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名曰:新唐
尔朱少帅2021-06-10 12:422,154

  给势力起名号这事,直接跳到什么名号合适的问题。

  众人热情来了,一口气提出好多名号。

  最后集中在几个上面。

  “并”、“唐”、“晋”……李贝看着哪个都有厚重的历史意义。

  叶天德主张用“并”:

  “晋省古称‘并州’。大禹划九州之一,周礼说正北曰并州。”

  “汉武帝时期的并州刺史部,包括了太原、上党……西河、朔方、五原等九郡。”

  西河就在陕北,朔方就是河套,五原就在漠南……大汉时期的并州,包含晋省全部、部分漠南和部分陕北。

  看来,李贝占下晋省、陕北和漠南,无意中贴合了古代并州的划分……

  啧啧,晋省和陕北、漠南前世就有缘呐!

  李贝觉着。

  这“并”真不错!

  傅青主坚持用“唐”:

  “‘唐’意义同样不凡!”

  “周代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的封地就叫“唐”,也是春秋五霸晋国最开始的国号”。从此晋省也有了“唐”的别称。

  “李渊、李世民父子更是把“盛世大唐”推向了历史巅峰。”

  李贝觉着。

  这“唐”也不错。

  王徵却认为“晋”合适:

  “‘晋’的含义也很丰富。”

  “春秋五霸有晋国,战国以‘三家分晋’拉开序幕。一统三国有‘晋朝’,五代十国有‘后晋’……”

  李贝觉着。

  这“晋”也很好。

  几个老头子怒了,你特娘和稀泥不是?

  每个名号都爱不释手。

  每个名号都有特别含义。

  一群老头子引经据典,争论的面红耳赤。

  争不下,把怒火撒到李贝头上。

  必须让李贝拍板一个!

  李贝忽然想起:

  “既然都被十八部鞑靼尊奉‘天可汗’了,用了李世民名号,干脆向大唐致敬吧。”

  就叫“新唐”。

  盛唐是我华夏巅峰,“新唐”将重现我大唐荣耀。

  好吧,少帅的理由,够新颖、够奇葩,众老头不跟他争。

  好容易拍了板,就甭添乱了。

  势力的名号定了,是不是该称王建国了?

  李贝摆摆手,打住众人意淫:

  “呸呸呸,天下九州就得了一州,还好意思称王称帝?咱就不丢人现眼啦!”

  好,起码势力有了名号,至于是否称王称霸……暂且就模模糊糊,划擦着来吧。

  叶天德脑子跳的很快:

  “是不是该论论少帅娶媳妇的事了?”

  说起玛歌妲,李贝灰溜溜承认,的确把人家拐带到永宁府了。

  “诶呀,这就很好嘛,老头子还担心你不乐意联姻呢,谁知道都两情相悦了……”

  “哎,哎……不是那个意思啊……”

  李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是不想伤害玛歌妲,可是……夏冰才是老子的女神好不好……

  既然事情发生了……反正这年头,也不用恪守一夫一妻……

  可是,李贝最先娶的必须是夏冰。

  要是夏冰一直不理人……

  李贝倔劲犯了。

  干脆光棍得嘞!

  这事又不能跟几个老头子说,哥们的面子不要了吗?

  “这事……容我琢磨两天……”

  李贝扔下话,逃也似的赶紧窜。

  不窜怎么着,那几个老爷子,嘴炮可是能轰死个人呐……

  走到永宁府街上。

  李贝脑子一点乱,刚刚找夏冰,又吃一个闭门羹。

  漫无目的乱逛。

  来到玛歌妲的大院。

  玛歌妲一脸欣喜。

  “小哥哥,你可是好久没来看我啦!”

  玛歌妲见到李贝,一如既往妙目含情、热情似火。

  李贝把多尔衮要联姻的事讲给她,玛歌妲雀跃的像个小女孩。

  没想到那个便宜王叔,还能记起她。

  能够跟这个男人谈婚论嫁,更是遂了佳人心愿。

  可是,李贝一脸愁苦,面有愧色道:

  “玛歌妲你是好女孩,不是对你有意见,实在是……夏冰已经在我心里……我答应过她的,三宫六院她是头牌……”

  玛歌妲大大方方说道:

  “那你赶紧娶她呀,她做大福晋呀,只要能跟你在一起,我不在乎什么名分。”

  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个男子啊,从看到他的第一眼,玛歌妲就沉沦了。

  连不要名分的话,都干脆利落说出来了。

  “唉,她倔的很呐,她觉着我是个骗子……吗吗咪的,连面都不给我见了。”

  “嘻嘻,女人家的心思女人最懂,就交给我吧。”

  玛歌妲笑靥如花、媚眼如丝:

  “事成之后,可要好好犒劳人家呦……”

  清廷的使团。

  现在很焦急。

  先是那少帅不在,少帅回来两三天的又不召见。

  范文程在旅馆中,有永宁府好吃好喝供着,却是焦躁不安。

  这次范文程带着任务来的。

  当然,利用玛歌妲联姻只是名头。

  皇太极早就出嫁的女儿,摄政王才不会不在意呢。

  多尔衮只是想拿联姻做做文章,看看能不能,让青龙军停止敌对行为,再不济,也要范文程打探到,青龙军的下一步动作……

  李贝率性而为,他是不知道晋省行动,这次给清廷造成多大震动。

  多尔衮看着南方羸弱,看到了一口气吞掉南方的机会。

  随着南方进展飞速,清廷文武百官的信心也膨胀。

  经不住诱惑。

  清廷的主力大军,清廷有能耐的八旗将领,统统扔到了南方和西北前线战场。

  阿济格已经兵出汉中,进入蜀中龙安府、保宁府,直奔张献忠而去。

  吴三桂凉州卫、肃州卫、临洮府、西宁卫、岷州卫,望风披靡……(相当于甘肃、青海地界,明朝时属于陕西)。

  多铎连下襄阳、承天府、武昌府、九江府……在湖广、江西连连打败大顺军,李自成想要兵下东南的路被堵死。(明朝时湖北、湖南没分开,叫湖广布政司)

  东南面,清廷徐州、亳州兵分两路,连战连捷,大围扬州城……

  形势大好,怎么也舍不得,把前线大军调回来。

  这样的后果,就是辽东、京师都兵力空虚。

  清廷原以为,青龙军拿下漠南中部,要消化好一段时间了,青龙军也打不动了。

  青龙军的兵力,多尔衮也通过细作,有个粗略的估计。

  多尔衮不认为青龙军有余力,再挑战火。

  清廷文官百官也认为,江南富庶之地、湖广钱粮之地,哪哪都比跟李贝死磕实惠。

  谁知道。

  清廷沉浸在南方胜利喜悦时,青龙军在晋省发疯了。

  多尔衮得到战报时,晋省几乎一夜之间全部沦陷,就剩东南一隅的一府一州。

  清廷一日三惊。

  以为青龙军就要越过太行山,挺进京师了。

  援兵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可如何是好?

继续阅读:第126章 十三妹离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末豪横首富炼成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