当官的标准。

  按照李长青的要求,经过省级的乡试,才能具备功名的基本条件。

  能通过乡试的人,基本都是品学兼优者,而会试才是提拔人才的最后一步。

  大秦的人口固然多,土地固然大,但也经不住一个劲地录取官员。

  李长青也不希望看到一个衙门里面一个办公的人需要三个甚至四个职位去辅佐。

  能办事,办实事,胸有沟壑,才是李长青的最终愿望。

  “太师,这些人之中,真正的寒门弟子占多少?士族弟子占多少?”李长青仔细思量过后,问起了最关键的问题。

  “这……。”

  太师元浪略微沉吟后,看向李长青,“回陛下,因为全国新办的学府还没普及,士族的弟子占了六成左右,寒门弟子占了四成,其中真正的寒门弟子应该只有一成左右。”

  听到这个数据,李长青深呼吸一口气,对这个数据不是很满意。

  他知道,在全国各地,固然有许多有志之士,但自己不是万能的,在这个信息化不普及的年代,传个消息哪怕八百里加急远点的地方都要好久,能提拔真正的寒门弟子已经算是个好消息了。

  李长青固然想全部提拔寒门弟子,但也没办法。

  士族毕竟是士族,自己现在以雷霆之势打压,这几个月来按照不良人的汇报已经引起了诸多不良反应,有些地方甚至士族都非常不满,全靠武力压制。

  这样的兆头,不是很好。

  李长青揉了揉眉心,又看向了兵部尚书马忠义,“马爱卿,武举恩科的情况现在到哪一步了?”

  兵部尚书马忠义出列恭敬弯腰道,“回陛下,按照陛下旨意,武举的武童试由籍贯属地内五人联保后才能参加,我大秦人人尚武,需要保证参加武举之人的身家清白,所以此番全国选出的武童有三十六万人,而考中武秀才的只有八千人,此次来参加武举人考试的就是这八千人……。”

  大秦的武举,李长青自然也是厚着脸皮照搬记忆中的古华夏来办。

  相比于书生,武举恩科就简单了许多。

  童试需要五户联保,而且还要各州县的官员登记在册逐一核查,这也是为了确保他们进入部队之后不会有别有用心之。

  而能考中武秀才的基本都能直接在军中当任官职。

  武举童试之时有三大考核项目,第一场就是马术,考骑射,只需要参加者在马背上三箭射中一箭就算过关,全空自然就不行了。

  这也是李长青必须要求的,能通过武举考试的都是练武之人中的精英,岂能马虎?

  第二场则是个人武艺与力气的考核,还要拉开不同重量的弓箭,通过方能继续考试。

  通过前两场,基本都是精锐,武艺力气马术都能过关,就能称作武童。

  而只有通过第三场文试的,才能称之为武秀才。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样能文能武的人,基本都是能担任军中校尉等职位的人才。

  三十六万武童,这是一个比较令李长青吃惊的数字。

  而八千武秀才,更是让李长青大为欢喜。

  在他接受的记忆之中,大秦虽尚武,但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者。

  如铁牛这样的将领,能打仗,但认识的字绝对不多,就不算文武双全之人。

  八千武秀才之中,但凡能有几十个过关的人,就是精英之中的精英,能让他手下凭空多出些将才来。

  是的,能通过最终考核的,都是将才。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李长青想要大头兵的话按照现在的政策多得是人要参军,但是优秀的将领就少了许多。

  如南宫雄,张云等人,而其他人如姚青等不良人出身的人就差了点意思。

  “好!”

  “这是我大秦的第一次恩科,确保参考的过程中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利用职务之便来行大逆不道之事,诸公也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若让朕知晓有人知法犯法,必要送他炮烙上走一遭!”

  听着李长青杀气腾腾的话,群臣狂咽吐沫,冷汗直流,慌忙跪地道,“臣等不敢。”

  今日的朝会,足有一个多时辰。

  事关第一次恩科,李长青不得不慎重。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无外乎就是各省的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有封疆大吏互相弹劾的事情,李长青当了这么久皇帝已经司空见惯了。

  散朝后,李长青突然心血来潮,他也想去参加此次的会试,看看这些考官们会怎么评价自己的试卷。

  一旦这个想法出现,就不可遏制,李长青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的工作。

  顺便,他也想看看各地的士子都是怎么样的人。

  旋即,在黄天化满脸懵逼的目光之中,李长青在上书房处理了会朝政后就溜出宫去了。

继续阅读:第269章 热闹的京城,偶遇孔八斗。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极品皇爷:长青帝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