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配备独立的能源系统
栖桐梧2024-03-29 13:442,037

   张恒热泪盈眶。

   三名受试者的出院,第一批临床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为了真正将“朝天龙”推向实用化,他们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临床试验。

   “我们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再招募100名受试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试验。”

   张恒在团队会议上宣布:“这将是对‘朝天龙’系统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我们迈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会议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大家都为“朝天龙”的前景感到无比振奋。

   但张恒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落在了朝天龙芯片的设计图纸上。

   “我们现在的芯片,在日常监测中表现出色,但如果要应用于战场环境,恐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张恒思索着说:“在战场上,芯片将面临更加恶劣的条件:强烈的电磁干扰、极端的温度变化、剧烈的机械振动……这都将对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王淼点点头,补充道:“而且在战场上,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们需要开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无线通信协议,确保数据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不会丢失或泄露。”

   “还有能源问题。”

   张恒接着说:“目前我们采用的是无线供电技术,但在战场上,供电设备可能会被破坏或干扰。

   我们需要给芯片配备独立的能源系统,确保它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下持续工作。”

   李娜提出,可以采用新型的纳米材料,提高芯片的抗干扰能力,小刘建议,可以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芯片的自适应调节。

   王淼则着重强调,要优化芯片的低功耗设计,延长其续航时间……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创意和方案。

   但张恒却越发觉得头疼。

   他喃喃自语:“我们需要重新优化芯片的架构、算法、材料……甚至可能需要突破现有的技术极限,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为“朝天龙”肩负的,是无数将士的生命和安全。

   只有不断地迭代、优化、升级,才能让它成为一个真正无懈可击的“战地守护神”。

   于是,一场芯片改进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的灯火通明。

   张恒和他的团队,日以继夜地投入到了芯片的重构之中。

   “这个新型的石墨烯材料,有望将芯片的抗干扰能力提高10倍以上。”

   材料组的李娜,指着电子显微镜下的一片片薄膜说。

   “我们优化了数据压缩算法,传输效率预计可以提升20%。”

   王淼从电脑前抬起头。

   “这是我们最新设计的微型能量采集器。”

   小刘举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装置说:“利用体温、血流的能量,它可以为芯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

   一项项突破,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糟了!新设计的芯片,在高温测试中出现了故障!”

   一天,王淼冲进张恒的办公室,脸色煞白。

   张恒连忙赶到实验室。

   只见试验台上,一片狼藉。几块芯片,已经化为了一团焦黑。

   “它们都烧毁了……”

   王淼颓然地说:“当温度超过100℃时,芯片内部的纳米结构就开始失稳,最终导致了突变失效。”

   “会不会是材料的问题?”

   张恒皱眉。

   “我们用的已经是最新的耐高温材料了。”

   李娜摇摇头:“问题可能出在芯片的内部结构上,高温导致了元件之间的热应力失衡,引发了连锁反应。”

   “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方案。”

   张恒咬牙:“如果连这一关都过不了,芯片在战场上根本无法生存!”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陷入了沉默。

   张恒痛苦地捂住了额头。

   “我们需要新的突破口。”

   张恒深吸一口气:“或许,我们可以从芯片的热管理入手,如果能够设计出一个高效的散热系统,就能降低元件的工作温度,避免热失衡的发生。”

   “可是,传统的散热方式,恐怕难以满足芯片的微型化要求。”

   王淼思索着说。

   “那就另辟蹊径!”

   张恒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们为什么不借鉴一下自然界的智慧呢?你们知道,蝉翼上的纳米结构,就有非常出色的散热性能。”

   “对啊!昆虫、植物、动物……大自然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创造了无数精妙的结构和机制。”

   李娜恍然大悟:“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开发出仿生的散热系统!”

   “就这么定了!”

   张恒重重地点点头:“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大自然的学生’,让我们向最伟大的‘设计师’学习,打造出一枚不怕‘烤’的‘朝天龙’!”

   话音刚落,实验室里就响起了一片笑声。

   紧张的气氛,被这个略显“冷”的笑话缓和了几分。

   面对芯片散热的难题,张恒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气馁。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要学会‘跨界’。”

   张恒在一次头脑风暴会上说:“除了生物界,我们还可以从其他领域寻找灵感,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独特的视角和智慧。”

   大家纷纷点头,开始了新一轮的“跨界探索”。

   王淼走进了物理实验室。

   在那里,他见到了一位老友——热力学专家李教授。

   “小王啊,最近在忙什么?看你愁眉不展的。”

   李教授关切地问。

   “唉,我们在开发一种微型芯片,但遇到了散热的问题……”

   王淼叹了口气,将“朝天龙”的情况跟李教授描述了一遍。

   李教授颌首:“散热,是所有微型电子设备的共同难题,我们已经走到了传统散热方式的极限。

   空气对流、液冷、热管……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下,它们的效率都大打折扣,你们需要的,是一种全新的散热机制。”

   “您有什么高见吗?”

   王淼眼前一亮。

   李教授微微一笑,拿出了一叠资料:“最近,我们在研究一种叫做‘声子晶体’的新材料。”

   

  

继续阅读:第四百四十三章 芯片的散热问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让你高考,你现场手算反重力质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