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李长青离开京城前,又颁布了几条政策。
首先是自己不在紫禁城时,所有的国事,都由内阁负责。
内阁首辅自然是三朝老臣元朗,还有杨傲之这位李长青的肱股之臣。
一般的事情,内阁都能处理掉。
遇到不诀之事,会由不良人八百里加急传禀李长青。
再者,就是加强改革全国军政的政策!
全国武举恩科,有三十六万武童生。
这三十六万武童生,其中有三十万人愿意参军,而李长青大笔一挥直接就同意了,并且成立了水师衙门。
水师衙门的成立,也昭示着大秦的海上军事力量成立了。
三十万水师,分为水师三大军团,尽数开赴往福州。
水师的质量,起点可比大秦的陆军高了太多。
首先,他们都是武童生出身,能文会武,皆是精英。
其次,这些人也将是将来大秦海上的中坚战力。
负责训练水师军团的,是张云与原兵部左侍郎郑木林。
原本福州东广一带也有水师,但是那水师实在是太落后了。
张云有统帅之才,原兵部左侍郎郑木林又是福州人,本身就擅长水战,所以此二人也成了水师衙门的直接负责人。
加上福州与东广一带的地方军,沿海一带的兵力算上新晋的三十万大军足足有五十万之众!
同时,早在年前李长青就在靠海的福州命人创建水师军工厂,而现在水师军工厂已经全面建成,由两位洋大臣带头,结合大秦的诸多优秀船匠开始新建新式战船。
新式战船,草图依旧是由李长青提供的。
这战船的设计图,惹得奥利给与查尔斯两位洋大臣惊呼不已,震惊无比。
因为李长青提供的战船图,极为先进。
加上他们二人与众造船工匠的一番改良之后,所有人都对悄然跃于图纸上的战船双目放光,充满了期待。
李长青此次主要设计了三种战船。
小型的苍龙船,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其内有容纳10到20人,战时二三百船蜂聚蚁附,可齐齐用火枪,火箭来迎敌。
苍龙船造价极低,而且方便快捷,灵活无比,一艘巨型战船之中可以容纳几十艘苍龙船。
赤龙船:中型战船,以铁皮防护,吃水七八尺深,可搭载十门轻型火炮,火枪手两百人,火箭手一百人,是中坚战船!
赤龙船龙船造价就贵了许多,按照现在的福州军工厂的人数来看,一百人一个月也就造一艘出来,而这个时间小型的苍龙船可以造十艘了。
神龙船:三桅巨型炮船,造价极为昂贵,属于大秦的水师主力战船,体型巨大,但因为李长青的三桅设计,其形首昂尾翘,航行迅速,且不惧风浪。
神龙船有树3桅,主桅高十二米,船长一百米,具有舱5层,船面设三层高楼,可容一千人,四周的船体均有铁皮防护,两边的洞孔内可以各放二十门专用火炮,整个战船总计四十门火炮。
船只所用的火炮,可不是陆战用的神威大将军炮,而是专门设计过的新型火炮,分轻型与重型。
中型赤龙船所携带的,就是轻型火炮,这样的火炮只需要固定在船只上即可使用,而且制造极为方便。
大型神龙船上用的是重型火炮,但也比神威大将军炮要小了一大圈,也是子母炮的设计。
也就是说,李长青目前掌握的火炮技术,是领先世界的。
连两位洋大臣都觉得这样的火炮搭载在战船上,海战之时会用狂风暴雨的打击去覆盖敌人,威力绝伦,不敢想象。
水师衙门的成立,标志着李长青在完善陆军改造之后,对海军方面跨出的一大步。
同时,京城总部的工匠,也派出去了一部分去指导水师衙门的工匠。
那边的保密工作,由原不良人千户悲擒虎负责,确保工厂的安全与信息的机密性。
凡是涉及到军工厂制造火炮与火器的工人,都经过不良人的层层调查,甚至连祖上三代,旁系三代,母系三代都查了个遍。
唯有身世清白的匠人才能进入工厂,且享受的待遇也是超级丰厚的待遇。
同时,李长青也对辽东与西凉方面发去了诸多命令,命西凉方面全力派出细作打探匈奴的情报,另外夏侯杰那边李长青则是最担心的。
去年冬天辽东异族就蠢蠢欲动,而且数次侵。犯边关。
现在内地已经开春,辽东本是极寒之地,那里的气候大概在四月底到五月才会回暖,李长青担心的也正是辽东。
去年拨给辽东大量的过冬物资与粮食,现在按照夏侯杰最新的情报来看,辽东征兵圆满完成,足足四十万大军!
这大军,比起整个辽东之外的异族来说虽然少了许多,但守卫防线却是够了。
辽东兵的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地。
处理完诸多事情后,李长青方才起行。
大秦的造船工艺,本就不赖,只不过之前的历代皇帝都从不重视水师,所以大多都是货船与民用船。
包括之前东广一带,虽然每年夏季都有倭寇登陆,但奈何大秦的船只大多都是民用类的,在海洋之上很难追击倭寇,所以这些倭寇也如同苍蝇一般剿之不尽。
再加上之前的卫所兵制度腐朽,李长青不用想都知道卫所兵烂成了什么样子,尤其是被人们认作是瘴气丛生的东南沿海地区。
古人一度认为东南沿海地区潮湿无比,瘴气丛生,所以将都城都爱修建在北方干燥之地,殊不知他们根本不知道海洋之外有多么广阔的世界。
成立水师,保卫沿海国土,发展沿海经济,甚至打通商道,才是能令国家强大的事情。
陆上丝绸之路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同样要进行!
再加上现在的大秦根本不缺钱,自己的诸多抱负都能如期施展。
“沐清,朕抽筋了,你这妖精太紧了……!”
“陛下,前方马上就到烟州了。”
豪华的三层传楼内,李长青正抱着两位美人挥汗如雨,门外传来了黄天化的声音,“岸边似乎有许多人在举行祭祀活动,而且老奴发现了一个老熟人。”
“老熟人?”
闻言,李长青抱着苏沐清雪白无暇的玉背正晃动着大灯,咬牙道,“停船,靠岸,朕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