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来了,总不可能赶走。
苏梅也不想让里正为难,便让娘安排人,再去采买食材,多备几桌。
苏兰问:“这么多人,只怕五十桌都坐不下……”
苏梅有些怕镇上还要来人,就例如亭长大人。
他不可能一个人来。
要是带几个官差,那肯定得坐一桌……
再者,这认亲的人没完没了,谁知道后面会不会再冒出个七大姑八大姨?
她想了想,说道:“备个八十桌吧,万一剩了,就给镇上帮工和枫院那些姑娘们改善下伙食。”
苏兰下去安排了。
这边南锦璃趁机溜了。
简直离谱!
就差村尾那些狗不是她家亲戚了!
果然是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
前院,苏梅还强撑着认亲,脸都笑僵了。
南锦璃苏芊澄苏芊凛先后开溜,躲在后院果树下说悄悄话。
没多久,前面就喧哗了起来。
苏梅猜得不错,亭长大人果然来了。
还送了贺礼来。
四匹绸布,和一个翡翠白菜摆件。
往屋里搬的时候,看傻一众没见识的庄稼人。
白菜,百财,也有吉祥清白的寓意。
官差解释后,众人才明白过来,连亭长大人,都在为苏兰莞娘她们正名……
他们,还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她们!
跟着亭长大人来的还有四位官爷,和佐吏大人。
苏梅忙着招呼他们,自然也就取消了认亲仪式。
后面来的那些远亲,都恼恨自己来晚了。
吴安居可是一大早赶过来的,见大家都在忙,似乎还有不少人在等苏梅。
他略有些尴尬,“苏娘子,不用招待我们,你先忙你的。”
苏梅感激的看着他,欠着身子行了一礼,“谢大人给民妇家人正名。”
吴安居愣了愣,心里有些雀跃了起来。
他贺礼果然选对了!
不枉他昨晚想了一宿该送什么。
“在我看来,只要为了生活肯奋进努力的人,都该被尊重。”
苏梅看向吴安居的眼神有了细微的改变,不再像往常那样抗拒疏离,而是带上了淡淡笑意和感激。
吴安居都四十的人了,激动的像个小孩子。
脸上的红,从耳朵一路延伸到脖子。
苏梅转身去忙,轻轻叹了口气。
亭长大人是个好官,或许也会是一位好夫君。
可是,她为过人妻,还有三个丫头……如何能影响他的官途。
苏梅攥紧手,用力的管住了自己的心。
当太阳高高升起,有些酷热时。
宋家村,又陆陆续续来人了。
“苏老板,恭喜恭喜……三小姐呢?”
王来福带着一伙人都来了。
人人手里都拿着贺礼。
王来福力气大,扛着一大袋子精米。
其余人都拿着些小玩意儿,糕点吃食。
宋傻柱带着一个巡逻队的人,在这里收贺礼。
苏梅往后面指了下,“在后院玩呢。”
“那苏地主您先忙,我们去找三小姐。”
王来福说着,就大步往后院走。
路过堂屋的时候,都有些不可置信。
“这就是苏老板和三小姐住的地方?”
“我的天,也太寒酸了吧!”
“她们不是赚挺多钱吗?咋住这么破的土房子?”
王来福横了眼身后的兄弟们,“都给老子闭嘴!三小姐想住啥房就住啥房,也是你们配说的!”
不过他也很疑惑,圣旨都下来了,听说赏赐了不少金元宝。
可她们住的地方,咋这么破?
紧接着,枫院里那些丫头们也都来了。
她们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钱,放在一起,买了最漂亮的花布当贺礼。
一到地方,就要找几位小姐。
瞧见苏梅家的土胚房,都很震惊,接着便是感动。
“苏老板和几位小姐人都太好了,给咱们住那么好的房子,她们却住这么破的土房子……”
“咱们定要好好帮苏老板家赚钱,让她们住上青砖瓦房。”
就连深居简出的镇上老婆婆,也就是苏梅第一家铺子的老板,也带上贺礼来了。
苏梅感到非常意外,连忙招呼。
镇上还在不断来人。
帮工院子旁边的邻居,愣是一路打听跑来凑热闹。
笑话,那可是圣旨啊!
谁不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圣旨长啥样?
最出乎苏梅意料的是,县城也来人了!
县令大人派了两位衙役,不但送来了贺礼,还对苏梅和南锦璃嘉奖了一番。
说二人给阳城争光了!
苏梅赶紧招呼两位衙役,让二人待会留下吃饭。
衙役跑了这老远,也想歇口气,就留下了。
苏梅家门外可谓是门庭若市,很多人站不下都去了作坊那边,或者村口牌匾下。
八 九人围成一团,时不时跺一下脚下的石板地,拍一拍边上的牌匾柱子……神色激动的议论着。
什么宋家村不得了。
什么苏地主了不起。
什么福地福星之类的……
里正已经准备好了请排位的事宜。
苏梅从屋里抱出了宋三狗的排位。
三个丫头,也都跟着苏梅走了出来。
南锦璃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木匣,里面便是圣旨。
所有人的目光,都黏在上面,恨不得自己有一双透视眼,能看见里面的东西。
四人皆换了新衣,头上带着孝帽。
新衣,是对圣旨的敬重。
孝帽,是送排位必讲究的穿着。
宋三狗没有儿子,自然也就只有发妻捧着排位。
四人走至外面。
南锦璃目光随意的往人群里扫了一眼,忽地,她眼睛一亮。
“师父也来了!”苏芊凛也瞧见了,顿时激动了起来。
夜云峥和元野似乎刚到,手里还拿着贺礼。
宋傻柱迎了上去,不知道送的是什么贺礼,宋傻柱一脸震惊,像捧着稀世珍宝一样进了屋。
南锦璃一手捧木匣,一手冲着夜云峥挥了挥,被孝帽衬的愈发白嫩的小脸上都是高兴。
夜云峥也朝他挥了挥小手。
这时,宋族族长已经高声背诵起了祷词。
一步一句,朝着祠堂走去。
宋家长辈,远亲,以及许许多多凑热闹的人,都跟了上去。
一路上,脚下都是崭新的石板地。
又宽敞,又大气。
宋家村的人,不自觉的挺起胸膛,骄傲又自豪。
其他村的人,看的羡慕到眼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