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天天和那些大臣们打交道。
一时间,竟然把这群新科进士给忽略了。
这怪不得朱重武会忘记。
进士虽然是天子门生,可毕竟都是刚进入朝不久的新人。
光是等待分派官职,就得好长时间。
运气不好的,一等就是三四年!
然后他们还要到各处衙门任职几年冲冲资历。
等他们升上来,少说都四五十岁了。
如今的朝堂,依然是以开国功臣为主的一批人把持。
这群进士们,其实并不怎么引人注意。
可是现在。
正因为他们不引人注意,这才是他们最大的优点。
他们很长时间都没人在乎。
所以只要是皇帝一启用他们。
他们就会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彻底将皇帝的命令,当成至高无上的法则。
执行起来,绝不会打半点折扣。
这个说法,简直砍到朱重武心窝子里去了。
他本是农民出身,才会对民间疾苦如此熟悉。
可这些进士们,却自小就在那里读书。
少有知晓民间疾苦之人。
更有甚者,连小麦跟杂草认不出来的都不在少数。
这个下乡历练,简直可以一举多得!
一来能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亲民的官员。
二来也可趁机,让他们去推行摊丁入亩。
他们抓到机会之后,必定会拼命的表现自己。
这还何愁此策推行不下去?
“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朱重武震惊的看向朱正,好奇问道。
这小子的脑瓜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随口一说,就能切中要害!
这些东西,连他这个皇帝都想不到啊。
“老道士。。。”
就在朱正要胡扯的时候,朱重武连忙打住道。
“行了,别拿这套糊弄咱,你说的对,现在的官员确实缺少磨炼!是该让他们去下乡。”
听到这里,朱兴一脸默哀。
本来当官是来当人上人的。
现在竟然又得回乡下去。。。
这让那些进士们知道,不得一脸问号?
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又给发配回去了?
朱兴已经可以想象到。
那些新科进士们,肚子里疯狂骂娘的场景。
进士们不知道的是,让他们落入这个境地的人,竟然只是一个小小少年而已。
真不知道那些进士知道真相之后,会是何等表情?
“其实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朱正摆了摆手道。
“哦,就这还治标不治本?”
朱重武一脸惊讶。
他觉得这个政策,已经很完美了啊!
哪怕是他。
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更好的替代办法了。
“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朱武指出道。
“老爹,你想想,哪怕这些新选拔的官员,再怎么明白民间疾苦,但最后决定政策的,还是上面这些人。”
“只要他们不管不顾,下面的人再想办事也是枉然,政策再怎么优秀,终究不过竹篮打水罢了。”
“当今皇上,他自己吃了太多的苦,就是这种人,往往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特别疼爱自己的子孙,舍不得让他们吃一丁点苦。”
“试问,一群娇生惯养之人来把持朝政,又怎么可能体恤民间疾苦?”
“这。。。”
朱重武听了之后,陷入一阵沉思之中。
“大伯不用担心,我想皇帝肯定能懂得这个道理。”
朱兴一看,就知道父皇被朱正戳中软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