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在一环内又买了十五套住宅,十套商铺,一栋小楼,加上西单的三层楼,一共花了三百多万。
而这个价格,放在现在,在一环内,一套房都买不下来。
可当时的人根本就不敢想买房的事。
在八十年代,万元户比亿万富翁都稀有,很多人即便是想买也没钱买。
何雨柱算了一下,他买的这些房产后来都涨到了天价。
就西单的三层小楼,后来一间铺子一个月租金都两万多,他一年就回本了。
他的这些房产保守估值都在10亿之内。
所以,即使花百万,何雨柱也是赚翻了。
何雨柱知道赚钱,可大院的人不知道。
他们听说何雨柱在西单买商铺花了两百万,不但没妒忌,反而还幸灾乐祸。
吃过饭,刘海中和阎埠贵在中院遇到了,不知道怎么话题就扯到了何雨柱买房的事上。
“这有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啥都敢买。”
阎埠贵问道,“你这没头没脑的说谁呢?”
刘海中朝着后面看看,小声的说道,“还能有谁,何雨柱呗。”
阎埠贵立即明白了,露出一丝不可捉摸的笑。
“你说过去的大地主有钱,就是买地,现在不给你买地,这些有钱的就改买房了。”
阎埠贵虽然说话尖酸刻薄,可有时候想,还是有一定道理。
只是刘海中不这么认为。
“现在单位都发福利房,不花钱就能有房住,你何雨柱就算有钱也不能买一堆房子放那,没人买,没人住,等着发霉吗?”
刘海中觉得自己对市场的明锐观察,他觉得何雨柱花钱买房,最后就是一个字“赔”。
这时候,刘光福从外面晃荡回来了,他听刘海中说房子的事,就插了一句嘴。
“爸,我听说何雨柱研发的学习机大赚一笔,你没看到买房跟买菜一样,见到好房就买。”
“前几天,我在西四胡同碰到之前的工友,他说何雨柱买了3套四合院,花了六万多块,一套就是2万啊!”
刘海中道,“花这么多钱买四合院,他脑子是坏掉了吧?”
“人家有钱,想买啥买啥,你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吧。”
刘海中瞪了眼刘光福,“你这倒霉孩子,胡说什么呢,我可没妒忌他……”
“刘海中,”阎埠贵道,“妒忌就妒忌,没啥丢人的,再说柱子也有让人妒忌的资本啊。”
“反正我是觉得花钱买房就是傻子,有钱不如存银行吃利息。”
“买那么多房子,以后卖不出去空着,那不是白白浪费了钱?”
刘海中就认定何雨柱买房是傻帽行为,可远在香江的何富商已经嗅到了内地的商机。
他来内地看娄晓娥,顺便买房投资。
娄晓娥带着富商老公来找何雨柱,就是想跟他多了解一下买房的政策。
何雨柱不得不佩服娄晓娥老公的眼光,要不然,人家后来也不会成为首富。
“听说你买了不少房子了?”何富商问道。
“手里有些闲钱,别的生意没想好做什么,就买了几套房子。”
何富商和何雨柱开的贸易公司效益一直不错,每月都有几十万的利润。
他也是积累了不少财富,香江已经被他投资遍了,内地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他这次带来了一百万,就是想盘一些好地段的住宅。
娄晓娥出去见到三大妈和四大妈,没等她说啥呢,两位大妈就乐颠颠的过来了。
“晓娥啊,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你最近忙啥呢?”
“西餐厅忙,也没时间出来溜达。”
“我看到你丈夫也来了,你们找柱子啥事啊?”
娄晓娥看了眼三大妈,“想投资房子,过来看看。”
娄晓额的性格比较泼辣,当年也在大院住过,对大院的人都了解。
三大妈和四大妈心眼不坏,就是嘴碎。
不过,他们以后还要买四合院,所以,早晚这些事她们都要知道。
娄晓娥也没瞒着,就都说了。
“真是奇怪,你们也买房,柱子也买房,难道你们真的不怕房子买到手里没人买吗?”
“四大妈,”娄晓娥笑笑说道,“房子是固定资产,你买了房子放那,它也不吃你的,也不喝你的,也不用你操心。”
“那你们买房是准备再卖的吗?”
三大妈不懂,她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三大妈孤陋寡闻,被四大妈数落了。
“三大妈,你真是土老帽,晓娥和她丈夫两人有一间房子就够住了,买这些房子当然是要卖的啊。”
“那卖不出去不砸手里了?”
“这个……我也不懂了。”
四大妈被问住了,看向娄晓娥。
“我岁数大了,脑子不转弯,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
娄晓娥道,“四大妈,我们做生意的就是这样,把房子也作为一项投资,只要房子以后升值,那我们就赚钱了。”
一大爷也听到了几个人再说什么,他见娄晓娥和她丈夫都来买房了,那何雨柱买房也再情理之中。
因为他们都是做生意的,自然都懂什么投资。
三大妈和四大妈就是传话筒,把娄晓娥的话一字不漏的说给自家爷们听。
“他们也来投资买房?”
“是,我和四大妈亲口听到的, 娄晓娥还说买房赚钱最快了。”
刘海中这时候,才感觉到可能是他想错了。
他才是那个大傻瓜。
而阎埠贵听说后连连点头,“还是被我猜对了,我一开始就知道这路子对,果然,他们有钱人想的都是一样的。”
“刘海中还说柱子傻,我看他才是最大的傻瓜。”
大院的人虽然知道何雨柱投资有道理,可他们也想买,根本就没钱买。
而何富商问过何雨柱之后,就自己去寻找地段好,价格便宜的房子。
现在的玉京一派繁荣的景象,到处都有骑着小绿自行车出行的人。
而何富商也知道这何拜自行车是何雨柱研发的。
果然他还是比何雨柱差了一点。
他也登记了一辆车子,骑车一路浏览亲眼感受玉京的变化。
他发现,不少住宅和商户贴出卖房子的信息,而去年很少有人主动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