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阮思娇跟顾沉舟是在处对象,但倒底还没结婚,所以出去的时候一人骑一辆摩托车。
这时候的摩托也不可能有太多款式,都是大架子。
而且还没有电打火,想启动只能用脚踹。
这种摩托车阮思娇还没骑过,踹了半天搞得满头汗,还没把摩托车踹着。
“这个你得用巧劲儿。”顾沉舟跟她说着,抬脚就骑上她的摩托车。
阮思娇的手本来握在车把上,顾沉舟的手直接就握住了她的手。
踹摩托车的时候得加油门,阮思娇能说顾沉舟是故意吃她豆腐?
可要不是故意的,他干麻不等她下来再上去?
总之顾沉舟替阮思娇打火的时候,差不多是抱着她的。
好在顾沉舟两脚把摩托车踹着,人就从摩托车上下去了,阮思娇却觉得自己后背比刚才汗湿的更厉害。
她一个活了两辈子的老油条,被顾沉舟个小鲜肉给调戏了!
阮思娇嗔瞪顾沉舟一眼,顾沉舟却笑得一脸正派,把阮思娇气得一加油门就蹿。
顾沉舟被落在后面,他倒也不慌,阮思娇说了有话要跟他说,还能不等他?
两人骑着摩托车出了十里铺,跑到通往另一个镇的乡间小道上。
阮思娇清了清嗓子,才说,“其实你刚把这辆摩托车骑回来的时候,就是想送给我的吧?”
听到这话,顾沉舟哼了一声。
阮思娇什么都知道,这些话也不用刻意再解释一遍。
“这钱我还是认为得给你,不是多少的问题,你能想到替我买辆摩托车,我已经很感激,也知道你对我的好。”阮思娇正色说。
顾沉舟也没有再哼,不过也没回答她的这话。
阮思娇说这些,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算是往后,不论是生意上的来往,或者是私下里的交易,都必须保持财务的分明,除非他们真的结了婚。
“这次我们要去的是一个挺落后的村子。”阮思娇岔开话题。
事情已成定局,顾沉舟其实也是想清楚了的。
反正他的心已经在阮思娇身上,那往后不管他赚多少钱,都是要交给阮思娇保管的。
现在阮思娇非要把钱给他,那他就拿着呗,总有交还给她的时候。
“落后的村子,能养得起猪吗?”顾沉舟顺着阮思娇的话问。
阮思娇耸肩,“到地方了再看情况吧,其实我也不能确定。”
上辈子阮思娇就听过一些流传,改革开放之后,许多地区的经济条件慢慢好起来,地方财政也有了一些能够活动的款项,于是就有人提出扶贫这件事。
扶贫,是要带动贫困农民学习那部分已经富起来的人,而不只是每个月给多少救济金。
帮助农村走致富的路子,自然就有想到带动养殖业的。
可那些人竟然把送到家里的猪仔杀了吃肉!
阮思娇并不认为自己有扶贫的能力,而且就算有,她也不可能把猪仔送到那些要杀猪吃肉的农民手上。
两人一路讨论着,就来到目的地--李湾乡。
李湾乡整个乡都很穷,到现在都还没有要改革的苗头。
不是不响应上面的号召,而是他们这里实在是搞不起来。
恢复集市,但农民家里穷得锅都快揭不开了,哪有多余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卖?
别的地方的摊贩也不可能把东西拿到李湾乡集上卖,因为这里的人也根本买不起。
看到集上一片荒凉,阮思娇有种要打退堂鼓的冲动。
这里,不是她有能力触及的地方啊!
要找的人家就在离李湾乡集上一里多地的李湾村,既然来了,阮思娇跟顾沉舟商量,决定还是先去看一下。
她答应了别人过来看看的。
两人沉默着,又骑摩托车过去。
进村路口第一家,这地方十分好找。
两间土坯房,房顶是稻草,院墙是用树枝、秸秆捆扎起来,差不多相当于没有。
站在外面,院里的一切就一目了然。
门是几根木头绑起来的木栅栏,阮思娇跟顾沉舟停了摩托车,站在门外喊了声,“请问有人在家吗?”
一个女人从屋里出来,身后跟着一个光屁股的小男孩,看着有两三岁的样子,精瘦精瘦的,两只眼睛大的出奇。
女人看着也是面黄肌瘦,一后拉着躲在她身后的男孩,看样子也挺怕人。
“你们找谁?”女人就站在屋门口,远远的问。
“张……张叔在家吗?”阮思娇说话中间顿了顿,实在是张狗蛋的名字她喊不出来。
去店里打听饲料的男人四十多岁了,阮思娇答应去他家看看的时候,男人留了地址时,说自己叫张狗蛋。
女人摇头,“他下地了。”
“能带我去一下吗?”阮思娇又问。
他们跑来一趟,总不能连人都见不到,无功而返。
女人却突然想到了什么,“你们是十里铺的?”
