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住院期间
住进了医院,在医生与护士的精心治疗下,孙路明小腹上面胃部的隐隐作痛得到了扼制。
接下来,就是打吊水,将胃上面溃疡处的伤口,恢复到正常健康状态。
这一天上午,孙路明,躺在病床上,挂吊水。
天花板上的白炽灯,与后面玻璃窗户上泄进来的一缕澄澈的光线,揉合在一起,将整个病房,映照得整洁明亮。
孙路明,躺在病床上,看着医生配制好的药水,从细细的透明滴管里,一滴一滴地,往下滴。他旁边病床上,分别躺着一个五十多岁的乡下老头,和一个退休的老人。此刻,他们都躺在病床上,打吊水。
病房外的走廊里,不时有柔和的女中音的电子叫唤声,从门外传过来。那是附近病房里的病人,在一瓶药水打完过后,按下床边的电子叫唤按钮,叫护士站的护士过去换药水。
三个人,躺在病床上,打吊水。放着暖气的病房里,静悄悄地。一分一秒的时间,象午夜的猫儿一样,在屋头顶上,悄悄地走过。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粉红色羽绒服外套的女孩,拎着一个黑色布袋包,走到中间那个五十多岁老头的病床边,把包放在床边的个凳子上。只见她圆圆的脸,年龄约二十岁出头,她是老头的女儿,今天过来是接她父亲出院的。
老头是附近邻县人,家住在偏僻的山区农村。以前在乡下种了几亩山地,一年的收入,才一千多元。平时,靠打点零工,来维持生计。后来,女儿大学毕业了,在南京一个保险公司,找到一份客服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让她在偌大的南京城落下了脚,而且还扩大了她的朋友圈。通过朋友的介绍,圆圆脸的女孩,将她那平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在一个私人的养老机构,找到了一份保洁打杂的工作。包吃包住,每个人月薪3000元。
这份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的工作,让她平时在地里刨钱的父母,乐笑了天。以至于,每天吊水打完以后,和旁边的孙路明聊天时,对外面的私人养老机构里的保洁打杂的工作赞口不绝,说外面比山区老家好多了。在家里,挣不到钱;在外面,老俩口,一年还能存上个五六万元钱。
外面比山区农村好。这是老头对孙路明的说法。对此,孙路明,也认同老头的说法。毕竟在外面打工,比守在穷乡僻壤的农村强。
前些日子,老头因胃病发作住进了医院。由于外省人在南京住院,新农合报销,由于地区差别,眼下报不了。为了节省不必要的损失,获得新农合完整的报销,这不,户口在邻县的老头,从南京城坐火车回到城区住院,目的是百分百地获得新农合的报销。
“走呢!你还要几天出院吧!”挂了一个上午的吊水,老头,在他女儿的收拾照顾下,办了出院手续,在下午一点多钟的时候,由他一旁拎着大包小包的女儿搀扶着,慢慢地走了。
“是的。出院听医生的。一路慢走啊!”已经住了七天院的孙路明,坐在病床上,端走茶杯,喝了一口水,笑着目送他们父女二人走出了病房。
最里面病床上的那个退休老人,上午打完吊水以后,被他儿子接回去吃中饭去了。
望着空荡荡的病房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孙路明,便走出病房,来到外面的吸烟区。虽然孙路明这次得了胃溃疡,听医生讲,可能是吸烟与熬夜引起的,建议他不要吸烟。因此,住院期间,他不敢吸烟,也不能吸烟,他只是站在吸烟区宽大的玻璃窗前,俯瞰十几层楼下的窗外的城市景致。
灰蒙蒙的天空下,远处三四幢间隔距离很远的几十层高楼,象一支剑一样,耸入云天。它们的周围,分布着一幢幢低矮的多层楼高的楼房。低矮的楼房,一个接着一个,间隔有序,象火柴盒一样,纵横交错,整齐划一地,簇拥在高层楼房的周边。仿佛一个个磨菇云一样,一个接着一个,镶嵌在树干硕大的非洲面包树的周边。
看到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城市此景,让窗边的孙路明,仿佛隐隐约约地看到:
浪花汹涌出雪白象牙的浩瀚苍茫的大海上,大船,远航的巨轮,按步就班地向前航行!它的周围,象繁花似锦似的,分布着一艘艘货轮,一个个撒网打鱼的渔船!货轮、渔船,簇拥在远航的巨轮周围,向前航行!就象一个个绿色的叶片,挂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
住了9天院,孙路明,在住院部的医生与护士的精心治疗下,胃溃疡,得到了治愈,带着医生的嘱咐,开着后续的药片,康复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