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也就只有徐骁常大山这种名将,才能驱使自己啊!
难道这位奇才,是和徐骁这般重要的大臣?
想到这里,朱承连忙问道。
“父皇,那位奇才,可是文成伯刘基?”
朱承想了想,朝中也就刘基能被称为奇才。
这红薯是这位发现的,倒也不奇怪。
“不是他,是一个少年而已,比你还小三岁。”
朱重武笑了笑说道。
自己这个四儿子,一向是心高气傲。
再加上本事确实不错,一直以来都没受过什么打击。
现在让朱正出面打击一下这小子,也好让朱承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
免得以后就番之后,在地方惹出什么乱子来。
“比我还小???”
朱承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发现红薯,那运气也太好了吧,不过就凭这个,也称不上奇才吧?”
在他眼中,能发现红薯自然值得称赞。
可那也只是运气好罢了!
这关乎时运,怎么能与奇才沾边呢?
父皇也太夸张了吧。
“呵呵,你那自傲的毛病又犯了,人家可不是光凭运气,前些日子的内阁制和摊丁入亩你都知道了吧?”
朱重武笑着说道。
“回父皇话,这两项国策乃千古奇策,儿臣自然知晓啊。”
这两个国策,可是能大大延续大夏国运的政策。
这些日子,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两个国策是是出自谁人之手。
听父皇的意思,难不成就是这个少年出的?
可朱承觉得那不可能!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能想出这种千古奇策?
糊弄鬼呢!
可是。。。
就看朱重武笑着说道。
“你不用质疑,这两个国策,就是这少年制定的!”
“不会吧!”
看眼父皇都亲自承认,朱承算是彻底傻了。
父皇的话,那肯定不是假的。
要知道这两个国策,就连许多老成持国的重臣都赞不绝口。
而一个少年又从未踏入朝堂,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咱要不是亲眼所见,咱也不敢相信呐,可事实摆在眼前,不由得咱不信!”
朱重武感叹的说道。
在认识朱正这短短的十几天时间。
一个少年,竟然从根本上,开始对大夏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连朱重武都感到一阵不真实的感觉!
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所以等你过去之后,别看人家朱正是个少年,一定要好好听话,什么事情都得向人家好好请教,你可明白?你要是敢在那里犯错,咱定不饶你!”
此刻朱重武眼神一肃,十分认真的说道。
朱正可是当世奇才,能在他身边待上几个月,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老四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跟随朱正学习的话。
那未来肯定会长进不少!
“是,儿臣知道了!”
朱承看到父皇的态度,也不敢大意。
记得上一次父皇用这种态度训话时。
还是自己跟随常大将军出征的时候。
那时候父皇就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而后来,自己确实从常大将军那里,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
这一次,父皇再次这般叮嘱自己。
难道那个朱正,竟能与常大将军比肩?
我这个燕王,也算是青年才俊了吧。
和那个朱正莫非也是差距巨大?
一时间,朱承对于朱正的好奇,也是达到极点。
“好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朱重武这才点了点头,不过他又想起什么,连忙补充道。
“哦,对了,他现在是咱的儿子,你过去呢,嗯,就充当咱的侄子好了,你记住,明天当着朱正的面,可不许叫父皇,要叫叔父!要是说漏了嘴,咱可不饶你!”
“啊?我要叫父皇为叔父?”
朱承这下算是彻底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