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刚说完,现场气氛一时很凝重。
大使脸色一下变了,他没想到,自己堂堂一国大使,屈尊来见一个小厂长,他却一点面子都不给。
大使的脸色跟猪肝一样难看。
只是因为来的时候漂亮国长官亲自交代,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等要把何雨柱挖到他们国家来。
所以,他即使心里有气,也不敢说出来。
副厂长,工会主席,他们都在,他们听到这句话,心里其实很震惊的。
工会主席岁数大,他坐在何厂长旁边,小声道,“厂长,这人可是大使,我们说话还是婉转一点好。”
车间主任不敢直说何雨柱说话太直接了,但是何雨柱听出来了。
他道,“我知道他是大使,他要谈合作,我不想合作,就这么简单啊。”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不过,他即使不是大使,他是外国人……”
“外国人怎么了?难道外国人就高人一等吗?”
工会主席见何雨柱声音拔高,好在大使不懂,可他旁边的翻译听懂了。
翻译当然没翻译,而大使问旁边的翻译,“他们再说什么?”
翻译想了想说道,“他们说这个事要好好研究一下,等研究好了在给您答复……”
“翻译同志,”何雨柱看向翻译,“不用研究,直接告诉他不行。”
翻译也只好如实翻译,大使听了遗憾的摇头。
“其实,我们是真心想和你们合作的,你们虽然研发出了项目,也有了技术。”
“只是生产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如果合作,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联合了。”
何雨柱淡淡一笑,“大使多虑了,技术我们也有,生产线我们也已经研发出来了,只是现在不需要量产。”
“如果量产,也是完全可以的。”
何雨柱说的很轻松,也很自信,大使知道他的第一个任务算是失败了。
不过,他来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这个。
任务只是其次,把何雨柱挖到他们国家才是最重要的。
大使跟翻译说完,翻译才知道原来大使的目的是为了这个。
“何厂长,大使说,他们国家也却您这方面的人才,如果您能去他们国家。”
“会让您当该国家科研项目领导,然后办永久绿卡,赠送别墅两套,汽车二辆,年薪百万。”
翻译说完,在场的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而翻译开始幻想了,要是给他这么优厚的条件,他还考虑什么,早就答应了。
何雨柱看了眼副厂长道,“听到没,挖技术不行,就要挖人了。”
“何厂长,这条件确实优厚啊,搁谁身上都动心啊。”
何雨柱道,“我就不动心,即使他给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动心。”
“因为我帮他们,就等于跟自己的国家做对了,我怎么能帮别人欺负自己的母亲呢?”
何雨柱把国家当母亲,把自己当成了祖国的孩子。
不管国家多么穷,他都对自己的国家不离不弃。
翻译如实翻译,大使再次震惊,“您真的不好好考虑一下?您不用急着回复,我给你时间考虑。”
“大使,您也不要在我身上浪费时间了,我可以明确的答复您。”
“不管您给我多么优厚的条件,我都不会答应的。”
“这也是我的立场,我作为胡夏国人的底线,就是不为外国人服务。”
大使脸一会白一会红,坐在那看着是相当的尴尬。
或许他从来没在一个厂长跟前吃过憋吧。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住这么优厚条件的诱惑。
何雨柱也知道,随便一样,在他未穿越之前的时代,那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可以说,这么优厚的条件,没人不动心。
只是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何雨柱,国也不在是那个落后的国了。
大使本来很高傲,可忽然间,被何雨柱打击的一点斗志都没有了。
大使很不理解,一直在问何雨柱,“为什么,为什么?”
“就是因为我是华夏国人,我的国家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我的国家去帮助别的国家呢?”
何雨柱直接拒绝,又表明了立场,一番话,说的大使也是哑口无言。
他没想到,一个轧钢厂的厂长,面对这么好的条件竟然不动心。
其实,作为个人的感情来说,他心里是佩服何雨柱的。
可他是带着命令来的,他没有完成任务,他犯愁该怎么和漂亮国长官解释。
漂亮国长官接到电话,听到大使说完,他气的将电话挂了。
漂亮国长官很生气,大使代表他去都没好使,这人难道不知道他拒绝了谁吗?
不过,漂亮国长官更知道,他只是为了挖人才,科技人才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很吃香。
所以,除了他们国家挖人才,其他国家也来挖何雨柱。
岛国更是派出了一个考察团,以考察的名义到玉京来考察。
考察团长来见何雨柱,轧钢厂总来外国人,从前工人都很好奇,见到外国人都挤着要看。
后来,每天都来,并且都是一批批的,看习惯了也就不好奇了。
今天来了一批人,看打扮穿的都是西装革履的,个子都不高,走路像是企鹅。
而其中一人说话,工人们听出是岛国人。
工人们知道又是找厂长谈合作技术的事,现在不光是工人知道,国家都知道不少外国人来挖何雨柱。
上级领导一开始还很担心呢,担心何雨柱经不起诱惑会去漂亮国。
可何雨柱根本就没去,还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
感动了领导,也感动了不少科研工作者。
想起他们当中还有人在国外呢,他们就替那些一点没有爱国心的人感到害臊。
岛国考察团见了何雨柱后,还去了产业园。
他们在这里已经开了公司,考察团慰问了自己国家的工作人员。
何雨柱因为忙,就派人陪同他们,助理回去跟何雨柱汇报岛国考察团一天的行踪。
“他们去看了名胜古迹,又去吃了特色小吃,还去 了古旧四合院……”
“他们去四合院干什么?”
“考察团里面有一个人当年曾经随他父亲来过玉京。”
“他说他当年三岁,跟母亲住在一个胡同的四合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