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上中下三策
尔朱少帅2021-06-10 12:402,099

  大同府。

  前线发来战报。

  宣化府战役统帅邵伯棠,井陉关战役统帅王子垓,竟然是纷纷愤怒谴责少帅的。

  这是怎么回事?

  这俩货,打了这么多天,八旗军越聚越多。

  这才想到,特娘的,这都是给粆图打掩护了,原来粆图的骑兵,才是真正的主攻!

  他们都被老大骗了!

  出发之前,老大分别语重心长告诉他们,看好你哦,你可是主攻。

  你说气不气人?

  连小弟都经常被他坑的一愣一愣的。

  这样的老大还算人吗?

  李贝脸皮厚。

  当然不会承认坑小弟。

  舔着脸回复:这个主攻、辅助是相对的。

  假如你小子从自个的方向,攻到了紫禁城,谁敢不认你是主攻?其他兄弟部队,自然算你的辅助了。

  得,这样的回复发出去。

  激的两个方向的青龙军嗷嗷叫,猛然间加强了攻势,发誓要抢到紫禁城的“首登之功”。

  这时,正好多尔衮收到消息,粆图骑兵大军南下扫荡辽西。

  粆图骑兵南下,是青龙军战事最轻松的一个方向。

  却是清廷最薄弱的地方。

  清廷把兵力都调集到了京师西北,加上上次大同之战的消耗,关外兵力实在空虚。

  除了巴林左翼旗五千兵马驻防,防御锡林郭勒方向外。

  其他地方,顶多就是维持治安的力量。

  粆图三个骑兵师,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扫荡,马不停蹄南下。

  神挡杀神,佛挡灭佛。

  另外两个骑兵师负责扫清敌人,粆图黑龙骑负责狂飙突进。

  多尔衮接连收到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受到攻击的消息时,粆图的大军已经又狂飙了两三百里,到达平泉州南部。

  距离山海关,咫尺之遥。

  当然,清廷原本以为占据了关内、关外,山海关早就成了鸡肋,仅仅有不到两千人的汉八旗防军驻防。

  可就是这个鸡肋,忽然间又成了,悬在清廷头上的一把大砍刀。

  紫禁城,武英殿。

  摄政王平常就在这里办理朝廷,接见朝中大臣。

  如今,接到那份要命的急报,已经过去两日。

  宣化府、井陉关两地又传来奏报,说是青龙军的攻势忽然加强。

  朝中王公大臣们,由刚开始的惊慌失措,到现在的争吵不休。

  多尔衮坐在上座,冷眼旁观,一根接一根抽着卷烟。

  没错,这卷烟,就是出自永宁府的龙腾字号。

  不管多尔衮多恨永宁府,他就好上了这一口了,困了能解乏,烦了能解愁,火气大了,抽两口还能压压火。

  他没打断众臣的争吵,他到希望争吵出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可是,从昨儿早上,吵到今个下午了。

  争来吵去。

  没一个新鲜的主意。

  甚至很多不靠谱的。

  有的混球,竟然提出割地求和;更有杀千刀的,居然提议投降……

  多尔衮狠狠压制住杀人的冲动,老子有朝一日秋后算账,都记着你们呢。

  要不要拿出自己的上中下三策,多尔衮实在有点犹豫。

  虽然跟大玉儿,已经大致商议定了。

  但是,摆到明面上说的话,无疑,朝廷的威严没了。

  甚至,引起朝野人心散掉。

  “闭嘴!本王归纳三策,你们且听听!”

  多尔衮冷哼之下,所有人都乖乖闭嘴。

  他最终决定说出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相信,八旗能挺过这一关!

  形势危急!

  拖一天,险一分。

  “情况也都明白了,京师西侧宣化府、井陉,东侧山海关……青龙军从三个方向逼近京师,一旦突破其中一处,京师无险可守……”

  “上策,调回宣化府、井陉大军,全力攻向山海关或者喜峰口,不惜一切代价撤回辽东故土。”

  “中策,迁都南方,或者南京、或者扬州,全军撤往黄河以南。”

  “下策,固守京师,依靠京师城高墙厚,打一场防守反击。”

  “对了,临时又想起一个,撤往天津卫出海,或许渡海到金州卫,哼,或许也能飘回辽东。”

  呃……看这上中下三策,摄政王已经在做最坏的打算了。

  山海关的陷落基本板上钉钉了,来不及支援了。

  济尔哈朗、代善一听多尔衮的三策,马上跳起来支持杀回辽东。

  济尔哈朗激动道:

  “原本我们入关时,就想着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能撸多少好处就撸多少,一旦事不可为就返回辽东。”

  “只是,后来中原战事顺利,归附者如潮,八旗才生出一统天下的野心。”

  “如今掳了中原人口、财货,回了辽东也算不亏了。”

  代善也点头称是:

  “尽快回到辽东,才能化解如今危局,方为上策。”

  众多汉臣却不因为然。

  洪承畴阴恻恻提醒道:

  “二位王爷,可曾想想,假如把兵马东移来攻打喜峰口、山海关,一旦攻不过去,会是啥后果?”

  嘶——,假如东面归路受阻,西面宣化府、井陉关的敌人又从背后追来……

  天啊,多尔衮说的上策,如此凶险!

  稍为不慎。

  清廷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一句话,让众人冷汗津津。

  范文程又急哄哄跳出来:

  “固守京师这一条,也万万使不得!”

  “京师一旦受到围困,各地必定人心浮动,中原人力物力……将不再为我所用……”

  这多尔衮的下策,是真的下策。

  要是困守京师,断绝了中原财力、辽东的兵源……清廷的末路就到了。

  至于渡海逃窜。

  众人想也不敢想,情急着慌之下,能带着多少人逃呢?说不准,这些汉臣就是被抛弃的对象。

  也有热血汉子不服气。

  索尼就大喝道:

  “我四路大军也不是吃素的!”

  “随便哪一路攻进晋省,攻入永宁州,就能围魏救赵。”

  洪承畴鄙夷地冷哼一声:

  “围魏救赵?且不说,能不能攻进去,有用吗?”

  “除非斩杀那个少帅……你知道他在哪儿吗?人家都要拿下京师了,还要永宁州何用?”

  呃……此路,也不通。

  看来,最不凶险的。

  只有“中策”了。

  毕竟南方富庶,钱粮、人口充裕。

  毕竟南明小朝廷是软柿子。

  八旗兵刚刚渡长江,朱由崧就慌不择路,逃窜到安徽太平府,清廷不战而下南京。

  扬州或南京,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迁都南方。

  清廷可以隔黄河对峙,或划江而治。

  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继续阅读:第134章 八旗南逃(一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末豪横首富炼成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