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粟州州府衙门召开会议的时候,所做的每一项表决,并不是知州大人不同意,就搁浅下来。
知州大人在会议上,并不是一家独大。
如果下面的诸位大人,都认为可行,尽管知州大人再反对,也阻止不了这一项决议的实施。
一般来说,会议上,那些粟州知州衙门的大人们,都会看人头,下菜碟。
他们在做出自己表决和意见的时候,很容易倾向强势的那一方。
往常,粟州知州衙门的会议,经常吵的吹胡子瞪眼,谁也不让谁,谁也不占上风。
其他的大人们,如无头苍蝇那样,除了居中调停之外,很少有当场站队的。
如今,郭子阳一改往常的做派。
岳子山冲着他吵吵嚷嚷的时候,他坐在椅子上,一脸风轻云淡,默不作声。
等到做决定的时候,他一脸坚决的,不怒自威的说道:“看样子,此事在咱们衙门里,还是存在分歧的。以我看,咱们举手表决。若赞成此项决议的大人们,请举手。”
郭子阳虽然这么说,但他自己并不举手。
很显然,三言两语之间,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让其他大人该如何是好?
若是当场举手的话,那便是同意岳子山所说的,公然反对郭子阳。
郭子阳是凤阳府巡抚衙门钦点,派来粟州做知州大人的。
有谁敢当庭反对郭子阳,就是跟巡抚衙门里对着干。
而岳子山是粟州本地帮的老大,他代表着的,是粟州本地帮的利益。
粟州众位大人,都在粟州讨生活。
虽然表面看,巡抚衙门势力大一些,可毕竟天高皇帝远,没有人愿意卖郭子阳这个面子。
刚开始,举手的也只有郭子阳一人。
他孤军奋战,负隅顽抗,就像一个执着的自成一派的战士一样。
虽然,郭子阳知道,自己昂首挺胸,反抗到底没有任何作用。
他还是故作高傲的昂着头,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没过多久之后,这种情况在悄然出现转变。
岳子山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未必都能照顾到,每位大人的利益。
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对某位大人的利益,产生损害。
这个时候,这位大人自然要站在郭子阳这边,一起投出自己的反对票。
这个反对票一旦出现,脾气暴躁的岳子山,顿时觉得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遭受了侮辱。
这件事儿过去之后,在很多场合,他还会当着诸位大人的面,将这位曾和郭子阳站在一起的那位大人,骂的体无完肤、狗血淋头。
岳子山如此做派,自然也就彻底的得罪了,这位大人。
还有一次,有两位大人觉得,岳子山的提议,存在隐患。
很有可能会因为他的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谁都不得罪,不走之前那位和郭子阳站在一条阵线上的大人的老路,两人心照不宣的投了弃权票。
他们的这一做法,还是把岳子山给得罪了。
岳子山又找了一个机会,在公开场合,当着这两位大人的面,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辱骂。
这个时候,在粟州州府衙门里,和岳子山离心离德的,就有了四个人。
虽然没有达到足够撼动岳子山地位的地步,但郭子阳在此次名利场的战役中,已然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一次会议上,郭子阳看到有三位大人站在他这边,便当即说道:“诸位大人,参会的九位大人中,有五位大人是赞成这一提议的。虽然超过了半数,但反对和弃权的大人一共有四位。此事以我之见,要不在放一放。诸位大人都回去,再考虑考虑,我们下次会议再议。”
郭子阳说的没错,九位大人中,五位赞成,四位弃权和反对。
岳子山若是非要通过这项决议,并不是不行。
可问题就在于,会议是有人从旁记录的。
每位大人说的每句话,都要一字一句,记录在册。
郭子阳所说,合情合理。
四位大人反对或弃权,虽未超半数,但不同意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此事暂停下来,容后再议,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
若是,岳子山一再坚持,非要通过的话。
将来一旦出了什么事,第一责任人肯定是他了。
其他几位和岳子山一起,投赞成票的大人们,感到了粟州名利场上的风向,正在悄然变化。
他们又不是岳子山圈养的家犬,没必要事事和岳子山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大家都只愿意明哲保身,不愿意卷入无端的争斗之中。
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岳子山手下的附庸越来越少。
没过多久,郭子阳彻底掌控了,粟州的名利场。
有一次,张涛向范明,汇报粟州名利场上的情况。
唐明云当时,也在范明的书房里。
范明听说了,郭子阳在粟州名利场做的事情之后,随口说了一句:“巡抚衙门,果然没有看走眼。郭大人最近颇有长进,学会戒急用忍了。”
随后,唐明云给郭子阳手书一封,让下人带去上书。
上曰:“郭大人进来,颇有长进,学会戒急用忍了。”
郭子阳看到唐明云给自己的来信之后,自然明白其中含义。
他知道,自己在范明心中的形象,正在缓缓改变。
为此,他手书一一封,并备了一车厚礼,让心腹之人亲手送进唐府。
令唐明云比较感觉棘手的是,王玉伦的事情。
唐明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帮他?
此事若是做起来,并不难。
但唐明云始终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坎儿。
若不是在雅风书院里,被王玉伦处处压制,事事掣肘,他一直无法冒头。
自己怎么可能落得个大气晚成呢?
也许,唐明云在几年前,就早已步入仕途。
对于此人,唐明云觉得,不仅自己要对他仇视,还要将此事,传给子孙后代,仇视他。
这种仇恨,应当世代传递下去。
在唐明云的内心深处,他十分纠结,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的争吵。
一个说:“唐明云,你难道忘了,王玉伦当年在雅风书院里,是怎么迫害你的了吗?
你根本不需要帮他,还应该找个机会,狠狠的将他踩在脚下,永世不得翻身。”
另外一个小人对唐明云说:“你如今,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放浪形骸、狂妄自大的教书先生了。你如今涉足名利场,步入仕途,身份高贵了许多。你既然身份高贵了,就不能再有市井的那种平民老百姓的思维。应该用名利场上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此事。在名利场上,没有对错,没有取舍。应当有利则取,无利则舍。若遇到既无害,也无利的事情,那就尽量成人之美,不要给人使绊子。”
最后,唐明云想到了陶阳和李斯文当年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