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方,苏梅才发现这酒楼竟在书院附近。
学子读书时,是严令禁止饮酒的,那酒楼生意自然很难干起来。
不过这双层酒楼看着着实气派,苏梅瞧着,心里也有点发虚,不知道以她的能力和条件,能不能租下这般气派漂亮的酒楼。
不出意料,还是和以前一样。
她刚进去与老板说上话,老板得知她是带着三个丫头的寡妇,觉得不吉利,当即就轰了出来。
“滚滚滚,一个寡妇咋能租我家的酒楼,晦气死了!”
苏梅已经许久没被人这般骂过了,顿时气的脸色涨红。
“不给租就不给租,何必说的这么难听!”
“自己是个寡妇还怕人说?带着三个吃白饭的丫头也有脸租我家酒楼,我家酒楼就算是一文不赚,也不会租给你这样的晦气之人!”
老板的声音不小,立刻引来了路人的围观。
苏梅低着头,抱起三丫就想赶紧离开。
“等等!”
人群里,突然有人出声叫住了苏梅。
苏梅下意识抬头看去,看见了两个有些眼熟的面孔,却一下子想不起具体是谁。
两人衣着都不凡,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尤其其中一个虽到中年,却身姿挺拔,眉眼英挺,身上自带一股正气和威严。
怀里的南锦璃忽然激动了起来,小声提醒道:“娘,是亭长大人。”
苏梅惊了一跳,连忙跪下行礼,“见过亭长大人。”
方才辱骂苏梅的老板,也立刻迎了过来,跪匐行礼。
围观的一群人,也都齐齐跪下行礼。
“见过亭长大人。”
亭长抬了抬手,“在街上不用多礼,都起来吧。”
众人起身,都满是敬意的望着亭长大人。
亭长看向苏梅,眼神带着欣赏,这位就是自掏腰包修了宋家村官道的女人?
他听闻此消息时,十分诧异,今日借着休沐,还专门去了一趟苏记面皮铺子,没想到会在这碰见她。
“我听说你想在南街开一家苏记面皮,这是准备租铺子?”
苏梅心里很是震惊,亭长咋会知道她这种平头百姓的小事?
似乎,还认识她?
她既受宠若惊,又很是紧张,“回亭长大人,是准备在南街租铺子,开苏记面皮。”
亭长点点头,看了眼身旁跟随的佐吏。
佐吏今日和亭长一样,都是一席便衣,也都是趁着休沐时间出来体察民情的。
他们也趁这个时间,去苏记面皮吃了碗面皮。
亭长吃完面皮,大为赞赏,再一听铺子里的活计说,老板娘要去南街再开一家苏记面皮,亭长也很是认可这件事。
哪知道走到这,刚好撞上苏老板租铺子被人轰了出来。
佐吏也算亭长肚里的半个蛔虫,哪里会不知道,亭长这是不高兴了。
亭长示意他一眼,他便站出来说道:“苏老板的面皮味道独特,绝不亚于京都的美食,只要做的干净卫生,大可放心在镇上售卖。”
苏梅忙颔首感激道:“谢亭长大人,谢佐吏大人。”
佐吏摆摆手,又道:“我们都是大夏国的子民,大夏国没有哪条律法不许女子经商,咱们太平镇,也不该对女子经商有任何歧视,只要干的出色,亭长大人一样支持。”
苏梅听的眼眶泛热。
女人经商自古以来都很艰难,处处被歧视,处处被打压,处处被嘲笑。
佐吏的这番话,不仅给足了苏梅勇气,也给足了想要做生意的女性底气。
人群里好几个想做点生意,却又不敢尝试的女人,也都听得振奋激动,跃跃欲试。
方才辱骂苏梅的老板,此刻已经冷汗淋漓。
佐吏这番话,不正是说他歧视苏老板吗?
他哪里会知道,这寡妇竟然就是火遍太平镇的苏记面皮的老板娘,若这酒楼租给她,以面皮的红火程度,他这酒楼肯定又能东山再起!
正想着,佐吏突然敲打起他:“这位老板,你是个生意人,应当更知道女子经商的不易,不说体谅,也不该歧视女子经商,你说是吗?”
老板忙躬身道:“是是是,佐吏大人说的是,是小人心眼小了,小人这就给这位苏老板赔不是。”
这老板倒也真是能屈能伸,转身就对苏梅拱手赔不是。
“苏老板,方才是我说话严重了,有些难听,得罪了苏老板。这样,我这酒楼不仅租给你,第一个月的租金我也给你免了,还请苏老板原谅。”
苏梅诧异,这老板的态度竟转变如此之快!
南锦璃笑眯眯地道:“娘,我们就租这。”
虽然这老板刚刚说的话的确难听,但若不是亭长大人示意佐吏说的那几句话,只怕她们无论去哪租铺子,都会被骂晦气。
而且这里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好,根本找不到第二家比这酒楼更方便卖吃食的。
不仅距离书院近,还在南街中央,客源可谓是源源不断。
苏梅也很喜欢这里,就应了老板。
亭长又多看了眼苏梅,还扫了眼苏梅身边的三个丫头,这才转身往府门走去。
佐吏忙跟了上去。
“恭送亭长大人,恭送佐吏大人。”
众人满是崇敬的高呼。
南锦璃也跟着喊,越发的喜欢这位亭长了,真正是个正直,开明的好亭长大人。
苏梅跟着老板进了酒楼,签字画押。
那老板也是个八面玲珑的,方才把苏梅和三个丫头贬的一文不值,这会也能陪着笑脸跟她们聊整修酒楼的事。
苏梅看了后厨,就道:“我想再打三个土灶。”
老板有些震惊,这酒楼的后厨本就有三个土灶,这还不够,还要打三个?
但他倒也没不允许,想让这酒楼生意东山再起,也只能借这老板娘的手。
苏梅除了想多打三个土灶,还想在一楼二楼,再添一些桌椅。
雅间继续保留着,但其他雅座,不用留那般多的间隙,可以用屏风来隔档雅座,多出的地方能添好几套桌椅。
这主意还是二丫出的,她一直住在镇上,到处溜达学了不少生意门道。
这么一忙活,时间又晚了,苏梅险些住在了镇上。
好在老吴知道她们肯定要回,一直在镇口等着。
她们擦着暮色,终是回了家。
接下来的几日,苏梅又在村子里找了几对面善的夫妻,带去了西街铺子学习。
酒楼的整改,苏梅交给了宋大壮孙氏两夫妻负责。
老员工的任务便更重了,不仅要带会他们,还要把铺子里的生意照看好,苏梅便给老员工都长了工钱。
原先一个月一两银子,直接涨到了一个月一两五吊钱。
可把孙氏赵氏宋氏几夫妻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