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锦璃跟着小伙伴跑去村口看热闹。
就看见了被村民围着,很是狼狈的四个人。
四人里只有一个妇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整个人也瘦的不成样子了。
其余三个男人,也都面黄肌瘦,潦倒不堪。
尤其是里面有个七八岁的孩子,也就是小伙伴说的小锅,整个人如同傻了一样,眼里没了光。
里正与几人寒暄,几人眼里全是泪水,话语中道尽了这一路的酸楚。
“我们赶到镇上一打听,才知道周边三个镇把难民聚集到了一处施粥,我们赶到后,发现难民实在是太多了,那点粥根本不够。”
“无论我们怎么抢,一家人最多只能抢到两三碗粥。”
“而且那粥里真的掺了沙,小孩子根本喝不下去,我们的老父亲老母亲为了把粥留给我们吃,活生生饿死了。”
“我大哥和二哥为了抢粥,也被几个壮汉打死了。”
“我二哥家的两个小儿子,也在混乱中走丢了,听说难民里有很多人牙子,我那可怜的侄子啊,肯定是被人牙子发卖了。”
“后来难民里又闹了一场瘟疫,一场雨落下来,又死了一大片人。”
“我们是侥幸逃出来的。”
“回来的路上又碰上了官差,不许我们回太平镇,怕我们身上带着瘟疫,就把我们赶到了山里住了一个多月,见没事才放我们回来。”
“里正啊,我们真是太后悔没听你的劝了,早早就去逃荒,这一路简直太苦了……”
围观的众人闻言倒抽凉气,不免唏嘘。
这才逃荒不到三个月,原本整整齐齐的一家十几口人,回来就只剩四个了。
而且,还险些都把命搭上去。
这里围观的一些人,当初也闹着要去逃荒,此时顿时都很庆幸,还好听了里正的话,不然自己这条命,只怕早就归西了。
不知是谁,庆幸地道:“还好苏氏及时发现水源救了全村人,不然咱们都得去逃荒,只怕……”
只怕什么?哪怕不说,所有人后背都冒了一层冷汗。
倒苦水的男人想起什么,愈发懊悔道:“当初我们走时,还遇到了苏氏,她也劝过我们先留几天,我们没听……要是当时听了,我老爹老娘大哥二哥两个小侄子,应该都还好好的……”
围观的众人叹息,真是世事难料啊!
他们一边感恩着苏氏,一边劝慰着小锅一家人。
忽然有人喊道:“看,苏氏回来了!”
南锦璃立即穿过人群,扑到了刚下驴车的苏梅怀里。
“娘抱抱~”
苏梅一手拎着篮子,一手抱起她,疑惑道:“这里怎么这么多人?”
“三丫娘!”有妇人立刻热情的跑来,说道:“真是多亏你啊,要不然咱们村都得去逃荒,我才晓得逃荒路上这么可怕……”
又有妇人跑来,热情的招呼苏梅,感谢苏梅。
苏梅被大家的热情搞的有点懵。
南锦璃便把小锅家逃荒一路上发生的事,在耳边告诉了娘。
苏梅听说后,也一阵唏嘘。
往回走的路上,围观的村民和小锅一家人,都望着苏梅,眼神复杂。
有感恩,有庆幸,有懊悔……
苏梅被看的不自在极了。
回家便热了几个白面馒头,让三丫给小锅一家拿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沉了下来,小锅一家也被村民围着,往他们家的房子走去。
哪知到了地方后,更是雪上加霜。
小锅一家住在村尾,他们家的两间土房,三间茅草房,不仅全部垮了,在被雨水冲刷后,近乎夷成了平地。
四个人,除了最小的小锅还在发愣,三人顿时哭成一片。
南锦璃挤 进人群,瞧见也觉得好可怜。
宋里正便发话道:“你们这一路也着实不容易,这样吧,你们暂时去宋家祠堂住几日,现在距离秋收也还有些日子,村里闲着的劳力都来帮帮忙,把房子再给你们盖起来。”
小锅娘顿时感激道:“里正,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们跑回来身上什么也没有,还好地里还有几亩粟米,等秋收了,我给里正家拿几斤粟米过去。”
宋里正摆手道:“哎,我也没帮啥忙,那祠堂也是咱们宋家的,你也是宋家的媳妇,祠堂理应庇护你们,等秋收了粮食还得省着挨过这个冬天,就不要给我拿了。要真想感谢,秋收了给帮你盖房的劳力们,送点点粮食就行。”
小锅娘依旧很感激里正。
要不是里正这几句话,她们哪能得到宋家祠堂的庇护,村里的劳力又哪能来给他们帮忙盖房子?
南锦璃走到了里正爷爷身边,揭开篮子上的蒸布,把篮子递向小锅娘。
“婶婶,这是我娘蒸的馒头,你们肯定饿坏了吧,先吃点馒头填填肚子。”
小锅娘不敢置信看向篮子里,那又白又大的白馒头。
忍不住吞咽着口水问:“真,真是给我们吃的?”
他们逃荒这几个月哪里见过这么漂亮的馒头,一路逃回来,吃的都是路边的野果野菜,饿的厉害的时候,连树皮都啃。
南锦璃点点脑袋,“真的呀,婶婶快收下吧,我还要拿着篮子回家呢!”
小锅娘忙把手在身上蹭了蹭,才伸手拿起里面的馒头,率先递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小锅,看,白馒头。”
小锅眼珠缓缓转向白馒头,才有些机械的一把抓住馒头,就往嘴里塞。
小锅娘看的心酸,“小锅喝了掺了沙的粥,生了几天病,醒来就木讷了,哎,我可怜的儿子。”
南锦璃一共拿了四个大馒头,刚好一人一个。
几人都狼吞虎咽的吃着。
一边吃,一边哭。
嘴里呜咽着:“这馒头也太好吃了,我以为我这辈子都要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白馒头了……”
围观的人本来都很稀罕那白馒头,觉的三丫家也太大方了些,这么稀罕的馒头咋能随便拿出来招待人。
听到他们呜咽的声音,又不禁感慨,这小锅家也太可怜了,几个馒头就吃的哭成了泪人。
小锅娘吃完馒头,正要感谢三丫,却已经找不到三丫人了。
宋里正道:“三丫娘是个热心肠,也是咱们村的救命恩人,回头你再好好感谢三丫娘,这天色也快黑了,我带你们去祠堂。”
宋里正刚把小锅一家人安顿好,就有人跑来闹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