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表情淡淡,说道:“本官知晓溪水镇亭长人品几何,只怕他不肯管太平镇百姓死活,得罪便得罪了。”
“但你私自决定,冲动行事,本官也着实愤怒。”
“但念你心系百姓,事出有因,暂可以功过相抵,这件事先作罢,等眼前险况解决了,再论功行赏,该罚还是会罚。”
胡兵又跪下连连磕头,感恩戴德。
“谢亭长大人,谢亭长大人!”
身后的一众官差,见亭长将这件事暂时揭过去了,都认为胡兵运气好。
不过亭长也说了,事后该罚还是罚,等这里结束了,胡兵照样要完犊子!
亭长抬脚往山涧走去。
一众官差立即跟了上去。
里正这才敢大口呼吸,缓缓抬起头,“吓死我了。”
胡兵泪流满面,“亭长真正是个好亭长,我闯了这样大的祸,竟还能功过相抵……”
里正点头,“可不是,跟溪水镇的亭长一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要是全天下都是咱们亭长这样好的官就好了……”
“小胡,里正!”官差喊道。
胡兵和里正赶忙爬起追上去,跟在亭长旁边,对周围进行讲解。
亭长有意识的,走向了吴博识所在的河道。
可不等他走近,吴博识就一溜烟的跑去另外的河道帮忙了。
亭长皱起了眉。
“亭长大人,可要将小少爷叫过来?”有官差察言观色地问。
亭长淡漠道:“不用了。”
亭长一转头,见林中有烟雾冒出,询问:“那边在干什么?”
胡兵赶忙解释:“回大人,那边林子里搭建了三个灶台,苏娘子等人正在做饭。”
亭长眼眸一颤,“苏娘子也在此?”
“是的,大人。”
亭长脚步顿了顿,但还是去看完了几个河道的情况,下令官差也都立即帮忙。
这才单独走向林中灶台。
这一路走来,他也狼狈不堪,膝盖以下的衣服鞋子全是湿的,官服上也溅了很多泥水。
一点不似镇上那般干净整洁,气势逼人。
快靠近灶台的时候,他顿住了脚,皱眉看着衣摆上的泥点子。
“亭长大人!”
有人惊呼。
苏梅等一众妇人都不可置信的看过来,连忙走来跪拜。
“拜见亭长大人!”
亭长没想到这里居然都是妇人,他颇有些尴尬,说道:“都起来吧,我听闻这里熬煮的有姜汤,想来讨一碗。”
一众妇人紧张的站起来,闻言,赶忙转身去盛姜汤。
盛好后又都不敢端过来,你推我我推你。
最后是钱氏接过姜汤,大着胆子道:“我去!亭长大人是好官,又不会吃了咱!”
她端着姜汤往亭长走去,不等靠近,腿肚子就在发软了。
艰难的走过去递上,她紧张的连呼吸都忘了。
亭长接过,道了声谢。
“多谢。”
钱氏更紧张了,一张脸涨红,连忙摆手。
“不谢不谢。”
亭长几口姜汤下肚,身上的寒意驱散了不少,他将碗递了回去。
钱氏见亭长这般亲民好相处,她又大着胆子道:“亭长大人,那边生的有火,您可要将湿衣服烤一烤?”
亭长抬眼看去,苏娘子就在火堆边揉面,他到这后,余光一直都在那边。
这会他无所顾虑的往火堆边看了眼,便点了头,“如此甚好。”
他抬脚走过去,暖洋洋的温度扑面而来,原本贴在腿上,极其不舒服的湿衣服,渐渐暖和了起来。
苏梅见亭长走了过来,便抱起木盆准备换个地方揉。
亭长开口道:“这里暖和,就在这忙吧!”
苏梅顿了下,就放下了木盆。
亭长也坐在了边上的石头上,时不时往里丢一根柴火。
林中忽然变得异常安静,所有妇人都不敢说话了,都低头忙着手中的活计。
亭长率先开口问:“这伙食费,是出自哪里?”
自古以来,修堤坝都得朝廷拨款,除了材料费,劳力费,也是有伙食费的。
而这次事发突然,宋家村的村民自发来修堤坝,连伙食都是现成的,这让亭长很诧异震惊。
所有妇人往过来看了眼,却都没有回答。
最后还是钱氏,抱着一盆野菜来到火堆边,一边摘菜,一边说道:
“回亭长大人,是苏地主管的大家伙食,苏地主大方,把家里的大米和细面全拿出来了,还在村子里买了十几两银子的粟米小麦粉。”
“昨儿个大家吃的馒头和米粥,今个早上吃的锅盔和米粥,下午这要做粟米糊糊和野菜饼子,还有野鸡汤呢!”
钱氏一说起来,那个八卦劲就上来了,哪怕对方是亭长大人,她也没忍住吧啦。
“那野鸡也是苏地主家的旺财叼来的,说起来也是旺财心疼大家伙,这干苦力要是吃不好,手上都没啥力气,这不,旺财一口气叼了三个野鸡,待会傻柱他们再拿几口锅来,就能炖野鸡汤喝了……拽我干啥!”
有人悄悄靠近拽了一下钱氏。
钱氏忽然反应过来,紧张的红了脸,“亭长大人,您……不会嫌我话多吧?”
苏梅提醒:“要自称民妇。”
钱氏赶忙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都怪我没啥见识,不对,是民妇,民妇没见识,还请亭长大人莫怪。”
她们都是农妇,基本一辈子都接触不到官员,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在官员跟前自称。
苏梅懂的这些,还是从镇上耳濡墨染来的。
当初她也不知道,对人要用敬语您,自称要用民妇,闹了不少笑话。
现下,钱氏也是一样。
亭长竟是笑了起来,摆手道:“无妨,在这不用拘束,把我也当成村民,有啥说啥就是。”
“那咋能行,您可是亭长大人。”
苏梅说道:“亭长大人为人宽厚,是顶好的官,也是咱们太平镇的福气。”
“就是就是,那溪水镇的亭长简直不是个东西!跟亭长大人您简直没法比!”钱氏刚要说,意识到说多了,连忙住了嘴。
亭长却问:“在这之前,可还发生了什么?”
钱氏虽然没亲眼看见,但她最爱八卦,一着闲,就跑去打听。
连和尚都不放过,专问细节,然后跑回来跟苏梅等人八卦。
所以这里的人都知道,在这之前,溪水镇的亭长就来过一次,最后愤怒折返,才有了第二次带着官差来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