说话的时候,女人眼里都放着光。
阮思娇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却快步走出来,“地就在南边,一会儿就能走到,你们先等一下,我这就去喊娃他爸回来。”
女人着急忙慌的往外面走,嫌弃孩子走的慢,她干脆一把把孩子抱起来。
阮思娇跟顾沉舟面面相觑。
女人倒是没说假话,也就一小会儿的时候,张狗蛋就一路小跑着回来。
女人抱着孩子走的慢,被甩的远远的。
张狗蛋跑过来,还有些喘,脸上带着喜色,“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
“你家这……没有养猪吧?”阮思娇问。
张狗蛋摇头,“没有,不过买猪仔的钱我已经准备好了,听别人说小猪料得用八块钱?我这钱我也已经准备好了。”
张狗蛋让着让阮思娇跟顾沉舟进屋,阮思娇也只能先过去。
屋子里跟院子里一样,什么也没有。
两间土屋中间也没有隔断,最里面的地方放着一张床,上面铺着稻草,稻草上面是一张窄窄的莆席。
把人领进屋,张狗蛋搓了搓手,“真是对不住,这屋里……”
屋里跟外面也没啥差别。
阮思娇没有因为张狗蛋的家境而看不起他,不过对张狗蛋养猪的事,阮思娇有些担忧。
“张叔,我也不跟你客套了,养大一头猪并不是只要准备一个月的小猪料,你如果想要用科学养猪的方法来,后续需要准备的钱不少,一头猪就算中间不生病,光饲料钱也得五十出头。”阮思娇直言。
张狗蛋点头,“我知道,我知道。”
除了这个,张狗蛋说不出别的。
看张狗蛋这样子,阮思娇心里也有些不忍。
从观察张狗蛋的家,再到观察他这个人,阮思娇觉得这是一个渴望致富,可渴给老婆孩子更好生活的男人。
所以,他才想着养猪。
可是实在太穷了,眼下的农民太穷了,张狗蛋显然更穷。
“张叔,要不您先给我说一下您具体的打算吧。”阮思娇说。
张狗蛋似乎在组织语言,半天才说,“我家分了五亩地,今年夏收打了一千一百斤小麦。”
所以,这是张狗蛋所有的家产?
“我算过了,所有的小麦全都卖了,能卖一百五十块钱,我准备买两只猪仔,剩下的钱用来买饲料。”张狗蛋又说。
他是听了阮思娇说一只猪仔要喂五十块钱的料,才这样计算的。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除了六十日龄之后每天喂半斤麦麸、半斤饲料,这样一头猪养下来要花二十六声钱。你的钱可以养四头猪。只不过养殖期要延长两个月,八个月才能出栏。”阮思娇说。
张狗蛋只觉得眼前一亮,把阮思娇请来果然是对的!
张狗蛋搓着手,“要是能养四头猪,那等到过年我手里的钱就更多,下一步能养起来的猪也就更多!”
这倒是个意外,阮思娇接触过的许多人都还认为一头猪不管是一年出栏还是半年出栏,没啥区别。
给猪喂饲料还要花那么多钱,他们觉得不值。
能像张狗蛋这样把时间成本也计算进去的人,真的不多。
这也是用饲料喂猪发展的这么慢的原因。
当然,阮思娇既然充份了解了张狗蛋,那么下一步的合作就可以谈了。
“张叔,你不如把你家的粮卖了之后,一次性买一窝猪仔吧。”阮思娇突然说。
张狗蛋皱眉,“可……”
他手里除了刚收回来的麦子,再拿不出来别的了啊。
阮思娇笑了笑,“所用到的猪饲料跟麦麸,我全部赊给你。”
阮思娇第一个投资的,是阮旺,第二个是朱进山。
不过朱进山那两头猪马上就出栏了,他很快就能把钱还给阮思娇,后续也不用阮思娇的资金支持。
这个张狗蛋,是阮思娇决定投资的第三个人。
张得阮思娇投资,张狗蛋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阮思娇注意到张狗蛋的妻子一直带着孩子站在院子里看,也不敢进屋。
她顺便问了一句,“你家里还有别的什么人吗?”
张狗蛋摇头,“我爹娘都走的早。”
阮思娇点了头,没有再说什么,只告诉张狗蛋买了猪仔,随时可以去找她拿饲料跟麦麸。
出了张狗蛋家,顾沉舟跟阮思娇一起骑摩托车离开。
顾沉舟疑惑,“素不相识的人,你就不怕他把你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