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几日,苏梅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她便去置办了年货,让马车捎回去,顺道她也跟着回村子。
南锦璃要跟娘一起走,便把改善枫院伙食,和悄咪 咪调理婆婆身体的重任交给了二姐。
二丫拍着胸脯保证:“都包在我身上了,我保证过完年,婆婆身上能再长十斤肉!”
这些日子在她们悄咪 咪的调理下,婆婆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饱满红润了。
相信在不久之后,就能给娘一个大大的惊喜了。
三个丫头都非常期待那一天。
苏梅带着大丫和南锦璃刚一回到村里,邻居就都跑来慰问苏梅的伤势。
有的拿鸡蛋,有的拿腊肉,有的还把自家老母鸡老鸭都拎来了。
“苏地主,你得多吃点肉啊,吃肉伤口才好得快。”
“得喝母鸡汤,母鸡汤才是最补的。”
“你们那都没有老鸭汤补,大丫,快把这老鸭处理了给你娘炖汤去。”
“……”
苏梅都有些招架不住。
大丫左手拎着老母鸡,右手拎着老鸭 子,脚跟前还有一群咯咯咯,嘎嘎嘎的鸡鸭,她一个头两个大。
“婶婶,这老母鸡还在下蛋吧?杀了怪可惜的。”
“有啥可惜的,赶紧杀了给你娘补身子才是,我家里还有好几只老母鸡在下蛋呢!”
自从在苏地主这赚了钱后,不少人家都去邻村买了鸡,买了鸭,甚至还有买猪养着的。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富裕的家禽牲畜。
苏梅无奈道:“婶子们快都拿回去,我的伤势已经大好,不需要再吃这些了,婶子们留着过年吃。”
“好了也得补!”
“我可听说了,那人牙子往你背上砍了一刀,那得多疼啊,身体亏损多大啊,必须吃老母鸡补起来。”
“喝老鸭汤补,老鸭汤补得快。”
“……”
看着婶子们为了让她吃上东西,差点吵起来,苏梅忙道:“好好好,那我就不客气都收下了,从今天起每天吃一只,保证不辜负婶子们的心意。”
“这才对嘛!”
一群邻居这才满意的离开。
南锦璃在旁边捂嘴笑,“娘,婶婶们想把你养成大胖子。”
苏梅没好气道:“你们也吃,我吃不完都是你们的。”
南锦璃:“……”
她才不要再长肉了,都快成小胖妞了。
大丫把一群鸡鸭都拎到鸡窝鸭棚里放开,看着自家还有一大群鸡鸭,又头疼了。
“这也太多了,咋吃的完啊!”
苏梅也看的头疼。
谁家会嫌自家鸡鸭多,怕是也就苏梅家了。
钱氏又拎着一大篮子鸡蛋过来了,看的苏梅眼皮一跳。
她真的吃不下鸡蛋了!
方才婶子们送来的,还在堂屋堆了几大篮子呢!
“苏地主……”
钱氏刚开口,苏梅就打断了她:“这鸡蛋你们自己拿回去吃,你看看那屋里,鸡蛋都堆不下了。”
钱氏笑道:“这可不是我家的,这是你家鸡鸭下的,你们这一走快一个月,我就帮你们捡出来存着了。”
“……”苏梅哑然,自家鸡鸭下的,也只能收下了。
钱氏朝着窝棚里看了眼,也很惊讶,笑着说:“这么多鸡鸭苏地主可得赶紧吃,小心过完年,大家跑来拜年,窝棚都不够放的了。”
言外之意,拜年时,还会有人送鸡鸭。
苏梅:“……”
钱氏看见她那一脸痛苦的表情,忍不住发笑,“瞧把你愁的,还没人会嫌自家鸡鸭多的吃不完,苏地主成了第一个。现在日子过好了,大家可都仰仗着苏地主,家里有啥好东西可也都想着苏地主呢!”
苏梅很无奈,这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钱氏又跟苏梅说了好一会的话,把苏梅没在村里这一个月的八卦都说给了她听。
女人都爱八卦,苏梅也不例外。
别的婶子都不好意思跟苏梅说这些,怕让苏地主觉得她们嘴碎。
但钱氏本就碎嘴,一说起来根本收不住,苏梅还怪喜欢听的。
南锦璃和大丫,也被八卦吸引了过来。
“咱们村可不得了,已经出去十二个读书人了!我知道的还有八个小子准备明年开春也要去读书,这一去,可就二十个人了!”
“那大河村当年多了不起啊,一个村有八个读书人,把他们牛气坏了!现在我看他们还咋牛气!”
“想想咱们宋家村也真是不容易,两年前还是四个村里最穷的,也不知咋搞的,好像就是从苏地主搬下山后,咱们村的风水就变了,一日比一日过得好,连村尾那几个穷小子都娶到媳妇了……”
“那个张麻子你记得不?家里穷的就剩茅草了,今年他来你这干了两百多个工,居然都修了新房子,还娶了个杏花村的漂亮媳妇。”
“……”
“对了,那宋大锤宋二锤伤好后,就在村里瞎晃悠,这半个月好像晃悠到了镇上,你们撞见他们没?”
苏梅摇头。
南锦璃倒是看见过一次,但还没来得及说,钱氏就又巴拉巴拉开始了。
“那两个窝囊废家里地都不管,我看他们咋赚银子还你,日后等他们那房子地成了你的,你再弄个仓库……”
钱氏说了好半天,口都干了才反应过来自己说多了。
“今个见你回来了太高兴了,没忍住,嘿嘿。苏地主,你可别嫌我嘴碎,回头要是让公公知道我啥都跟你说,又得骂我了。”
苏梅笑着道:“以后村里有啥新鲜事,你都告诉我,不然都没人同我说,我都不知道这些。”
就例如居然出去了这么多读书人,她还真不知道,此时听着,她莫名有种成就感,很替那些孩子感到高兴。
钱氏回去后,院子终于清静了下来。
南锦璃这才发现房顶上蹲着好几只信鸽,都咕咕咕叫着。
她忙挨个唤下来,取下腿上的信件。
一个月没通信了,可把夜云峥急坏了。
这已经是他送来的第五封信,所以这里也停留了五只信鸽。
南锦璃看完信,趁着天还没黑,赶紧磨墨回信。
第一封,是半个月前,还是常见的问候。
第二封,是十天前,便是询问还没回来吗?铺子租的咋样了?
第三封,是七天前,信中语气明显有些着急,问咋不给他回信?不是说好最多半个月就会回来吗?
第四封,是三天前,语气更急了,问是不是出了啥事?
第五封,是今天刚飞来的,说再不回信,他就来一趟村里,问清楚到底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