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众哗然。
丫鬟的一句话如同当头一棒打在了本就震撼傻眼的人们身上。
这让大家一时间醒悟过来,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不可能,他一个连老师都没有的家伙,写的字跟狗爬一样,这种人怎么会写诗,怎么可能写诗。”
“用这么一会时间写了一首诗,还能称作诗吗?”
“我怀疑这中间有问题,肯定是闻香阁故意搞的戏码,用来吸引大家的关注,我怀疑你们从中作梗。”
老,鸨被人拉了过来,她几番解释,可根本没有人听。
老,鸨面对众怒,无可奈何地解释道:“诸位公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啊,我也不知道霓裳为什么会见那小子,也许是因为他真的写的不错呢?”
章凌大手一挥,“那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写出了什么好诗,能够让霓裳为了他宁愿赶走所有人!”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打算在这里等着。
今天不看到杨辰的诗他们是绝对不会死心的。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霓裳拉着杨辰坐下,轻声地念出了这半句诗,她隔着面纱看向杨辰,轻声问道:“杨公子的前半句诗是什么呢?”
她没认出来?
只靠后半句诗就引起霓裳注意,这倒也在杨辰的预料之中。
杨辰微笑点头,“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话音落地,只见霓裳身躯一颤,微微发抖起来。
霓裳重复了一遍诗句,忍不住笑了起来,她缓缓抬手将脸上的面纱摘下,露出那张面纱之后的脸。
柳叶黛眉,一双如同弯月般的眼睛。
即使是看多了各种明星美女,此时看到霓裳时杨辰依旧是愣了一下。
“一见倾人城,再见倾人国。”
杨辰朝夸赞让霓裳忍不住低头,她笑道:“杨公子谬赞。”
“霓裳姑娘从京城来?”
霓裳轻轻点头,此时她对眼前这个满腹才华的男人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听到那一句云想霓裳花想容之后,更是不由地倾心。
别说是在太平县,就算她在京城,也从未遇到过这样让她眼前一亮,不由得沉浸其中的诗句。
霓裳确实不由倾心,不过杨辰的心思却全部放在了外边。
交谈片刻之后,杨辰起身告辞。
霓裳忍不住追问道:“杨公子,还会来吗?”
似乎是察觉到自己有些太主动了,霓裳不由地有些羞赧。
“有时间的话,会的。”
“好,霓裳在这里等待杨公子到来,等您有时间我们再饮茶畅谈。”
杨辰点点头,“好,不过下次来时我可能会带一个朋友。”
“只要是杨公子的意思,霓裳不会反对。”
见霓裳如此,杨辰越发坚定了离开的心思。
这姑娘显然是因为自己微改的李太白诗句倾心了,继续待下去恐怕要招惹情债。
“有一个牧蓉就够了,我可不是那么花心的渣男,真让那小姑奶奶知道我喜欢别人,怕不是要一拳把我打死。”
走出闺房,杨辰一眼看到下边所有人的目光都无比恶毒地看了过来。
像是要将自己生吞活剥一般。
杨辰镇定自若地走了下去,他像先前的章凌一样被围堵了起来。
但境况却完全相反。
“小子,拿出你的诗让大家开开眼界。”
“对,把你的诗拿出来,我们都不相信你能写出那么好的诗。”
见杨辰犹豫,老,鸨立马催促道:“杨公子,你就满足他们的心愿吧,他们都不相信你能写出让霓裳如此欣赏的诗句,现在都在怀疑我们闻香阁跟你暗中做了手脚呢。”
杨辰忍不住发笑 ,刚好对上了章凌的目光。
后者阴沉着脸,“如果你不拿出来,今天别想离开闻香阁。”
楼上的丫鬟见杨辰被为难,立刻大声道:“诸位不得为难杨公子,他现在是霓裳小姐的知己,不能有任何闪失。”
众人的脸色更加难看,阴晴不定。
“既然你们想看,那就让你们见识一下吧。”
杨辰用力地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
他再度念出了那首诗,一字一句。
当整首诗聊聊数十字全部浮现,整个闻香阁瞬间沉默了下来。
没有声响,所有人都陷入了诗句之中。
“好诗,好诗啊。”有人率先称赞起来。
“的确是好诗,不,不能叫好诗了,简直是百年难得一见,哪怕放在京城也是如此。”
“即便是何太傅去年写下的那一首,似乎也无法相提并论啊。”
章凌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因为他是在场众人中才华最高的人,他也更能看出这首诗当中的韵律美感,清楚这首诗的价值。
众人的称赞不错,哪怕是他的老师何太傅的诗句,也无法胜过。
文人们立即变了态度,开始对杨辰各种夸赞,完全忘记了自己对他的质疑和刁难。
而有人也趁着这个混乱,打算灰溜溜地溜走。
“慢着,你们似乎忘记了一件事情。”
杨辰转头看去,其他人的目光也追随而来。
只见绿衫书生正蹑手蹑脚地打算离开,身边还跟着几人。
“各位,你们说过,倘若我的诗成功引起霓裳姑娘注意,你们就会当众学狗叫,然后绕着闻香阁爬一圈,难道忘记了?”
绿衫书生尴尬地回头,笑了笑没说话。
杨辰又看向了尖嘴猴腮的下人,“你呢?”
下人向章凌露出求救的目光,现在只能靠着少爷了,只有他能够救自己。
凭借他县令之子的身份,就算不那么做又如何,这杨辰还能为难自己不成。
“章公子,你的下人打赌不肯服输,丢的可是你的脸,说严重了,丢的还是县令的脸。”
章凌板着脸,怒喝道:“既然敢打赌,就该愿赌服输!”
尖嘴猴腮的下人感受到章凌带来的压力,只能缓缓地跪到地上,伴随着“汪”的一声,他低着头颅开始在地上爬了起来。
绿衫书生在内,那几个跟杨辰打赌的人面对杨辰那灼人的目光,也只能照做。
一时间闻香阁内“汪汪汪”声不断,一道道身影蹒跚在地,变成靓丽而有趣的风景线。
谁又能想得到,这成为日后太平县经久不衰的谈资,甚至被在场的文人们记录于诗词歌赋内不停传颂。