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元国对女子的束缚不算太严格,但是来勾栏玩的女子不多,毕竟挨着青楼画舫,再加上勾栏的人流量实在太大了,龙蛇混杂的,容易招惹意外。
就算要来,也不会像许鹿婉这样只带个丫鬟,说来说去,还是她胆子太大了。
许鹿婉没有进他们的包间,只在门口朝里看了一眼,也就是四、五个公子哥一起看戏呢。
她歪了下头,端起了长辈的架子:“今天好像不是休沐吧?为什么你们没去国子监上课?”
这可真是要了命了,这几个都是逃学出来玩的,被谁撞破了都有办法让对方帮忙遮掩,怎么偏偏是许鹿婉呢?
魏荀面色变了变,不悦的撇开头,邱瑞闭紧嘴,他家里对他逃学一事痛深恶绝,被知道了,免不了一顿皮肉痛,还得去跪祠堂,其余两人更是鹌鹑,盛泽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许鹿婉斡旋。
“恭王妃误会了,今日是魏公子生辰,我们几个好友陪他开心开心。”
许鹿婉勾着头瞄了眼一直坐在位置上没起身的魏荀,挑着嗓子问:“生辰不该魏府下帖子请人过府热闹啊,怎么就你们几个陪着过啊,魏荀,你现在在家里不受宠了?”
魏荀听着真是火大,许鹿婉这张嘴比以前更让人讨厌。
他腾的站起身,脸朝着别处对她拱手:“还请恭王妃嘴下留德!”
许鹿婉双手叉在胸前,“这话你该对你自己说,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你什么时候对我留过口德,我不过有样学样,你还生气了,你怎么这么严以律人,宽以待己?!”
“我何曾这般!”魏荀忿忿拂袖,“胡言乱语!”
许鹿婉撇嘴,就知道他会否认,算了,她也没想魏荀会老实承认。
而且,时间也不应该浪费在他们身上。
许鹿婉让小二领着她去自己的包间,把这几个人甩在脑后了。
魏荀还气着呢,拍了下桌子,“不知所谓!”
邱瑞用胳膊肘顶了下盛泽,让他去劝劝,盛泽捂住小腹,哎呦一声:“不行了,我要去如厕。”
说罢,尿遁了。
许鹿婉也没有一直堵着人家门口,差不多了就去自己的包间。
看了半天的戏,到了饭点许鹿婉便离开了,去了一品居吃午饭。
“王妃想什么呢,饭都不吃了。”小满眼瞅着她若有所思,最后夹菜的手都停下来。
“我决定了,要办个戏院!”许鹿婉语出惊人,旋即放下筷子,斩钉截铁道,“没错,我就要办个戏院!”
“啊?”小满听的头晕乎乎的,怎么突然就要办戏院呢。
“王妃若是想听戏,大可把戏班子请回府唱堂会呀。”
办个戏院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你不懂。”许鹿婉神秘兮兮的一笑,“我要办个谁都能听懂的戏院。”
许鹿婉不喜欢看现在京城里流行的京戏,最主要的原因是听不懂,除了能欣赏一下服装的精美和身段绝妙,她无法体会人物深层次的情感。
也就是缺少代入感。
现在的戏本子大多由文人撰写,多多少少都喜欢掉书袋,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意押韵用典什么的,许鹿婉不是说这些不好,但她听不懂啊。
她要办个说白话戏院,为广大女性同胞谋福利。
为什么是女性同胞呢,因为在庚元国,没有女子出仕一说,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能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至于其他平头老百姓的女子,怕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况且戏楼的花销也不小,一两个铜板是没资格买票进去听戏的。
越想,许鹿婉觉得自己这个主意越棒。
匆匆扒了两口饭,许鹿婉拉着小满去南山堂了。
如今,柳卿来身体大好,已经能下地行走了,他不好意思继续麻烦许大夫,向许大夫借了点银子,在附近租赁了一间房子住下。
许鹿婉在南山堂没找到人,是陶氏带她去找的柳卿来。
“恭王妃来寻在下可是有吩咐?”柳卿来一看许鹿婉那架势,不像是来嘘寒问暖的,应该是要使唤他了。
“没错,让你写个故事。”许鹿婉开门见山,“赶紧拿纸笔,我口述个故事梗概,你把第一版写出来。”
柳卿来在心中低叹,脸上不露分毫,取了早就准备好的纸笔。
在此,许鹿婉要感谢这个时空还没有出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她才能借用这个故事。
她清了清嗓子,语气正经起来:“这个故事名为《化蝶》。”
一开始柳卿来不以为意,随着许鹿婉讲述,他不知不觉听了进去,到最后,笔都停了。
许鹿婉正要说道祝英台下轿祭拜梁山伯时,发现柳卿来泪水盈眶,感动不已,笔已经搁在了一旁。
她敲了敲桌面,“柳卿来,你还记不记了?”
柳卿来用袖子抹了两下泪水,“在下都记得,王妃快快说后面的故事吧。”
许鹿婉便继续往下说,说到梁山伯的墓裂开了,祝英台欣喜跳入墓中,两人化成了蝴蝶,蹁跹飞舞。
至此,故事完毕。
柳卿来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深吸一口气:“真乃千古绝唱。”
许鹿婉抿抿唇,她说太多话了,喉咙都有些疼,不然她一定要告诉柳卿来,她脑子里的千古绝唱还有好几个。
小满赶紧给她倒了杯水润喉,看向主子的眼神无与伦比的崇拜:“奴婢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凄美的故事,太感人了。”
喝了几口水,喉咙舒服多了,许鹿婉挑眉:“那可不是,不感人我也不会让柳卿来写啊。”
柳卿来已经想好怎么动笔了,“这个故事写出来,王妃打算用作什么呢?”
“找个书局,卖!”许鹿婉伸出一根手指,“一铜板一本。”
“这么低?”柳卿来皱眉,书在古代是非常昂贵的,毕竟宣纸、油墨、制版的成本很高,卖一个铜板,许鹿婉要大亏的。
“我又不是真的为了卖钱,主要是想把这个故事传播出去。”
柳卿来恍然大悟,对她肃然起敬:“此乃大义,会有不少人感谢王妃的。”
“倒也不用,最终我还是为了赚钱。”
她可不是大善人,砸出去银子就为了几句好话,这么做是为了快速炒热《化蝶》这个故事,接下来才好继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