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点。
此事还得靠新科进士完成。
很多事情,必须得从头教他们该如何办理。
这几天下来,刘基和李善信简直忙到吐血。
“刘基兄,要不你先下去休息一会,这一时半会也忙不完啊。”
李善信揉了揉眉心缓缓说道。
这两人加起来都一百多岁了。
此时全都盯着黑眼圈,几天下来,真是身心俱乏。
“陛下那边还等着呢,我怎么能独自去休息。”
刘基叹了口气道。
“况且最难办的事情,人家朱正都已经给出解决办法了,咱们要是连这点事情都办不好,还有什么用?”
是啊!
说到这里,李善信也是无奈。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丢!
人家朱正都已经把整个事情全都告诉你了,你总不能连这点事情也让人家做吧?
既然脑子比不过别人,那就拼体力吧!
“也不知道朱正那脑子是怎么长的,我家那小子要是能有他一半,不对,要是能有他十之一二,我也就此生无憾了!”
李善信感慨道。
“此乃天授奇才,我们羡慕不得啊。”
刘基喝了口茶水,声音中却充满无奈。
不管是谁,被比下去的滋味都不好受。
何况是他们这两个以才智称雄的谋臣。
被一个孩子比下去,那心情简直无法形容。
“寒国公,这是我们新拟定的章程,还请您过目。”
此时一名同样盯着黑眼圈的新科进士走了过来,递上一份文书。
“辛苦了。”
李善信点了点头,带有赞许的说道。
当他准备拿起文书翻阅时。
这名进士却满脸钦佩的说道。
“这点辛苦算什么,跟二位大人出的摊丁入亩之策比起来,我们的这些辛苦,连萤火之光都算不上!”
“只要摊丁入亩落实下去,咱们大夏的基石就算稳固了!”
一旁的新科进士们,也纷纷附和起来。
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件事情。
能考上进士的人,那都是心思通透之辈。
这几天忙活下来,他们也是参透其中的奥秘。
此策不愧为千年国策啊!
能够参与其中,那可是无上的荣耀!
再苦再累又算的了什么?
可李善信和刘基闻言,却尴尬的对视一眼。
这计策。
并不是他们出的啊!
他们两个的作用,其实和这些新科进士没多大区别。
被这么一夸奖,他们两个不禁都脸红起来。
说起来,也不是刘李二人贪图这份功劳。
而是朱皇帝现在并不想暴露朱正的身份,哪怕受之有愧,他们两个也只能认了。
所以李善信只能硬着头皮咳嗽一声,随后义正言辞的说道。
“好了,大家都去忙吧,此事也关乎你们的前途,都用点心,到时候陛下肯定都会看在眼里。”
“是!”
对这些新科士子来说,再没有什么能比前途更加重要。
在听到这话之后,纷纷干劲十足的开干了。
到了午时。
就看朱重武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善信啊,你们准备的如何了?”
“参见陛下!”
那些进士们见皇帝驾到,连忙放下手中活,起身行礼。
“免礼,忙你们的事情。”
朱重武挥了挥手,又看向李善信这边。
“章程可拟出来了?”
“托陛下洪福,初步的章程已经出来了,还请陛下过目。”
李善信说着,就把自己刚汇总完的文书递了过去。
“哦?那咱得好好看一看。”
朱重武见状,连忙一把拿过文书,便开始仔细翻阅起来。
没过一会,他就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考虑的非常周详,要咱来说,就算交给朱正那小子来办理此事,也就是这个程度了。”
刘基和李善信闻言,都觉得心中发苦。
现在虽说朱重武是在夸奖他们。
可在这位朱皇帝的心中,朱正早就是大夏第一能臣了!
说他们办理的差事能和朱正差不多,已经算是最大的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