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说什么,就是看臣妾过得怎么样罢了。”
赵依欢的脸上挂了一抹不大自然的笑容。
虽然她不打算帮着家人干伤害皇上的事情。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将家人捅搂出来啊。
若是皇上不知道父亲曾经想过要他的性命,说不定还能放父亲一条生路。
一边是生父,一边是丈夫。
赵依欢夹在中间也很是难受。
李川嗤笑了一声,别的不说,赵桐是绝对不可能担忧赵依欢过得怎么样的。
看看这满屋子的摆设家具,即便是养心殿之中也没有这么奢侈的。
这妮子怕是没什么好编造的了吧。
如此想着,李川直接扔下了筷子,拿起一旁玉蚕丝织成的帕子擦了擦嘴角。
“行了,泠月说刚刚派人来说她身子不适,朕过去看看。”
说罢,就直接转身离去了。
赵依欢愣在座位上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感觉委屈极了。
她也知道自己扯谎不对,可她还能怎么办?
这种事情又没有办法实话实说。
一滴泪水冲出了眼眶,四周的太监宫女忙不迭地低下了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
香奴上前,从自己怀中掏出了一方上好的丝绸帕子。
只是她还未来得及动手呢,赵依欢就已经自用手将眼泪擦干净了。
看她那边失魂落魄的样子,香奴忍不住开口了。
“娘娘您这样夹在中间也不是个事儿,不如选一方立住好了。”
这道理赵依欢也明白,可一方是父亲,一方是丈夫,她能怎么办?
怏怏地将筷子扔在了桌子上,冲着香奴翻了个白眼。
“行了,快些收拾吧。”
见她这反应,香奴便知道这是娘娘不爱听她说的话了。
只能轻轻地叹口气,动手和其他宫女一起将这些还未吃几口的菜拾掇了下去。
宫里的风吹不到宫外,可王谢堂前的燕子,还是有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终于,到了进士科举这一日。
所有的考生手中皆提着篮子,义气风发的迈步走向了考场。
只可惜堵在考场门口的时候,他们身上的精神头就被磨了一半。
进士科举自然是之前的几场考试还要严格。
要将人叫到小房间去,将衣服一件一件的脱下来检查有没有小抄。
考篮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翻过了还不算,还要将馒头掰开看一看。
这一步,就筛除了两三个心怀鬼胎的考生。
通过了进士科举,便可以入朝为官,甚至还能获得天子门生一称。
巨大的利益和美好的前程摆放在眼前,有些考生动了歪心思也是正常的。
李川携贪狼遥遥站在一旁,目送着这些考生走入考场。
“鲤鱼跃龙门,就看这一步了啊!”
似乎是考生竞相进场的场面太过壮观,让贪狼都忍不住感慨了起来。
幸亏他是星卫中人,不用来此参加科举。
不然的话,他可不确定自己可以在这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来。
“不使令牌嵌金玉,终是有才人不识啊。”
李川也忍不住感慨道。
在大武朝,所有通过了举人考试的读书人都会得到一枚令牌。
令牌的正面写了“正大光明”四个字。
背面则是他们参加举人考试的地方和名次。
可不管这他们之前有多么的厉害,身为举人的他们也只能是一个有些身份的读书人罢了。
想要做官,以举人的身份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呢!
待考上进士之后,他们的身份令牌上便会在“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上嵌上一点金子或玉石。
而他们的人生也会像是令牌一样,从此飞黄腾达,镀上金玉。
忽然,遥遥地一白衣书生向李川拱手行礼。
定睛一看,竟是白质。
说来也有几分苍凉,其他人来参加考试。
不是家人相送便是仆人相陪,再不然就是与好友一起来参加。
像白质这般孤零零一个人的,还真是少数呢。
为纾解心中的悲凉,他也只能遥遥地向李川行一礼了。
而李川也是给面子,拱手回了一礼。
这一幕让贪狼觉得有些趣味。
“待这位公子上了金銮殿,定会惊的连下巴都收不住。”
待所有考生都一一入场后,便已经到了中午。
李川刚刚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就看到一顶红漆黑顶的玲珑小轿停在了考场门口。
轿帘掀开,赵桐迈步而出。
见他来,李川要走的心思瞬间就不见了。
好家伙,这老匹夫为何在这里?
他心中明明记得这次的监考官应该是没有赵桐的才是。
毕竟这次科举李川是想好好给自己挑选几个人才,而不是为了给赵桐挑选党羽的。
因此只是不会让他监考。
“皇上,赵家人毕竟是当朝宰相,进入巡查考场并无不合理之处。”
这话一出,李川就有些不服气了。
既然赵桐拿老匹夫都能进去,他应该也能进去才是。
如此,他也要进去,看看那老匹夫还能在自己的眼皮子低下做什么!
贪狼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般,连忙开口阻拦。
“皇上,您现在没穿龙袍,想要进去可不容易。若是闹出些什么动静来,恐怕于科举考试也不好。”
话到此处,李川心中真是恼火极了。
他眼睁睁的看着赵桐进去不知道做什么事情去了。
而他却没有丝毫遏制的办法。
说来也怪他自己粗心,只是想着只要监考名单里没有赵桐便好。
却未曾想到,宰相有巡视考场的权利。
但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李川也只能气呼呼地回到宫中去了。
话说回考场,赵桐可不是进去瞎转悠的。
在考试之前,就已经有七八位考生在他这里打点了一番。
其中最用心的甚至还送上了千年人参。
那可是有钱都没地方买的稀罕物啊!
所以不管说什么,赵桐也该来看看这些人。
简单地讲了两句话后,他便去给送人参的那位考生稍微“点拨”了两句。
至于其他人,他也就没再管了。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不过是送了些金银玉器罢了,不值得他费心。
另一方面是到时候还可以在阅卷的时候动手脚,到没必要都在这一步上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