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中也没听到顾璟行说什么,就睡着了。
等次日清晨,沈清允醒了的时候,顾璟行早就已经不在了。
回想起昨晚,那不是一场梦,顾璟行说,等她睡着了,他就该走了。
沈清允见身旁的孩子不见了,慌了神,“丝竹,翠兰,康儿呢!”
翠兰赶忙走了进来,说道,“夫人,您这几日累得很,孩子在边上您不放心就睡不踏实,严嬷嬷抱去了。”
沈清允这才松了口气,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被人抱走了,当母亲的还不知道。
丝竹给沈清允洗漱的时候说道,“小姐,今天家里要来人,好像是,当年也照顾过和惠公主的嬷嬷,一家四口要来给您请安。”
原以为那是梦,没想到是真的。
“这么快啊?”沈清允没想到昨日顾璟行说了,今儿就来了。
严嬷嬷也简单地跟沈清允讲了讲文嬷嬷的情况,“夫人啊,文嬷嬷年纪虽大了,可写得一手好字,打理院子也是好手,只是当年回家照顾孙辈,就离开了公主,这些年我跟她也一直有联系。”
大约傍晚,外头有人来报,说是文嬷嬷一家来了。
沈清允立刻让翠兰去迎,没多久,翠兰就领人进前厅了。
只见当头是一个头发花白的妇人,看上去比常嬷嬷要年老几岁。
身着一件青色的素朴褙子,满是皱纹的面孔带着笑,这就是文嬷嬷了,身上的确有一番书雅气质。
后头跟着一个不到四旬的妇人,一身暗红色长袄子,再后头是一女孩,大约十二三岁大。
沈清允缓缓起身,笑着上前说道,“文嬷嬷来了,严嬷嬷跟我提过多次了,今日总算见到了。”
文嬷嬷正儿八经的给沈清允行了个礼,既带着文雅又不是严肃“见过夫人。”
她看着眼前的沈清允,果然不凡,且不说样貌清艳明媚,不可方物,言笑间,也蕙质兰心,眼神善意清亮,是个好媳妇。
还有她那些广为人知的事迹,想不到这样一个瘦弱的女子,竟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实在是不可多得,卞安城也不过是几百年才出了一个沈清允。
文嬷嬷转身,指着身后的人对沈清允说道,“夫人,这是我儿媳,江秋云。”
那妇人看起来也老实,低着头,上前给沈清允行礼,“夫人安好。”
沈清允微笑着回她,“江嫂嫂好。”
江秋云微抬起头,她生的中规中矩,没什么出挑的,但还算过得去。
只是穿的有些先老,她满脸堆笑道,“早就听闻夫人貌美如花,都说夫人不仅漂亮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今日一见,真是让人羡慕。”
沈清允见她也是老实,忍不住扑哧出来,“文嬷嬷,江嫂嫂,快请坐。”
江秋云没坐下,赶着上前,指着身后的两个孩子,对沈清允说道,“这是我家大女儿文玥,文玥,还不见礼。”
文玥就是普通的小家碧玉,大约这几年住在乡下,带了几分乡野村气。
江秋云和女儿乡下母子三人似是头一回来,待坐定后,便忍不住四下打量厅中摆设。
看到什么都要问问。
“夫人,这是真的青花瓷还是假的。”
“这个盆栽生的不错,在我们乡下到处都是……”
言行不大上得了台面,一旁的文嬷嬷微微皱了皱眉,看了儿媳一眼,忍下没开口。
见儿媳还不打算住口,文嬷嬷眉头都打结了,看了儿媳一眼。
江秋云总算是住了口,沈清允无所谓,家里热闹点也好。
“璟行给嬷嬷安排了宅子,可去看过了,若不合适,便另选住处。”
其实,顾璟行也给严嬷嬷配了宅子,可严嬷嬷就是想在府上照顾沈清允,就一直不去住。
文嬷嬷亦是如此,不过,她是拖家带口来的,总要给儿子和儿媳还有孙女找个好住处不是。
主家这般待遇,文嬷嬷实在是感恩,“当年王爷生下来没多久,我就回乡下了,没怎么照顾得了他,如今他却对我这老婆子这般好,不仅给了家宅,还给我那个儿子找了事做,儿媳和孩子也安顿下了,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啊。”
“那就好,我和璟行也就放心了。”沈清允客气地说道。
可谁承想这时候,那坐在一旁的江秋云说道,“其实,地方也冷清了些,说到底位置偏了些,这玥儿也不小了,做衣裳,学功课都是麻烦事。”
“住口。”文嬷嬷脸色开始难看了,“胡说些什么!”
江秋云立刻住了口,也没什么不高兴的,或许还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只是觉得自己的确住的不好,才说出来,还没觉得什么不妥。
文嬷嬷瞪完了儿媳,才转头向着沈清允道,“夫人千万别客气,我们已麻烦王爷不知多少了。”
严嬷嬷见见故,叹了口气,对沈清允说道,“夫人,文老姐姐的儿子早年间做了些生意赔了,眼看着一家都不足以温饱了,山穷水尽,也幸亏璟行了。”
这话一出,沈清允掩饰不住惊讶,虽然这些事情,顾璟行从没跟沈清允提过半句,但沈清允早就揣度过了。
看来是文家山穷水尽,璟行的确是有意照顾才让她们来的。
如今也算是文家在老家待不下去了,是来投奔旧主家的。
如果这般,那沈清允定要给好好安置才算事。
“不如这样,让文哥去家中产业下的铺子经营历练,住处暂且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我再给找间合适的,至于玥儿,不如让她去学堂上私塾,这么大了,着实该学些实用的东西了。”
这件事,算是这样放下了。
丝竹随着沈清允回院里的时候,忍不住吐槽,“王爷这是几个意思,说是让文嬷嬷来帮着顾家,可我怎么瞧着,是给小姐添麻烦的。”
她是护着沈清允的,总觉得那个江秋云说话不怎么好听。
可沈清允不在意这些,反而笑着对她说道,“你觉得是那心直口快无心之人好,还是隔壁侯府里笑里藏刀的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